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80篇
  免费   1000篇
  国内免费   2015篇
林业   2175篇
农学   2143篇
基础科学   2453篇
  3013篇
综合类   10513篇
农作物   864篇
水产渔业   496篇
畜牧兽医   1955篇
园艺   530篇
植物保护   753篇
  2024年   147篇
  2023年   396篇
  2022年   652篇
  2021年   741篇
  2020年   715篇
  2019年   882篇
  2018年   481篇
  2017年   870篇
  2016年   1114篇
  2015年   955篇
  2014年   1231篇
  2013年   1296篇
  2012年   1774篇
  2011年   1672篇
  2010年   1306篇
  2009年   1320篇
  2008年   1212篇
  2007年   1245篇
  2006年   1084篇
  2005年   850篇
  2004年   636篇
  2003年   585篇
  2002年   473篇
  2001年   401篇
  2000年   374篇
  1999年   337篇
  1998年   300篇
  1997年   266篇
  1996年   246篇
  1995年   218篇
  1994年   189篇
  1993年   184篇
  1992年   178篇
  1991年   131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129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起始肥料对一品红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生长介质中起始肥料对一品红生长的影响和一品红不同部位矿质养分含量。结果表明: 速效肥比缓效肥更有利于一品红生长并提高品质,速效肥中供试的两种NO3--N与NH4+-N比例对一品红生长影响不大。绿色叶片矿质养分含量,除Fe和Mn较高外,与国外推荐的养分诊断指标相一致,说明目前国外推荐的一品红养分诊断部位适合于绿色叶片。  相似文献   
42.
二化螟在茭白上的钻蛀行为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二化螟在茭白植株上的转移、钻蛀和产卵行为以及取食选择性,并根据其行为特性,制订合理的药剂喷施方法.结果表明,二化螟90%以上的卵产在茭白的叶片上,其余部分产在叶鞘上.产卵的主要叶位是心叶、倒一叶和倒二叶.超过50%的卵块集中在叶片距叶枕0~60cm的部位.幼虫孵化后,蚁螟蛀入的部位一般在叶枕以下的叶鞘内侧,多集中于倒四、倒五叶鞘.2龄后开始钻蛀内侧叶鞘,并蛀入茭白茎的内芯,二化螟幼虫在茭白植株上通常从叶片转移到叶鞘进行钻蛀危害.幼虫嗜食茭白茎部,其次为茭白果肉和叶鞘,对叶片几乎不取食.使用叶鞘喷施杀虫可达到对茭白进行全株喷雾同样的防治效果,并可节省40%~50%的用药量,经济和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43.
Mariner转座子与小菜蛾抗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抗溴氰菊酯、杀虫双、杀螟丹小菜蛾种群及其敏感品系为研究对象,借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载体筛选、琼脂糖凝胶电泳等实验技术,检测了小菜蛾4个品系的Mariner转座子的存在及其与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抗溴氰菊酯、杀虫双、杀螟丹以及敏感品系的小菜蛾中都存在两种大约500 bp的Mariner转座子片断,初次证明在小菜蛾4个品系中均含有两种Mariner转座子,并发现一种新的转座子基因片断,但是没有发现Mariner转座子与抗性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研究结果将为利用Mariner转座子标签法在小菜蛾中分离定位基因、转化外源基因、转基因昆虫防治害虫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4.
九种根际促生菌最适培养条件初探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测定了分离自燕麦和小麦根际九株促生菌对温度、pH值、光照及培养方式的需求,结果表明:虽然九株促生菌适应范围较广,即在5~45℃、pH4~9、3种光照条件(12h黑暗12h光照、24h光照和24h黑暗)和3种培养方式(全天振荡、间歇振荡和静止培养)下均能较好生长,但不同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不尽相同。通过对各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为后续确定促生菌的最佳发酵条件和生态适应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5.
Osteochondrosis (OC) is an injury to cartilage canals with a following necrosis in the growth cartilage, from there it can develop to osteochondrosis dissecans (OCD). Due to its high impact in the equine industry, new insights into predisposing factors and potential high‐risk genetic variants are warranted. This article reviews advancements in quantitative and molecular genetics in refining estimation of genetic parameters and identifying predisposing genetic loci. Heritabilities were highest for hock OC with estimates at 0.29–0.46 in Hanoverian warmblood and Norwegian trotters, whereas in Thoroughbreds only very low genetic variation seemed to be present in hock OC lesions. Whole genome scans using the Illumina Equine SNP50 or SNP70 Beadchip were performed in Thoroughbred, Standardbred, French and Norwegian trotter, Hanoverian and Dutch warmblood. Validation studies in Spanish Purebred and Hanoverian warmblood horses corroborated OC risk loci on ECA 3, 14, 27 and 29. Particularly, a strong association with hock‐OCD was found for a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on horse chromosome (ECA) 3 upstream to the LCORL gene. Gene expression and microRNA analyses may be helpful to understand pathophysiological processes in equine OC and to connect OCD‐associated genomic regions with potential candidate genes. Furthermore progress in elucidating the underlying genetic variants and pathophysiological changes in OC may be expected from whole genome DNA and RNA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studies.  相似文献   
46.
为了明确西北黄土高原半湿润偏旱区耕作方式与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产量的调控效应,以设在半湿润偏旱区连续12年的耕作与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裂区设计,以传统耕作和免耕耕作为主处理,不施肥(CK)、单施无机氮肥(N)、单施无机磷肥(P)、单施有机肥(M)、无机氮磷肥配施(NP)、有机无机肥配施(NMP)为副处理,栽培制度为1年春玉米-3年冬小麦轮作,研究耕作及施肥措施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在生产年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型及耕作方式均以有机无机配施冬小麦产量最高,有机肥单施高于化肥单施,磷肥单施高于氮肥单施。耕作方式间表现为传统耕作高于免耕耕作,年型间表现为丰水年>平水年>干旱年,耕作和施肥方式的增产效果以干旱年最好,平水年和丰水年差异不显著。有机无机配施与传统耕作结合优化了冬小麦冠层温度、叶绿素相对含量等生理指标,提高了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因而改善了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性状而使冬小麦增产。在550 mm左右降水量的陇东旱塬雨养农业区,无论何种耕作方式及生产年型,长期采用有机无机或无机氮磷肥配施均表现出持续提高冬小麦产量的良好作用。因此,有机无机配施结合传统耕作是提高陇东半湿润偏旱区冬小麦产量的最佳耕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47.
目前,氮沉降增加呈现全球化趋势,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已成为生态和环境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为探讨氮沉降增加对城市森林凋落物养分含量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城市森林养分循环过程,为区域城市化进程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国家森林公园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在连续3年模拟氮沉降实验后(氮添加设置3种水平,分别为对照组:0 kg·hm-2·a-1、CK;低氮:50 kg·hm-2·a-1、LN;高氮:100 kg·hm-2·a-1、HN),研究氮沉降对城市森林凋落物(枝叶果碎)养分元素含量及其耦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施氮水平下,凋落果内CK与HN中C元素含量,凋落叶中CK与LN、碎中LN与HN两组中N元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2)凋落物不同组分间,N沉降显著影响Ca元素含量(P<0.05),对C元素含量无显著影响;凋落枝组分间K含量差异显著(P<0.05),凋落叶与其他各组间N含量差异显著(P<0.05),凋落果与其他各组间P含量差异显著(P<0.05);凋落叶与凋落果间Mg元素差异显著。(3)N沉降对各组分间的C/N、C/P、N/P等生态化学计量比无显著性影响,但对凋落叶、凋落果中C/N值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4)N沉降显著影响C、N间相关性及Ca、Mg间相关性,且均表现为LN显著增强相关性,HN显著抑制相关性;N沉降显著增强了P、K间的相关性,而显著降低了K与Ca、Mg的相关性。(5)N沉降对C/N与N/P、C/P与N/P间的耦合性有显著影响,且均表现为LN显著增强生态化学计量比间的耦合性,HN显著降低二者耦合性。研究结果为城市森林凋落物养分循环过程对N 沉降的响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
一种新的基于图像处理的作物叶面积测量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为基础,提出一种简化、高精度的作物叶面积测量方案,对从扫描仪获得的含有参照边框和叶片影像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不仅简化了业务流程,还大大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应用于作物叶面积的测量计算,获得十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9.
超临界甲醇法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超临界甲醇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机理及其工艺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反应温度、醇油比、水和游离脂肪酸、共溶剂及催化剂等因素对超临界甲醇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响应面法优化链霉菌702产抑真菌物质生料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链霉菌702产抑真菌物质生料发酵培养基进行了研究。实验首先利用部分重复因子试验筛选出链霉菌702发酵产抑真菌物质的关键因素为玉米淀粉和蛋白胨,其次利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响应区,最后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曲面分析确定关键因素的最佳浓度。通过优化得到玉米淀粉和蛋白胨的最适浓度分别为16.83 g/L、8.64 g/L,在优化后的培养基中链霉菌702产抑真菌物质效价达到1 214.52μg/mL,比优化前789.41μg/mL提高了53.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