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01篇
  免费   910篇
  国内免费   728篇
林业   2838篇
农学   537篇
基础科学   353篇
  2927篇
综合类   4633篇
农作物   227篇
水产渔业   695篇
畜牧兽医   849篇
园艺   207篇
植物保护   973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330篇
  2022年   396篇
  2021年   454篇
  2020年   472篇
  2019年   572篇
  2018年   311篇
  2017年   476篇
  2016年   579篇
  2015年   470篇
  2014年   693篇
  2013年   739篇
  2012年   922篇
  2011年   994篇
  2010年   712篇
  2009年   779篇
  2008年   747篇
  2007年   782篇
  2006年   689篇
  2005年   588篇
  2004年   462篇
  2003年   416篇
  2002年   322篇
  2001年   251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本文在生态安全评价状态-压力-响应概念框架模型的指导下,以甘肃牧区草原生态安全评价为例,将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有机结合进行了甘肃牧区草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确定及评价结果计算,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与区域实际情况相吻合,说明其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研究中采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减少了评价过程中的人为主观性的干扰,能够更客观地反映各评价指标对区域整体生态安全状况的贡献率,为区域生态安全定量化评价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在定量化评价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32.
西安市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本文在生态足迹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压力指数、生态占用指数和生态经济协调指数3个概念,并将其作为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该方法对西安市1978—2003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人均生态足迹由1978年的1.0517hm2逐年增加至2003年的1.4419 hm2,而实际人均生态承载力则波动在0.3182(0.2759—0.3539)hm2左右,人均生态赤字从1978年的0.712 hm2增至2003年的1.166 hm2。生态压力指数从1978年的1.38逐年增至2003年的4.21,同期的生态占用指数从0.47增至0.66,生态经济协调指数由0.34降低为0.16。说明西安市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极不安全状态,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很差。  相似文献   
133.
河北太行山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在PSR模型的基础上,从土地自然资源现状、土地社会经济环境压力、人文响应三方面出发,选取与山区土地资源密切相关的27项因素构建指标体系,对河北太行山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评价。采用ArcView、ArcGis软件对河北太行山遥感图像进行处理,获取土地方面数据并结合其他统计数据,运用相关数学方法,计算研究区1987、2000年各县综合生态安全值,对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安全度分区分析,研究认为,该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处于较差状态,且局部有恶化趋势,进而剖析其主要制约因素,提出相应改善安全状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4.
郑礼全  卢霞 《灌溉排水学报》2007,26(4):101-102,F0003
德兴铜矿矿山多年开采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损害,为维护矿区可持续发展,生态损害现状调查尤为重要。利用ASTER数据结合野外实测各类地物反射光谱曲线,利用矿物指数提取矿区重金属和粘土污染;采用差值法提取水体污染状况;采用NDVI彩色密度分割法提取矿区植被污染信息。研究表明,铜矿区生态损害现状甚为严重,利用遥感手段监测矿区生态环境是完全可行的。这为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5.
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双约束下江苏省耕地休耕规模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施耕地休耕是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亟需科学合理地确定我国可休耕耕地规模,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和扩大耕地休耕制度试点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基于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双重约束构建粮食主产区耕地休耕最大规模测算仿真模型,同时提出休耕规模弹性边界的确定方法并以江苏省为实证区域进行仿真预测。结果表明:当前江苏省在兼顾粮食主产区的粮食调配任务且考虑区域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的基础上,仍能保有10.16%的耕地资源来支撑耕地休耕制度的实施;仿真期内区域耕地资源面积可能会由于城市快速扩张和耕地保护不力出现大幅减少,并对区域耕地休耕条件环境产生影响;同时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和休耕规模适宜程度的恶化导致江苏省休耕规模弹性边界从2017年的9.93%缩减至2036年的4.81%,区域粮食安全稳定状态终将被打破。建议充分利用粮食主产区的耕地资源基础积极有序推广开展耕地休耕工作,深入部署"藏粮于地"战略以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建立休耕规模与生态安全挂钩的指标预警体系以实现对休耕实施方案的宏观动态调节;统筹休耕与其他耕地保护政策的正向联动,创造耕地保护政策体系内部的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36.
为探究南流江流域2000—2019年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对2000—2019年南流江流域Landsat影像进行优化重构,并耦合植被绿度、湿度、地表温度、土壤干度等生态环境指标,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对南流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2000—2019年南流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呈现逐年好转的态势,RSEI均值从2000年的0.543 4增长至2019年的0.636 4;南流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面积变化主要以中等生态风险等级向良生态等级转移为主,其中流域上游的中生态等级面积占比减少29.90个百分点,下游的良生态等级面积占比增加28.11个百分点。研究表明,使用GEE平台重构年度无云影像,可以对常年多云覆盖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长时序的监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7.
本研究在农田排水沟渠末端增设农田生态塘,对麦季农田流失水体进行贮留,并通过在生态塘配置养分拦截植物进行养分富集研究,旨在为减轻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提供技术支撑。小麦季农田设置农民习惯施肥(NN)和优化施肥(EN) 2个施肥水平;生态塘种植水芹菜和黑麦草2种拦截植物。结果表明:试验年度麦季农田共发生8次地表径流,麦季农田总地表径流水量为1 119.0 m3·hm-2。NN处理农田地表径流水体总N、总P、总K流失量分别为4.5、0.5、4.0 kg·hm-2,采用优化施肥能够减少农田地表径流养分流失量,EN处理总N、总P、总K流失量分别为3.9、0.4、3.8 kg·hm-2。本研究灌排单元农田面积为5.2 hm2,小麦季其农田地表径流水体总N、总P、总K流失量分别为23.3、2.4、20.8 kg,生态塘中水芹菜和黑麦草拦截农田N、P、K流失量分别为18.0、1.9、22.0 kg,植物养分拦截量占本灌排单元农田地表径流水体养分流失的77.3%、79.2%、105.8%。经折算,生态塘与农田的面积比例以1∶43~50为宜。研究表明,在太湖地区小麦田排水沟渠末端设置生态塘,并配置水芹菜和黑麦草2种养分富集植物,可拦截麦田地表径流氮磷养分超75%,有效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38.
杨树是平原地区栽培面积最大、木材产量最高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具有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的特点,是非常优良的工业用材经营树种。本文通过对民权林场四种速生杨优良性状的对比试验进行比较,得出欧美108杨的优良性状最好,为进一步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9.
在野外调查获取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库构建、数据分析及建模等,评价了目前东莞林科园的植被和土地利用状况.结果表明:东莞林科园内现有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林、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 林、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林、柚木Tectona grandis林和流苏相思Acacia sinuate林等5个森林植被类型,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Shannon-Wienner指数值的变化范围介于1.53~2.22、1.30~3.13和1.75~3.04之间.不同层次植被的Shannon-Wienner指数值大小依次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明,植被生态质量最好的是引种圃、树木园和棕榈园,其次是果园和药用植物园,排名最后的是生态园、试验区和赏花园.  相似文献   
140.
佛山云勇林场3种人工幼林的生长和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佛山云勇林场3种林分的生长和土壤养分进行了研究:用pH计测定土壤pH;有机质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测定;水解性氮用碱解扩散法测定;速效磷以NaHCO3提取土样后,用钼蓝比色法测定;速效钾用醋酸钠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混交林的生长情况最好,土壤养分最高;各林地的土壤呈强酸性;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和有效磷含量为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地》杉木林地,而有效钾含量为常绿阔叶混交林地》杉木林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地,表明常绿阔叶混交林显著地改善了林地养分状况,常绿针阔混交林对改善土壤养分也有一定的作用.各林地土壤的有机质和各种养分含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