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51篇
  免费   1985篇
  国内免费   1222篇
林业   13037篇
农学   706篇
基础科学   552篇
  4411篇
综合类   10205篇
农作物   296篇
水产渔业   705篇
畜牧兽医   1384篇
园艺   451篇
植物保护   1211篇
  2024年   168篇
  2023年   507篇
  2022年   650篇
  2021年   813篇
  2020年   849篇
  2019年   1153篇
  2018年   583篇
  2017年   871篇
  2016年   1114篇
  2015年   995篇
  2014年   1705篇
  2013年   1660篇
  2012年   2346篇
  2011年   2236篇
  2010年   1764篇
  2009年   1868篇
  2008年   1770篇
  2007年   1914篇
  2006年   1708篇
  2005年   1465篇
  2004年   1178篇
  2003年   948篇
  2002年   783篇
  2001年   731篇
  2000年   571篇
  1999年   402篇
  1998年   348篇
  1997年   283篇
  1996年   274篇
  1995年   252篇
  1994年   218篇
  1993年   181篇
  1992年   151篇
  1991年   143篇
  1990年   107篇
  1989年   135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李晨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5,(5):159-160,184
通过分析有林地生产力与立地条件和林分结构中各因子的关系,探索制约有林地生产力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立地质量中Ⅰ类地单位蓄积量最高(268.86±20.24 m3/hm2),不同坡向中东坡单位蓄积量最高(269.78±38.54 m3/hm2),不同树种组成中10杉类型单位蓄积量最高(259.33±14.62 m3/hm2);有林地生产力与林分年龄、林分密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90、0.460;有林地生产力与海拔、坡度相关性不显著.以上结果说明立地质量、坡向和树种组成对有林地生产力影响显著;有林地生产力与林分年龄、林分密度相关,与海拔、坡度无关.  相似文献   
112.
为了研究矿区生态修复过程中植物对不同保水措施的生理响应,以常用修复植物苏丹草为研究对象,利用CIRAS-2型(PP-Systems)光合仪测定苏丹草的光合指标,探讨高温下苏丹草对不同保水措施的生理响应,以期为矿区生态修复中的保水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保水处理下苏丹草的光合速率Pn和瞬间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均呈“W”型曲线,蒸腾速率Tr日变化呈“M”型曲线。苏丹草的Pn有“午休”现象存在,主要受非气孔因素的影响。影响苏丹草PnTr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大气CO2浓度Ca、大气温度Tc、大气相对湿度RH。在土壤上覆盖火烧石和添加粉煤灰均显著增大了苏丹草的PnWUE,增强了苏丹草适应高温环境的能力。从Pn的指标来看,土壤表面覆盖火烧石处理比土壤中添加粉煤灰处理的效果好,但两者同时作用效果略低于单独用火烧石处理,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3.
通过分析近10年间湖南省森林公园旅游收入在全省旅游经济中的地位变化情况 ,发现全省森林公园旅游收入增长势头强劲但不太稳定 ,总体呈波状运行态势 ,在全省旅游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但潜力巨大 ,提出了应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链延伸、健全森林旅游产品体系 ,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14.
徐涛 《防护林科技》2015,(1):41-43,45
涵养水源和保育土壤是森林的主要生态功能。通过采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实物量、价值量评估方法对长防林工程实施区域森林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的评价,结果表明,长防林工程实施后林地可调节水量12.936亿m3,固土0.135亿t,林地的水土保持效益价值达126.247亿元。经过20年的长防林工程建设,项目区内森林资源快速增长,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度减少,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5.
黑龙江省国有林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场管理体制机制的立法现状和立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从立法角度探讨黑龙江省国有林场改革的新思路与措施,进而提出改革的建议,为国有林场的改革提供理论和法律支撑.  相似文献   
116.
美丽乡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贯彻落实的成果展现。在生态文明视角下建设美丽乡村是目前我国正在全力规划实施的一个重大工程。该文总结了福建省永安市美丽乡村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7.
以辽宁省某尾矿库为例,基于GIS技术,利用2010年的TM遥感影像及地形图,预测该尾矿库扩容后的生态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尾矿库扩容工程对生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植被、生态景观和地形地貌的变化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8.
运用贡献度随机森林方法(CRF)方法探讨公司债财务指标比率与其违约率的关系.运用连续属性离散化方法(OB)进行财务指标最优降维;运用WOE变换进行模型变量约简.研究表明,CRF模型的分类性能显著优于其他模型,测试集评估总体正确率达90.47%,AUC统计量、AR比率及K-S值分别提升了2.6%、7.6%、4.38%,变量贡献度量化了各财务指标对违约率影响,为诠释随机森林预测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9.
原始云冷杉、红松林树木生长对氮沉降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野外控制试验,设置4个梯度的施氮处理,分别为对照(CK,不加氮)、低氮(TL,5 g/(m2·a))、中氮(TM,10 g/(m2·a))、高氮(TH,15 g/(m2·a)),研究云冷杉红松林主要树种的径生长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结果表明,枫桦径生长随氮添加梯度的增加出现了先促进后抑制的趋势;臭冷杉和红松径生长随氮添加梯度的增加而受到抑制,其中臭冷杉表现出明显的衰退现象甚至死亡;花楷槭则表现出较为复杂的响应,可能与该树种对不同梯度氮添加的响应机制不同有关。同时还发现,各处理、各树种的胸径大小与径生长量存在相关性,可能与树种年龄及其所处的生态位相关。研究表明,氮沉降改变树木生长速率和死亡率,可能影响地上生态系统碳库和整个生态系统碳循环。   相似文献   
120.
Urban tree canopy cover (UTC) is a simple, and common, measure of urban forest resource. Urban infill development is likely to lead to losses in UTC under private tenure, at a time when local governments are setting ambitious targets to increase UTC overall. Simple, statistically rigorous methods are required to benchmark and track change in UTC, whilst identifying which land-use types or tenures experience change.We estimated UTC in six Melbourne suburbs in 2010 and 2015 by randomly sampling 2000 points across public land, public streetscapes and private land. We were able to detect a net change in UTC of <2% over five years to a 95% level of confidence. A significant net decrease in UTC (−2.4%) was only detected in one of the six suburbs. Two suburbs had a net increase in UTC by +2.7% over five years. On private land, there was often areas of UTC loss, but this was generally offset by canopy gain in other areas of the private realm as well as in streetscapes and public land. Losses in UTC on private land were mainly due to tree removal,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construction works.This study describes a simple, but statistically rigorous, method to quantify UTC change and the drivers of change in different land-use types and tenure. Despite studying two suburbs will high rates of infill development, only one suburb showed evidence of net UTC decrease. The ‘dynamic equilibrium’ in UTC, whereby canopy losses area approximately offset by concurrent canopy gain, means that ambitious targets being set by local governments to increase UTC may be difficult to achieve without changes in tree protection and infill development policy and plan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