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0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220篇
林业   198篇
农学   226篇
基础科学   44篇
  159篇
综合类   965篇
农作物   207篇
水产渔业   187篇
畜牧兽医   409篇
园艺   128篇
植物保护   8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研究新疆超早熟大豆品系(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为新疆超早熟大豆新品种选育和品种改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6个超早熟大豆品系(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序为:单株粒重>株高>单株粒数>单株有效荚数>有效分枝>结荚高度>主茎节数>百粒重.[结论]单株粒重、株高、单株粒数、单株有效荚数是影响北疆超早熟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研究对高产、优质的超早熟大豆选育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本试验采用国产化学试药和哈尔滨地区的天然水,制备了 Brinster 化学合成培养液。把160枚通过超数排卵获得的2-细胞期小鼠胚胎放在添加适量牛血清白蛋白或胎牛血清的 Brinster 化学合成培养液内,并在适当湿度、5%CO_2和95%空气的气相环境、37℃温度条件下培养。58小时后,大约67%4小鼠2-细胞期胚胎发育到桑椹胚阶段;大约32%的小鼠桑椹胚发育到囊胚期阶段。试验证明,用国产化学药品和哈尔滨地区水配制的培养液可以对早期小鼠胚胎进行体外培养研究。  相似文献   
103.
特早熟双低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的选育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优质早熟甘蓝型品种与特早熟白菜型油菜品种门源小油菜进行甘白种间杂交的方法,创造出了一批优质特早熟甘蓝型遗传资源,用这些资源作为亲本转育出了3个优质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1个恢复系,在这些不育系和恢复系配置的杂种中E144表现最突出,它不仅能在海拔2800~3000m的白菜型产区正常成熟,而且芥酸含量小于1%、硫甙含量小于30μmol/g,产量比白菜型油菜主栽品种青油241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104.
榛子营养丰富、用途广泛,市场经济价值较高,但由于平欧杂种榛发展时间短,可参照经验少,加之品种特性差异大,在山西省的种植过程中发现部分品种抗旱性差、生长势弱、丰产性差、果实质量低等不良表现,亟需高接改良。鉴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高接换种试验,在高接时间、高接方法、高接后管理等方面,总结了高接换种技术。实践证明该技术操作简便,速度快,成活率高达95%以上,且成形快、结果早。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对6个粳稻杂交组合F2代6个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遗传参数、通径分析及选择指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期世代对每穗粒数、有效穗数、单穗重及单株谷重进行综合选择,对产量的遗传进展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6.
The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allometric growth patterns of Eurasian perch, Perca fluviatilis L., a highly valued commercial species, were studied under intensive rearing conditions from hatching up to 50 DPH (Days Post Hatch). Based on the external morphology, four different phases during early development of Eurasian perch were identified: pre‐flexion larva 0–20 DPH (5.70–10.16 mm TL); flexion larva 22–30 DPH (11.09–15.14 mm TL) and post‐flexion larva/juvenile 32–50 DPH (18.00–24.75 mm T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growth period when final replacement of all temporary (larval) structures and most important changes in the shape of P. fluviatilis occurred (between 13.95 and 24.06 mm TL, during flexion and post‐flexion phase) can be considered as a transitional period between the larva and juvenile. All body segments, except trunk length and tail length showed fast growth (positive allometry) throughout the entire studied period or up to the respective inflexion point with a common tendency to isometry. In addition, the specific behaviours (e.g. pelagic way of life) of Eurasian perch larvae resulted in some characteristic allometric growth patterns in the posterior region, different from the majority of other teleosts.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with respect to the ontogeny of the functional morphology under both ecological and aquaculture considerations.  相似文献   
107.
鱼类早期发育阶段摄食行为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琪  区又君 《南方水产》2006,2(1):71-75
对鱼类早期阶段的摄食行为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胃含物分析法、饥饿对摄食的影响、摄食器官的形态发育特征与摄食行为的关系、食物选择及其生理生态因子对摄食的作用。初步探讨了仔稚鱼饥饿后的捕食量和捕食速度的变化,并结合食物保障,分析了食物选择性指数I在鱼类摄食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8.
我国部分早籼品种及杂交早籼骨干亲本抽穗期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长、短日照和高、低温4种环境,分析了我国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早籼水稻品种和杂交早籼骨干亲本共19份材料的抽穗期光温敏感性及基本营养生长性。结果表明,这19份早籼材料(包括杂交稻亲本)都表现出弱感光性,其中16份材料对温度比较敏感。这些早籼材料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整体较弱,但是个体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抽穗期长短与每个材料的基本营养生长性呈显著线性相关。利用一套抽穗期主基因近等基因系对这些早籼材料抽穗期基因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早籼材料均带有隐性非感光位点hd2,大多数早籼材料都带有显性早熟基因Ef-1,而在Se-1和E1两个主效感光基因位点,所有早籼材料不带或只带有一个感光等位基因。这些结果从基因型角度揭示了早籼材料具有弱感光性和较强感温性,是其适合在我国华南双季稻作区和华中单双季稻作区作早稻种植的原因,为早籼水稻品种的选育及推广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9.
壮秧影响不同节氮水平下早稻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培育壮秧和施用分蘖肥是促进水稻早发的重要措施,但增施分蘖肥易导致水稻无效分蘖增加和氮素流失。研究双季稻区早稻壮秧和分蘖肥节氮条件下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特性,以期为早稻节氮控污和丰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超级杂交早稻‘淦鑫203’为材料,采用壮苗育秧(状秧)和普通育秧(普秧)两种方式培育秧苗。于2014-2015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壮秧常规施氮(VS+100%N)、节氮10%(VS–10%N)、节氮20%(VS–20%N)、节氮30%(VS–30%N) 4个处理,以普秧常规施氮(NS+100%N)处理和不施氮空白(NS+0N)处理分别作对照,共6个处理。减施的氮肥均在分蘖肥中扣除,除不施氮对照外,各处理基肥氮(72 kg/hm^2)和穗肥氮(54 kg/hm^2)均保持不变。分析早稻拔节期、齐穗期和成熟期SPAD值、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各器官氮素含量,并测定成熟期水稻产量及其构成,明确了植株总氮积累量、氮素转运量、氮表观转运率、氮素利用效率等。【结果】与NS+100%N处理相比,壮秧条件下分蘖肥节氮10%~30%对叶片SPAD值和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但壮秧能促进分蘖发生和成穗,在生育中后期可逐渐弥补分蘖肥节氮对分蘖期干物质积累的不利影响,成熟期VS–10%N和VS–20%N处理干物质积累量较对照NS+100%N增加,产量分别增加了8.5%和1.5%;VS–30%N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则呈下降趋势。同时,壮秧有利于提高早稻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各器官氮含量和氮积累量,与NS+100%N处理相比,VS+100%N处理成熟期氮素积累量显著增加了6.9%,VS–10%N和VS–20%N处理无显著变化,VS–30%N处理显著下降了9.7%。壮秧处理氮素回收率和氮素农学效率较NS+100%N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12.1%~22.4%和9.9%~24.7%(P <0.05)。【结论】双季稻区早稻壮秧可以促进分蘖早发,提高叶片的干物质生产能力和氮代谢性能,弥补分蘖肥减氮后对水稻前期生长的不利影响,提高后期的干物质生产量和氮运转量。通过培育壮秧,分蘖肥减施总施氮量的20%以内,早稻产量不会下降,可实现水稻的节氮、丰产和节本栽培,有利于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和减少氮素流失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0.
夏雪40是以91A-C-2-D13-9-15为母本,91B-C-1-2-5-8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种,极早熟,成熟期45天左右,株型直立紧凑,花球洁白,较紧实,平均单球重0.45kg,耐高温高湿,每667m^2产量1480 ̄1680kg,比对照白峰早熟7天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