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79篇 |
免费 | 479篇 |
国内免费 | 83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07篇 |
农学 | 992篇 |
基础科学 | 543篇 |
2628篇 | |
综合类 | 3031篇 |
农作物 | 447篇 |
水产渔业 | 126篇 |
畜牧兽医 | 601篇 |
园艺 | 202篇 |
植物保护 | 10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4篇 |
2023年 | 222篇 |
2022年 | 370篇 |
2021年 | 365篇 |
2020年 | 394篇 |
2019年 | 413篇 |
2018年 | 351篇 |
2017年 | 491篇 |
2016年 | 520篇 |
2015年 | 398篇 |
2014年 | 486篇 |
2013年 | 527篇 |
2012年 | 648篇 |
2011年 | 622篇 |
2010年 | 450篇 |
2009年 | 443篇 |
2008年 | 460篇 |
2007年 | 453篇 |
2006年 | 363篇 |
2005年 | 293篇 |
2004年 | 247篇 |
2003年 | 186篇 |
2002年 | 174篇 |
2001年 | 160篇 |
2000年 | 146篇 |
1999年 | 135篇 |
1998年 | 103篇 |
1997年 | 92篇 |
1996年 | 86篇 |
1995年 | 88篇 |
1994年 | 98篇 |
1993年 | 83篇 |
1992年 | 71篇 |
1991年 | 49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2年 | 3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不同干燥方法对鸭茅营养成分及其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干燥方法对鸭茅(不同生育阶段)营养成分及其损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逐渐下降,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逐渐增加,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开始不断增加,开花期最高,结实期又迅速减少;干燥方法对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极其显著(P<0.01),其含量的顺序为:烘干>晒后烘干>晒干>阴干。(2)干燥方法与营养物质的损失量间差异显著(P<0.05),其损失量的顺序为晒后烘干>晒干>阴干。不同干燥方法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损失量与干物质、粗灰分、无氮浸出物损失量之间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98、0.6404和0.6568。 相似文献
52.
土壤干旱胁迫对玉米叶片水分状况、膜透性及酶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A simulation experiment on the responses of maize (Zea mays L.) from the third leaf stage to maturity for different soil water levels (well-watered, moderately stressed, and severely stressed) was conducted by controlling irrigation and using a mobile rain shelter in a neutral loam, meadow soil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n leaf water status, membrane permeability and enzymatic antioxidant system for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rought stress relied on drought intensity and duration, with more severe drought stress creating more serious effects on maize. Compared with wellwatered conditions, during the silking and blister stages moderate stress did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 the relative water content (RWC) and did change significantly the relative conductivity (RC) (P 〈 0.05) of the leaves; however, severe stress did significantly decrease (P 〈 0.01) the leaf RWC and increase (P 〈 0.01) membrane permeability (leaf relative conductivity). Furthermore, under severe drought stress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ies declined significantly (P 〈 0.01) in later stages, namely for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the tasseling and blister stages, for peroxidase (POD) the milk stage, and for catalase (CAT) during the tasseling, blister, and milk stages. Meanwhile, membrane lipid peroxidation (measured as malondialdehyde cont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 0.01) in all stages. 相似文献
53.
[目的]通过研究秸秆还田对稻田磷素径流损失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探索减少径流损失、提高巢湖水质的有效耕作措施。[方法]以巢湖流域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定位观测试验结合室内分析的研究方法。[结果]径流液TP含量为0.087~0.495 mg/L。PP是稻田P素随径流迁移的主要形态,约占TP的40%~70%。秸秆还田能够降低水稻生育前期径流液TP、DP和PP的浓度,减少P素径流流失风险。在当地常规耕作条件下(CT),2008和2009年稻季P素径流流失负荷分别为222.76和297.17 g/hm2,P肥表观流失率分别为0.68%和0.91%,平均为0.79%。与CT相比,秸秆还田处理(CTS)P素径流流失负荷分别减少了5.13%和18.98%,平均为12.05%。[结论]秸秆还田作为源头控制稻田磷素流失的较好措施可以在巢湖流域使用。 相似文献
54.
55.
集水区尺度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对土壤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探讨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对土壤流失的影响效应,该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子长集水区为例,将区域重心概念应用到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研究中,基于GIS探讨了降雨侵蚀力重心在不同年份间的变迁对土壤流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降雨侵蚀力重心与水文站点、大于15°坡度重心的距离会显著影响土壤流失;当降雨侵蚀力重心位于水文站点和较陡坡度重心中间位置时,也会产生较多土壤流失;降雨侵蚀力重心在南北方向上变化对土壤流失影响不大,但在东西方向上的移动能够明显改变土壤流失。在集水区尺度上,随着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的变化,降雨侵蚀力与坡度、土地利用、水文站点的空间耦合关系将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土壤流失量的增加或减少。 相似文献
56.
北京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山洪、泥石流灾害时有发生。根据防护目的、土壤侵蚀强度和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等,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采用人机交互判读分析方法,将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分为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并提出北京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7.
模拟干旱胁迫下几种冷季型草坪草抗旱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了3种冷季型草坪草的6个品种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的生长表现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高羊茅品种“家园”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生长表现、在土壤中的根系分布最深、且能维持较高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其他供试品种相比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58.
对甘肃中部及陇东地区的几种旱地黄绵土、黑沪土及褐土等土壤的持水能力及抗旱能力进行了初步研究。几种土壤的田间持水量(30KPa时的含水量)为160~240gkg ̄(-1),有效水含量在88~179gkg ̄(-1)之间,据此得出几种土壤1m土层中有效水贮量变动在135~216mm之间。通过对土壤基质持水能力及持水特征的比较分析,认为褐土、红土抗旱能力最差,而几种黄绵土的抗旱能力相当强。黄绵土结构状况差、坡度大造成降雨入侵慢、影响深层贮水是造成生产上干旱严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59.
根据河西地区14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的逐月气象观测资料,基于SPEI指数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反距离加权插值(IDW)等方法分析了近55年来河西地区年代际、四季干旱及空间变化特征,并探讨了ENSO 事件与该区干旱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年代际变化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西地区干旱次数增多、干旱程度加重。季节时间变化上,河西地区春、夏、秋季均呈干旱化趋势,春季干旱化趋势最为突出,夏季次之,冬季略呈变湿趋势。空间变化上,整个河西地区春季均呈干旱化趋势,而且大部分地区的春旱趋势极为显著,其中春旱趋势最显著的地方是金塔;冬季整个研究区趋于湿润化。各季节干旱高频区分别集中在:春季在金塔、民勤地区,夏季在河西西北部,秋季在河西中东部及西部的安西—玉门一线,冬季在101°E以西的河西地区。河西地区秋季SPEI与SSTA指数的相关性最为显著,春季次之,夏季最弱。ENSO事件发生强度与河西地区SPEI影响因子的多项式拟合关系表明,ENSO事件强度对温度的影响高于降水;其中在ENSO暖事件(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年份,气温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在ENSO冷事件(拉尼娜事件)发生年份,少数年份降水有所增加,对气温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60.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入侵损失指标体系及直接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是我国进境检疫性病毒,严重危害玉米的生长,给玉米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文中根据科学性、系统优化、通用可比及实用性原则,结合玉米褪绿斑驳病毒特点,系统构建了玉米褪绿斑驳病毒损失评判指标体系,共1个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并对其在我国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作出初步评估,经估算,玉米褪绿斑驳病毒对我国造成的潜在直接经济损失达140.95亿人民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