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5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60篇
农学   67篇
基础科学   14篇
  390篇
综合类   433篇
农作物   56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11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41.
棉花抗、感枯萎病品种根际真菌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棉花抗、感枯萎病品种在春播和夏播的2-3叶期、6-7叶期和现蕾期进行了根际真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品种都有自己独特的根际真菌区系,抗病品种根际真菌种数多于感病品种,其根际主要优势种是:青霉(Penicillum pps.)曲霉(Asqergillus spp.)等,而感病品种则主要是黑根霉(Rhizoqns nigricans)、双胞镰刀菌(Fusarium dimerum)和粘帚霉(Clocladium spp.)等。抗、感品种这种差异在现蕾期比2-3叶期和6-7叶期、在夏播比春播有所减小。播期和生育期对根际真菌区系组成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42.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区分土壤外源碳输入和内源碳输出是量化土壤碳平衡的前提。借助碳同位素方法,可以精确区分不同碳源对土壤有机碳(SOC)和二氧化碳(CO_2)的贡献,一方面定量根际沉积碳对土壤碳的输入,另一方面还可以量化根系生长对SOC分解的根际激发效应,进而提高土壤碳平衡评估的精确度。本文整合了关于小麦和玉米~(13)C/~(14)C示踪实验的文献,对作物-土壤系统光合碳分配、向地下部碳输入量、根际土壤CO_2区分以及根际激发效应进行分析,最终明确了小麦和玉米生长对土壤碳输入和输出的贡献。在作物-土壤系统中,小麦光合碳分配到地上部、根系、土壤和土壤释放CO_2的平均比例分别为73.1%、12.5%、4.6%、9.8%,玉米分别为68.4%、16.0%、4.6%和11.1%。小麦和玉米通过根系和根际沉积碳对土壤碳输入量均值分别为1 058 kg·hm~(-2)和1 025 kg·hm~(-2),其中根际沉积碳占地下输入的贡献均值分别为0.45和0.38。小麦和玉米根源呼吸占根际土壤CO_2释放的贡献值均达到50%以上,分别为51.3%和56.7%。小麦和玉米生长促进SOC的分解,根际激发效应平均值分别为172%和15%,若采用传统根去除法来区分土壤呼吸,根际激发效应则会被忽略,这可能导致根源呼吸的高估。小麦和玉米生长过程中释放的净根际沉积碳占地下部净碳输入(根系+根际沉积物)比例分别为27%和22%,如果利用传统洗根法,这部分光合碳量就无法量化,导致输入到地下部的光合碳量被低估。  相似文献   
943.
松茸与宿主根际微生物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松茸菌窝土壤、菌根进行分离及松茸与根际微生物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在松茸菌窝土壤、根际及内根圈中,深紫被孢霉是优势菌,其它土壤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极少,几乎没有;在实验条件下,深紫被孢霉对松茸菌没有有害作用;松茸菌丝由于生长缓慢,大多数土壤微生物菌落可以覆盖松茸菌丝体,抑制其生长;而深紫被孢霉由于其生态优势,可以排斥和抑制其它土壤微生物,为松茸生存和发育创造有利的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944.
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侧柏根际土壤提取物对萝卜、紫花苜蓿、刺槐、侧柏等4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侧柏根际土壤提取物对该4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在提取物浓度较低时,对该4种植物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有轻微的促进作用,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大,促进作用转变为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相同浓度的侧柏根际土壤提取物对该4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也存在差异,对发芽率和种子活力的抑制作用:侧柏>刺槐>紫花苜蓿>萝卜;对平均发芽速率的影响为:紫花苜蓿>侧柏>刺槐>萝卜;对幼苗根长生长的抑制:萝卜>紫花苜蓿>刺槐>侧柏。  相似文献   
945.
为明确太阳能土壤消毒与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联合对黄瓜根腐病防治效果, 在对温室进行太阳能土壤消毒之后, 采用蘸根和灌根的方式测定了解磷?抑菌效果较好的3个菌株JPG-5?LWG-5和YB-4对黄瓜根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其对黄瓜根围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YB-4 300倍蘸根对黄瓜根腐病防治效果最高, 病指防效为89.49%, 显著高于LWG-5 300倍和JPG-5 500倍的防治效果?2)LWG-5 500倍灌根对黄瓜根腐病防治效果最高, 为89.47%, 显著高于LWG-5 800倍和JPG-5 500倍防治效果?3)不管是灌根还是蘸根, JPG-5 500倍和YB-4 300倍均能显著提高黄瓜根围有效磷含量, 分别为99.68?86.81 mg/kg和84.30?86.56 mg/kg?因此, PGPR菌株在田间促进养分转化效果和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综合评判, 用YB-4 300倍蘸根?JPG-5 500倍灌根和LWG-5 500倍灌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46.
为探究磺胺二甲氧嘧啶钠盐(sulfadimethoxine sodium salt, SDM)和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 AMP)对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 HLB)的防效以及对柑橘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本试验以‘纽荷尔’脐橙为研究对象, 采用0.5 g/L SDM和1 g/L AMP进行灌根, 使用TaqMan qPCR技术监测病树叶内黄龙病菌菌量的动态变化, 并利用宏基因组技术分析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 AMP连续处理后病树叶片内黄龙病菌菌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 初步判断AMP对黄龙病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SDM处理对黄龙病菌菌含量抑制效果较差;2类抗生素处理组中根际主要优势类群结构和相对丰度在门、属分类水平上均发生改变, 解磷细菌中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细菌的相对丰度在处理后有明显变化, pstA、pstC等部分磷循环功能基因相对丰度发生改变, 表明2类抗生素药剂均影响了‘纽荷尔’脐橙病树根际细菌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947.
黑土根际土壤有机碳及结构对长期施肥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人类农业措施的干扰,氮肥和畜禽粪污大量输入到黑土中,对土壤有机碳库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根际有机碳在调控土壤碳循环和养分转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探明根际有机碳对不同养分的生态响应,可为不同施肥处理下黑土农田生态系统碳固持和农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黑土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采集长期不施肥(CK)、常量氮(N)、二倍量氮(N2)、常量有机肥(M)、二倍量有机肥(M2)、常量有机肥+常量氮(MN)、二倍量有机肥+二倍量氮(M2N2)7个处理下大豆根际土壤,分析了根际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特征,同时利用固态核磁共振技术分析其光谱特征。结果表明,N、M2、MN和M2N2处理的根际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非根际水平,且以MN和M2N2处理的根际效应最显著,分别比非根际增加了18.3%和26.7%。分析核磁共振光谱显示,与非根际土壤相比,根际土壤具有较高的烷氧基碳比例和较低芳香碳比例,表明根际效应能够改变土壤有机碳结构比例。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大部分施肥处理提升了黑土根际有机碳含量,其中以氮肥马粪配施和二倍量马粪(M2N2)处理提升幅度最高。由核磁共振图谱可知,M2和M2N2处理均增加根际土壤难降解成分烷基碳比例、芳香基碳比例、烷基碳与烷氧基碳比值、芳香碳与总碳比值,而MN处理仅增加烷基碳比例、烷氧基碳比例以及烷基碳与烷氧基碳比值。二倍量氮肥(N2)处理降低烷基碳比例、芳香碳比例和烷氧基碳比例,根际土壤难降解成分降低,不利于土壤固碳,同时证明固态 13C-核磁共振技术结合半定量分析能够准确地分析不同有机碳结构组分变化,深刻认识根际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948.
针对人工光植物工厂内由钙缺乏而引起的叶菜叶烧病频发的问题,以较易发生叶烧病的生菜作为试验材料,采用在生菜根际建立电压为-15 kV全天工作的通电系统,使生菜植株带负电,并在地上部生长空间形成正向电场的方法,设置根际通电处理为试验组,无通电处理为对照组,探究根际通电栽培对生菜生长、钙离子吸收以及叶烧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949.
目的评价香格里拉葡萄产区赤霞珠根际土壤微生物帮助植物抵御干旱胁迫的能力,为利用微生物缓解环境胁迫对植物的不良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干旱胁迫下,比较香格里拉4个不同区域的赤霞珠根际土壤的浸提液和浸提过滤液(除去微生物)对番茄生物量及叶片中与活性氧清除相关酶含量的影响;分离(LB平板)、鉴定(16S rDNA)并筛选(对峙培养)出奔子栏葡萄园根际土壤中对尖孢镰刀菌拮抗活性较强的菌株,进一步测定干旱胁迫下拮抗菌株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干旱胁迫下,与浸提过滤液相比,来自4个区域的土壤浸提液可以增加番茄植株的生物量,提高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增加脯氨酸(Pro)的含量,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此外,从奔子栏的赤霞珠根际土壤中共分离获得90株细菌,其中有12株细菌对供试尖孢镰刀菌具有较强的拮抗活性。干旱胁迫下,大部分拮抗菌液处理后均能增加番茄幼苗的全株和茎叶鲜质量,其中来自芽孢杆菌属(TR_56S44)、红球菌属(T_123-S42)以及鞘氨醇单胞菌属(4TZ16)的3个菌株的效果较显著(P<0.05)。结论香格里拉4个产区的赤霞珠根际土壤浸提液可通过提高番茄植株体内CAT和POD活性以及增加Pro的含量来清除细胞内积累的MDA,从而增强番茄抵御干旱胁迫的能力。其中,奔子栏葡萄园赤霞珠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的拮抗细菌可以促进番茄幼苗的生长,增加植株茎叶及根的鲜质量,有助于缓解干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0.
为探究植物耐受铵离子毒性的机制,从植物内铵态氮的来源、产生铵离子毒性的原因以及耐受铵离子的生理及分子机制三方面综述近年来研究进展,指出铵离子吸收和同化引起的根际和质外体酸化是造成铵毒的一个主要原因,植物可通过自身的机制以及外源添加其他养分等缓解铵离子毒性,同时对未来研究耐受铵离子毒性机制的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作物耐受铵离子毒性和高效利用氮素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