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9篇
  免费   577篇
  国内免费   626篇
林业   798篇
农学   535篇
基础科学   43篇
  415篇
综合类   2511篇
农作物   415篇
水产渔业   829篇
畜牧兽医   560篇
园艺   107篇
植物保护   102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262篇
  2016年   280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328篇
  2012年   428篇
  2011年   430篇
  2010年   338篇
  2009年   351篇
  2008年   339篇
  2007年   342篇
  2006年   303篇
  2005年   291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4种不同性诱剂对玉米草地贪夜蛾诱集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准确掌握草地贪夜蛾成虫发生动态,筛选对当地种群专一性强、灵敏度高的性诱剂,对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BLB)、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NK)、江苏宁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NL)、南京新安中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XAZL)4个厂家生产的草地贪夜蛾性诱剂在江苏盐城市大丰区进行田间诱捕效果试验,探讨草地贪夜蛾性诱剂的使用技术。结果表明:4种不同性诱剂诱芯对草地贪夜蛾的诱集效果存在明显差异。BLB诱芯和NL诱芯可以有效监测草地贪夜蛾成虫田间发生动态,羽化高峰期明显,且峰值日期一致,NK诱芯诱集的成虫虫峰不明显,XAZL诱芯零星诱到成虫,无明显成虫高峰;BLB诱芯监测期内日均诱蛾量、最高单次诱蛾量、总诱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诱芯,其总诱蛾量达136.75头,分别是NL诱芯、NK诱芯、XAZL诱芯的1.47倍、4.76倍、10.52倍;通过对BLB诱芯进行持续30 d和持续60 d的诱捕对比试验,发现BLB诱芯1~30 d内诱捕性能稳定,诱蛾量大,31~60 d内日均诱蛾量、最高单次诱蛾量、总诱蛾量均有所下降且达显著水平,尤其是50 d后诱捕量下降明显。结果表明:BLB诱芯的诱蛾量大,能够明显反映出草地贪夜蛾的羽化高峰期,符合测报要求,更适合本地区草地贪夜蛾的监测,使用该诱芯时建议30 d更换1次。  相似文献   
142.
143.
Abstract

The life history and fitness of Nilaparvata lugens being reared under ambient level (current CO2 concentration), medially elevated (550?µL/L) and highly elevated (750?µL/L) CO2 concentration for long-term generation were compared using two-sex life table instead of traditional age-specific life tabl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ignificantly longer larval duration and lower fecundity of N. lugens were observed in 750?µL/L relative to 550?µL/L treatment (P?<?0.05). Accordingly, 550?µL/L CO2 significantly enhanced population parameters of N. lugens, including significantly higher intrinsic rate of increase (r), finite rate (λ) and net reproductive rate (RO), but not for 750?µL/L CO2. Taken together, N. lugens performs enhanced development rate, fecundity and survival in individual life history and higher potential in population multiplication under 550?µL/L CO2 level, while only indicates the less enhanced development rate and survival without significant increased capacity of population expansion under 750?µL/L CO2 level. These results should facilitate predicting the fitness and potential population damage of N. lugens, which is valuable for the integrated control of N. lugens in the future increasing CO2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144.
为绿色防控蛴螬,于2006-2018年秋作物收获后、小麦播种前,调查河南省漯河市5个区县不同茬口秋作物田内金龟子幼虫种类、虫口密度以及主要秋作物种植面积,同时在漯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内设置1台黑光灯,监测金龟子成虫的上灯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2006-2018年,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幼虫平均密度由2006年的2.06头/m2下降到2018年的1.01头/m2,所占比例从2006年的94.12%下降到2018年的38.37%;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幼虫平均密度由2006年的0.06头/m2上升到2018年的1.59头/m2,所占比例从2006年的2.61%增加到2018年的60.46%,表明金龟子幼虫优势种由铜绿丽金龟变为暗黑鳃金龟。灯下金龟子成虫种类和数量变化与金龟子幼虫变化趋势相同。暗黑鳃金龟幼虫密度与玉米种植面积、红薯种植面积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57和-0.690,暗黑鳃金龟幼虫密度与大豆种植面积、花生种植面积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3和0.657,表明大豆、花生种植面积增加,玉米、红薯种植面积减少,是暗黑鳃金龟成为优势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5.
为评估入侵害虫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对本土农林生态系统的风险,于2016—2019年采用受害植株调查和成虫诱捕的方法跟踪监测该虫在加拿利海枣Phoenix canariensis引种点及周边1 600 m半径范围内本土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上的发生情况,并对来自野外加拿利海枣与棕榈上的成虫形态及繁殖力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红棕象甲可随加拿利海枣引种定植而入侵当地生态系统,当其在加拿利海枣上暴发成灾后,还能转移到周边棕榈上继续为害,红棕象甲为害致死的棕榈植株数随着引种植物死亡数的增加而增加。野外加拿利海枣与棕榈上红棕象甲成虫的体重、体长以及按雌雄1∶1配对交配后的产卵量、孵化率相当,但棕榈种群雌虫的翅展较加拿利海枣种群明显变短,表明红棕象甲转移取食本土棕榈后可成功定殖、建立种群,且适合度并未降低。雌虫翅展变短可能与该入侵种表型可塑性有关,反映出其对棕榈的快速适应与进化,表现为"前适应"策略。考虑红棕象甲成虫飞行能力强,建议调高棕榈分布省份该虫的风险预警等级、调整防控策略,开展跟踪监测以了解入侵地实情。  相似文献   
146.
应用中心点四分法并附设样方的方法调查了地处韩江中游的蕉岭长潭次生常绿阔叶林。结果显示:群落的红背椎、木荷、枫香、石栎为优势种,约占群落总种数的11.1%;常见种约占群落总种数的27.8%;偶见种占61.1%,其数量最高但在群落中处于附属地位;各种类在群落中的分布较均匀。群落可明显分为林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层间植物丰富,表明了韩江中游常绿阔叶林遭受破坏后在保护较好情况下,群落顺向演替重新恢复的特征和趋势。经营管理中应根据群落特点,在加强管护基础上促进森林的顺向演替。  相似文献   
147.
以湖南省凤凰县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天然种群分布相对集中的9个样地作为资源位,按重要值总和排序确定主要植物种,应用Levins、Shannon–Wiener、Pianka和Schoener公式分析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总计29个主要植物种的生态位。结果表明:在乔木层中,刺楸的重要值总和最高(1.345),杉木、柞木、刺楸的生态位宽度较大;乔木层多数种对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高,对环境需求存在较高的相似性,高重叠种对的相似度为69.23%,高相似种对的相似度为52.75%;刺楸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重叠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呈正相关;灌木层种间生态位分化不明显,在资源不足时极易产生竞争;生态位宽度值与生态位重叠值、生态位相似比例值关系复杂;刺楸生态位宽度较宽,当资源不足时,刺楸在竞争中不占优势,其种群更新会受到其他物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8.
本文以2011年和2017的森林调查成果化数据为基础,依据不同优势树种组,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法,从组成结构、斑块特征、景观异质性和空间分布4方面分析2011年和2017年茂兰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结果表明:林地面积增加了654.08 hm2;森林优势树种数量从15种增加至30种;景观面积(CA)最大的均为阔叶混交树种组,增加了1286.33hm2;斑块平均大小(MpS)最大的均为阔叶混交树种组,增加了471.80 hm2;面积加权的平均形状指数(AWMSI)和面积加权的平均分形指数(AWMPFD)最大值均为阔叶混交树种组;景观斑块边缘密度(ED)最大值均为阔叶混交树种组;阔叶混交树种组的平均最小距离(ENN)减少。从2011年2017年研究区的主要优势树种组阔叶混交树种组得以保护,这与人为干扰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49.
【目的】分析危害棕榈科Palmae植物的一种重要入侵食叶害虫椰子织蛾Opisina arenosella单倍型在原产地和入侵地的分布特点,揭示椰子织蛾入侵我国的虫源信息。【方法】利用线粒体COI基因分析16个地理种群共计172个样本,比较椰子织蛾印度种群和入侵地(中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种群的遗传关系。【结果】片段长度为625 bp的172条序列共鉴定出12个单倍型,包含15个变异位点,构成2个明显的单倍型分支,其中一个分支由11个单倍型(IN1~IN11)组成,均来自印度种群,单倍型IN1是6个印度种群的共享单倍型,IN2~IN11为独享单倍型;另一个分支为单倍型HAP,由来自中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的种群共享;HAP与11个来自印度的单倍型IN1~IN11均存在4个变异位点。【结论】入侵地区的椰子织蛾种群来自同一基因型或者具有相同的入侵源;椰子织蛾种群入侵后受环境选择压力,在新栖息地产生新的突变或杂交。  相似文献   
150.
网纹绵蚧田间种群属聚集分布。本文给出了Iwao、Kuno序贯抽样图、表和复序贯抽样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