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80篇
林业   129篇
农学   66篇
基础科学   7篇
  52篇
综合类   326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101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6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4 毫秒
51.
赤峰显性核不育谷子是在谷子中首次发现的核不育材料,该材料的育性受2对核显性基因互作控制,一对是显性核不育基因Msch,另一对是显性上位育性恢复基因Rf。两者共同存在时显性上位育性恢复基因Rf能抑制显性核不育基因Msch的表达,从而表现可育。利用已构建的不育基因Msch的上位育性恢复基因Rf的近等基因系(NILs)为材料,通过对300对AFLP引物组合进行筛选,找到了与显性上位育性恢复基因Rf紧密连锁的2个AFLP标记(E15/M52和E20/M41),与不育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是7.0c M和12.7 c M,而且位于不育基因的同一侧,标记间相距5.7 c M。  相似文献   
52.
施水量变化对毛乌素沙地4种优势植物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肖春旺 《草业学报》2002,11(2):85-90
以毛乌素沙地4种优势植物沙柳、杨柴、油蒿和柠条为对象,人工控制4种施水量来模拟叶绿素荧光对全球降水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施水量对这4种优质植物的初始荧光、最大荧光、可变荧光和PSII光化学效率均有显著影响,而且4种植物的这些参数对不同施水量的响应差异明显。在157.5mm施水量时沙柳、杨柴、油蒿和柠条以及630.0mm施水量时柠条都受到明显的水分胁迫,表现出明显的光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53.
灵石山米槠林优势树种不同年龄叶片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物叶片养分特征能反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成为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之一。对福建省灵石山米槠林Castanopsiscarlesii优势树种不同年龄叶片的养分特征进行分析表明:米槠林优势种不同年龄叶片的养分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将优势种按养分对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分为4类。结果优势种各种养分处于第2分类等级的较多;厚叶冬青llexelmerrilliana对磷,青冈栎Cyclobalanopsis∥㈣Ⅱ对锌有较强的“排斥”效应(处于第1分类等级);鹅掌柴Scheffleraoctophylla对钾,狗骨柴Diplosporadubia对钠和钾,围涎树PithecellobiMmcf仲e吖如和石栎Lithocarpusglaber对氮有明显的“累积”效应(处于第4分类等级):不同年龄叶片对同种养分的“累积”效应不尽相同,优势种2年生叶片养分对数大于平均值即处于第3分类等级的比例大于1年生叶片。优势种米槠较低的叶片养分表明它对于贫瘠的立地环境适应性较强。此外,厚叶冬青、青冈栎分别较低的磷、锌表明它们可以耐受这种养分缺乏的生境,可能是贫瘠环境下造林的适合树种。图3表3参31  相似文献   
54.
55.
按照鱼类寄生虫的常规调查及研究方法,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湖拟鲤(Rutilus rutilus lacustris Pallas)寄生虫的种类、感染情况、季节动态及优势寄生虫种的寄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发现6种寄生虫,分别为维氏指环虫(Dactylogyrus vistulae Prost)、西伯利亚副双身虫(Paradiplozoon homoion homoion Bychowsky et Nagibina)、双穴吸虫幼虫(Diplostomum sp.)、绦虫幼虫(Cestode sp.larva)、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sp.)和椭圆尾鲺(Ar-gulus ellipticaudatus Wang),隶属于3门,5纲,6目,6科,6属。春、夏、秋三季,均发现双穴吸虫幼虫,夏季及秋季的感染率高于春季;维氏指环虫春季的感染率高于夏季,而秋季没有检出;西伯利亚副双身虫、对盲囊线虫、绦虫幼虫和椭圆尾鲺仅在夏季发现,且感染率及感染强度均不高。  相似文献   
56.
为了解赣江中下游的鱼类资源现状,在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分别于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对赣江峡江至南昌段的干流及2条支流共10个点的鱼类资源进行了3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流域内共发现记录鱼类90种(亚种),隶属6目16科60属,以鲤形目为主,鲶形目与鲈形目的居中,鲱形目、合鳃鱼目和颌针鱼目极少;且优势种类主要为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鲫(Carassiu aurat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江湖洄游性鱼类(如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等)数量大量减少,而一些江海洄游性鱼类和珍稀鱼类(如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鯮Luciobrama macrocephalalus、鲥Macrura reevesii等)在此次调查中没有发现。与历史资料相比,赣江峡江至南昌段水域的鱼类种类组成变化较大,资源量明显降低,小型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57.
Abstract

An airborne laser scanning (ALS) dominant height model was developed based on data from a national scanning survey with the aim of developing a digital terrain model (DTM) for Denmark. Data obtained in the ongoing Danish national forest inventory (NFI) were used as reference data. The data comprised a total of 2072 measurements of dominant height on NFI sample plots inventoried in 2006–2007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ALS data. The dominant height model included four variables derived from the ALS point cloud distribution. The variables were related to canopy height, canopy density and species composition on individual plots. The RMSE of the final model was 2.25 m and the model explained 93.9% of the variation (R 2). The model was successful in predicting dominant height across a wide range of forest tree species, stand heights, stand densities, canopy cover and growing conditions. The study demonstrated how low-density ALS data obtained in a survey not specifically aimed at forest applications may be used for obtaining biophysical forest properties such as dominant height, thereby reducing the overall forest inventory costs.  相似文献   
58.
以小尺度范围内的木兰科、壳斗科和樟科各8种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从分类单元科与种、功能群角度分析了叶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关联性。结果表明:壳斗科树种的叶柄直径(1.08±0.22)和比叶面积(SLA)(90.87±25.35)显著低于樟科和木兰科,而樟科和木兰科之间差别不明显。叶含氮量在科间没有显著差异。从功能群比较,常绿树种比叶面积(90.10±23.15)显著低于落叶树种(134.65±27.77),但单位叶面积含氮量常绿树种(1.95±0.50)显著高于落叶树种(1.31±0.26)。在不同功能群中,叶面积与叶柄质量有很好的拟合直线关系。叶氮含量仅在常绿树种与其他叶性状有较好的拟合直线关系。叶性状相关性系数大于0.900的有:群落水平物种间叶面积与叶柄质量之间;功能群水平常绿树种叶面积与叶柄直径和叶柄质量间,落叶树种叶柄质量与叶面积和叶柄长间。其他叶性状间也表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表明叶性状之间存在生长发育非同步也即异速生长现象。  相似文献   
59.
运用随机抽样法抽取马尾松成熟林分50个小班,调查胸径、树高、单位蓄积量及密度等测树因子,运用回归分析法进行测树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林分蓄积量对于密度、胸径、树高之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其相关性数学模型可用三元线性回归方程y=b0+b1x1+b2x2+b3x3表示,其中,密度是影响林分蓄积量的主导因素。相关性变化趋势分析表明,在兼顾林分产量和林木径级的情况下,合理保留密度每667 m2为105株。  相似文献   
60.
对东莞大岭山村边自然次生林(俗称“风水林”)调查表明,群落组成种类复杂并富于热带性,1hm^2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11种,隶属56科89属,其中以木本植物占绝对优势,有67种,占60.36%;群落中种子植物属为热带分布的共有74属,占总属数的92.5%。群落乔木可分三层,以越南山龙眼为主,其在各层的重要值分别为117.12%,129.44%和57.41%;灌木层以罗伞树和九节等为主;草本层植物以乔灌木小苗为主,草本植物仅沿阶草、海芋和半边旗等少数种类。群落木本植物的科、属、种对区域物种库的贡献率较大,分别为37.7%,25.6%和22.5%,以藤本植物的贡献率最高,接近50%,乔灌植物的贡献率也在20%左右.与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比较.两者物种组成结构相似.但组成种娄仍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