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76篇
  免费   2369篇
  国内免费   5111篇
林业   3933篇
农学   4527篇
基础科学   776篇
  8611篇
综合类   20541篇
农作物   3018篇
水产渔业   3054篇
畜牧兽医   5604篇
园艺   1725篇
植物保护   2567篇
  2024年   227篇
  2023年   770篇
  2022年   1254篇
  2021年   1405篇
  2020年   1473篇
  2019年   1749篇
  2018年   1285篇
  2017年   2107篇
  2016年   2597篇
  2015年   2217篇
  2014年   1910篇
  2013年   2762篇
  2012年   3777篇
  2011年   3598篇
  2010年   2748篇
  2009年   2524篇
  2008年   2718篇
  2007年   3185篇
  2006年   2853篇
  2005年   2202篇
  2004年   1785篇
  2003年   1263篇
  2002年   999篇
  2001年   901篇
  2000年   830篇
  1999年   683篇
  1998年   582篇
  1997年   491篇
  1996年   464篇
  1995年   469篇
  1994年   384篇
  1993年   412篇
  1992年   372篇
  1991年   314篇
  1990年   294篇
  1989年   208篇
  1988年   168篇
  1987年   106篇
  1986年   107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4篇
  1963年   5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为了寻找抗吸浆虫的小麦品种或种质材料,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鉴定了90份小麦新品种(系)对麦红吸浆虫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对麦红吸浆虫具有明显的抗性差异。对各种类型的材料分析表明,对麦红吸浆虫表现高抗、中抗、低抗、感虫类型的小麦品种(系)分别占参试品种(系)的4.44%、15.56%、61.11%、18.89%。不同小麦品种(系)具有不同的抗虫性,其单穗虫数、穗被害率、粒被害率、损失率、抗性指数均有较大差异。其中表现高抗的品种(系)有4个,表现中抗的有18个,这些品种(系)可作为抗麦红吸浆虫的主栽和后备品种,或作为亲本材料提供给生产和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962.
沸石复混肥对油菜苗期养分吸收、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盆栽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沸石含量的沸石复混肥对盆栽油菜苗期不同阶段N、P、K养分吸收量,油菜籽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沸石复混肥处理与对照复混肥比较,在苗期的前2个月,油菜吸收的N、P、K均为前者大于后者,而在第3个月开始,为后者大于前者.从整个苗期来看,相比复混肥对照,沸石复混肥处理的油菜N、P、K养分吸收量均有所下降,其中磷吸收量随沸石复混肥中沸石比例的增大而明显下降.沸石能减轻土壤酸化程度,提高土壤pH值,降低EXC-Mn.沸石在复混肥中的比例以10%~15%的含量较为合适,相比对照复混肥,增产可达9.7%.  相似文献   
963.
中国主栽水稻品种微卫星标记数据库的初步构建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以前期筛选的微卫星标记为基础,并在4个染色体上增加新标记,进一步检测了63个主栽常规稻品种和杂交稻亲本,推荐了24个微卫星标记(每条染色体2个)作为水稻品种鉴别的标记;除了63个常规稻品种和杂交稻亲本外,这24个标记还应用于检测41个主栽杂交稻组合,并确定了各个标记在试验材料中检测到的等位基因类型。通过杂交稻组合与其亲本的标记匹配性检验,确认了杂交稻母本的高真实性,提高了恢复系数据的可靠性,剔除了1个假杂交稻,建立了103个水稻材料×24个标记的主栽水稻品种微卫星标记数据库,并分析了数据库中各个标记、各组材料的多态性表现。此外,还讨论了材料真实性和典型性对数据库构建的影响,提出了水稻品种间差异判别标准的建议及其应用风险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64.
为给黄淮南片冬麦区小麦育种提供信息,对25份澳大利亚小麦种质于2016-2018年度在新乡进行了部分农艺性状调查,对其品质性状及优质亚基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5份澳大利亚小麦种质多表现为春性,综合农艺性状较差;千粒重低于黄淮麦区高产对照品种周麦18,变化范围为31.4 g~43.1 g;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稳定时间、弱化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8.0%~39.1%、55.2%~96.5%、4.0 min~25.0 min、5%~100%。从澳大利亚小麦种质中,筛选出了具有湿面筋含量高、面筋指数高、稳定时间长、面粉粉色白等优良品质特性的材料,鉴定出了含5+10亚基、7+8~*亚基(7超量表达亚基)、17+18亚基、13+16亚基、低PPO活性基因及 Wx-B1基因缺失等优异品质材料,筛选出了含有 Rht-D1b矮秆基因以及 Lr34和 Lr46抗叶锈基因的材料。利用澳大利亚小麦种质为改良亲本,与黄淮麦区表现突出的小麦品种配制三交或四交组合,按常规系谱方法对优良性状进行定向选择,培育出了综合农艺性状表现好、品质表现突出的小麦新品系。  相似文献   
965.
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大豆异黄酮含量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8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分离并测定了大豆中异黄酮各组分含量,建立了快速、有效的分离、检测异黄酮含量的方法。结果显示,异黄酮的最适提取时间是2-3hr;最适检测波长为260nm;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标准样品Daidzin和Genistin作为异黄酮的检测标准是准确的;提取和检测温度对异黄酮组合含量有很大影响,在80℃或更高的温度条件下,丙二酰基结合体可水解为相应的甙或甙元的形式。  相似文献   
966.
自1981年海南省屯昌县首次发现槟榔黄化病(yellow leaf disease of areca palm, YLD)以来,槟榔黄化问题日趋严重,现已成为制约中国槟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同时,鉴于生产中除槟榔黄化病外,炭疽病、细菌性叶斑病、椰心叶甲、干旱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引起槟榔黄化,以及“槟榔黄化病”病原或病因认识上存在混淆的问题,学界暂用“槟榔黄化现象”的表述。近年来,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中国槟榔黄化病的发生及病原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另一种致黄关键新病害——由槟榔隐症病毒1(Areca palm velarivirus 1, APV1)引起的槟榔黄叶病毒病(areca palm leaf yellowing virus disease, ALYVD),以及其他2种新发现的病毒病害——槟榔坏死环斑病毒病和槟榔坏死环斑病毒病的研究进展。对6个示范基地的病原检测结果表明,部分黄化植株被槟榔黄化植原体(areca palm yellow leaf phytoplasma, AYLP)或APV1单独感染,部分植株被AYLP和APV1复合感染。本文还探讨了槟榔黄化病研究中存在的病原分布不均、含量低引起的检测困难和田间诊断易混淆等问题,并对YLD、ALYVD、叶斑类病害、根腐病害、芽腐病、椰心叶甲、干旱、寒害、除草剂药害等9类因子引起的黄化症状特征进行了总结。进而分析了YLD和ALYVD 防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现阶段面临的紧迫形势,从防控策略和具体措施解读了《槟榔“黄化病“防控明白纸》,并指出了其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处及防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展望了YLD和ALYVD 2种致黄关键病害综合防控中亟待实施的措施。本文旨在让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农技人员更好地了解槟榔“黄化病”方面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967.
为探索快速高效测定大麦籽粒中抗性淀粉含量的方法,利用衰减全反射中红外(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mid-infrared spectroscopy,ATR-MIR)和近红外(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光谱技术,分别用3种不同方法进行预处理,建立大麦样品的抗性淀粉含量快速测定红外模型,通过不同预处理预测模型的校正和内部交叉验证结果的比较,依据决定系数(r)和均方根误差(RMSE)筛选出基于ATR-MIR和NIR光谱的最佳预测模型,再对最佳预测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表明,经基线位移校正+范围归一化(BOC+RN)预处理后的PLS模型为最佳ATR-MIR预测模型;经标准正态变换+Savitzky-Golay法一阶求导(SNV+1thD)的预处理模型为最佳NIR预测模型。用验证集材料对BOC+RN和SNV+1thD最佳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外部验证,光谱预测值与化学测定值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两种方法均可以用于大麦籽粒抗性淀粉含量测定;ATR-MIR光谱比NIR光谱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968.
为探究土壤水分与秸秆还田对小麦生长的交互作用,通过防雨棚微区控水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玉米秸秆粉碎翻压还田对小麦群体数量、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条件下,小麦群体数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成穗数和产量显著降低,最大根冠比出现时间推迟至开花期;与秸秆不还田(CK)相比,秸秆还田(RS)处理的群体最大茎数提高了8.5%,灌浆期根冠比增加12.26%,但生育后期的叶面积指数显著降低,穗数、千粒重、产量和收获指数也分别下降5.10%、3.17%、15.46%和8.39%;轻旱和适宜水分条件下,根冠比在拔节期达到最大值,RS处理的群体最大茎数较CK增加12.04%~14.18%;拔节期根冠比显著增加,灌浆期则相反;RS处理的不孕小穗数减少了14.91%~18.98%,穗粒数和产量则分别提高9.18%~26.30%及5.76%~6.96%。在轻旱或适宜水分条件下,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小麦群体质量,协调植株地上部与根系的生长,最终提高籽粒产量;而土壤干旱时不宜进行秸秆还田。  相似文献   
969.
燕麦DNA导入普通小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以健壮燕麦(Avena sativa L.)为供体,宁春4号小麦为受体,采用花粉管通道法进行外源DNA导入。结果表明,变异株系在生育期、株高、穗长、结实小穗数、千粒重等性状上产生了明显的变异;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数与受体相比增加或减少,叶绿素含量和瞬间光合速率偏向供体或受体;并筛选到对小麦条锈病免疫或高抗的部分变异株,表明燕麦DNA已导入到小麦中,并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970.
黑皮果蔗茎尖脱毒不同代数种茎苗商品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皮果蔗茎尖脱毒第1代(处理A)、第2代(处理B)、第3代(处理C)种茎为材料,研究其商品性能生产表现情况。结果表明,脱毒果蔗不同代数种苗的月生长速度、株高、茎径、蔗茎产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性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蔗株最高、茎径最粗、蔗茎产量最高等均为第2代种茎苗,分别比对照高41cm、粗0.25cm、增产41.1%;在品质方面,脱毒果蔗的水分含量较高,纤维分含量较低,糖分略低于对照;在外观品质方面,脱毒果蔗的节间长度、均匀度、色泽等均优于对照,由花叶病引起的花皮蔗株低于对照;脱毒果蔗易受外界花叶病毒的传染,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花叶病发病率提高;脱毒果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ATP酶活性提高;第1代种茎苗可栽培成商品蔗,但存在一定的组培效应,主要表现为蔗茎的侧芽较大,在光线条件较好的地方较易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