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12篇 |
免费 | 244篇 |
国内免费 | 83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04篇 |
农学 | 819篇 |
基础科学 | 223篇 |
393篇 | |
综合类 | 2427篇 |
农作物 | 1130篇 |
水产渔业 | 263篇 |
畜牧兽医 | 617篇 |
园艺 | 248篇 |
植物保护 | 1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72篇 |
2022年 | 152篇 |
2021年 | 161篇 |
2020年 | 182篇 |
2019年 | 192篇 |
2018年 | 137篇 |
2017年 | 193篇 |
2016年 | 230篇 |
2015年 | 220篇 |
2014年 | 282篇 |
2013年 | 277篇 |
2012年 | 387篇 |
2011年 | 401篇 |
2010年 | 315篇 |
2009年 | 320篇 |
2008年 | 298篇 |
2007年 | 334篇 |
2006年 | 320篇 |
2005年 | 238篇 |
2004年 | 177篇 |
2003年 | 184篇 |
2002年 | 180篇 |
2001年 | 172篇 |
2000年 | 159篇 |
1999年 | 137篇 |
1998年 | 102篇 |
1997年 | 110篇 |
1996年 | 85篇 |
1995年 | 95篇 |
1994年 | 74篇 |
1993年 | 74篇 |
1992年 | 62篇 |
1991年 | 52篇 |
1990年 | 51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7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4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猪瘟病毒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HCV 5’NTR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扩增位置在整个基因的221~377位,片段长度为167bp。提取由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动物实验室保存的HCV细胞毒的RNA,并反转录成cDNA,以此cDNA为模板建立了SYBR Green I实时定量PCR检测猪瘟病毒的方法,并用该方法检测送检的临床疑似病料。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HCV-SYBR Green I PCR特异性强,与FMDV、PCV2、PRRSV、PPV、PRV等常见猪病毒病病原没有交叉反应;灵敏度高,可以检测到5.3×10^2的病毒拷贝数;操作简单,耗时短,只需3h即可完成整个试验过程,可初步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32.
鸽禽Ⅰ型副粘病毒病蜂胶佐剂灭活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鸽禽Ⅰ型副粘病毒(A/PMV-Ⅰ)病是鸽的一种严重病毒性传染病,给养鸽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更好地预防本冱的发生,我们用从现场分离鉴定的7株鸽A/PMV-Ⅰ毒株中筛选出3株抗原性良好的毒株作为种毒,研制成蜂胶佐剂混合毒株灭活疫苗,经安全试验、最佳免疫剂量测定、铲力试验,以及田间应用的结果,表明该疫苗抗原性良好、使用安全和免疫保护效果确定。实验室试验,用本疫苗免疫后30、90、180天,其保护脂数分别为100%、77.8%和55.6%,免疫有效期最少达6个月;在4℃-8℃保存,其有效其最少可达180天。 相似文献
33.
34.
通过对华中农业大学种猪场的抗应激品系的猪采用不同屠宰方法,对抗应激品系的猪和应激敏感的猪采用相同的屠宰方法和测定时间,其结果之间差异极显著,表明影响猪肌肉品质的因素既有内因因素,又有外因因素。对抗应激猪和应激猪采用不同时间连续测定,结果应激狸的不同时间测定值差异不显著,抗应激猪的不同时间测定值差异较大,说明时间对抗应激猪的肉质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选择正确的评定方法才能有效地区别优质肉与劣质肉。研 相似文献
35.
产于陕西八百里秦川的秦川牛,千百年来一直是关中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和粪肥来源,建国后,通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通力合作,协同攻关,运用国际育种先进技术,选出优秀公牛,授配主产区大批秦川母牛,配合其他措施,从而加速了秦川牛的选育,使之很快由役用型转变为肉用型,形成了秦川肉牛新品系。经屠宰测定,其肉用,役用性能不仅大大高于50年代调查时测定的指标,而且其中一些肉用性能指标与国际著名的肉牛品种相比也毫不逊色, 相似文献
36.
利用爱字棉1517×德州047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中G6群体构建的SSR遗传连锁图谱及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对QTL进行定位,并对主效QTL,加性×加性上位性QTL及与环境互作效应进行分析,为利用分子聚合方法提高产量提供理论依据。对2006年、2008年以及2009年的产量性状进行分离分析,检测到24个不同年份的主效QTL,其中相关于单株籽棉、单株皮棉、衣分、子指以及单株铃数的分别检测到1个不同年份稳定存在的主效QTL;对3年的产量性状作环境因子联合分析,检测到14个主效QTL,其中6个与环境互作,检测到20对加加上位性QTL,其中7对与环境互作。不同年份检测的稳定且受环境影响小或不受环境影响的与近处标记紧密连锁的主效QTL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以提高育种的效率。 相似文献
37.
The equivalent transmission line method is extended to multi-transverse electric modes of cavity which are introduced by aperture coupling, and it is used to analyze the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of rectangular enclosures with apertures. The multimode transmission line method is verified by HFSS(High Frequency Structure Simulator). The results show that higher-order mode is essential to obtain an accurate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of rectangular enclosure on wide frequency domain. Below the frequency of 1 GHz, nearer to the slot, the impact of higher-order mode on the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is greater in the place mear the slot. Higher-order mode leads to a better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相似文献
38.
39.
以内蒙古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3种草原实验区草地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 设置7种氮添加梯度, 分别为CK(0 g N·m-2·a-1)、N1(5 g N·m-2·a-1)、N2(10 g N·m-2·a-1)、N3(15 g N·m-2·a-1)、N4(20 g N·m-2·a-1)、N5(25 g N·m-2·a-1)、N6(30 g N·m-2·a-1),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方法研究不同浓度梯度氮添加下不同草原类型区植被生物量、土壤碳氮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氮添加并未对3种草原类型地下生物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地上生物量(P<0.05),且本研究初步判断在N3添加时接近饱和阈值, 整体上氮添加使内蒙古草原总生物量平均增加了29.66%,较干旱的荒漠草原对氮添加的响应较为明显。施氮肥使草甸草原的根冠比显著降低(P<0.05),典型草原根冠比在N3处理下显著增加(P<0.05),但对荒漠草原影响不显著(P>0.05)。2)选择不同土层(0~10 cm、10~30 cm)分析氮添加对3种草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影响, 结果显示氮添加对草甸草原土壤碳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对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土壤碳氮含量存在显著影响(P<0.05),且0~10 cm土层对施氮的响应更明显。3)施氮条件下地上生物量与土壤C/N、年均降水显著相关(P<0.01),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均与土壤全氮含量、有机碳含量、土壤C/N、年均温、年均降水显著相关(P<0.01)。总的来说,不同类型的草地生态系统生物量及土壤碳氮含量对施肥的响应存在差异,这意味着草地恢复与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养分的添加作用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40.
试验以青藏高原青海省高寒草地中广泛分布和退化草地补播改良中的常用牧草品种-‘青牧1号’老芒麦为研究对象,在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湖湖东地区设置1龄到6龄老芒麦自然生长田,6龄老芒麦施肥田和老芒麦连续施肥田(6年)的3个处理,测定老芒麦地上生物量和穗部特征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青牧1号老芒麦2龄和3龄地上生物量较高,3龄后逐年降低。青牧1号老芒麦地上生物量变化情况,可以分为4个阶段,1龄期,2~3龄期,4~5龄期和6龄期。老芒麦单穗重从2龄到5龄逐渐增加,6龄显著性降低。青牧1号老芒麦从2龄到5龄,单株穗重占比逐渐升高,6龄开始降低。6龄田施用氮肥和磷肥均显著提高了老芒麦地上生物量,氮肥增产效果优于磷肥。高氮(N75)处理下6龄老芒麦地上生物量最高。6龄青牧1号老芒麦单穗重在N60处理下最高。长期施肥可有效提高老芒麦地上生物量,N60P75处理下地上生物量最高,在N75P75处理下6龄老芒麦单穗重最高。长期不施肥,6龄老芒麦茎重比例最高。N45P90长期施肥处理下,茎秆重量比例下降,穗重和叶重比例相对增加明显。N60P90和N75P75长期施肥处理下,也可有效提高单株老芒麦穗重的比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