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2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97篇
林业   6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343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565篇
畜牧兽医   331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51.
952.
摘要: 应用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 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家鸽(columbae livia domesticus)消化道生长抑素细胞的分布密度和形态学特点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 简称SS)细胞主要分布于胃体及其以下部位, 其中胃体部的分布密度最高,小肠各段的分布密度较低,且小肠各部位间差异不显著。而在食管和嗉囊中均未发现ss细胞 。SS细胞的形态多样,主要有圆形﹑椭圆形和锥体形等。主要分布在上皮细胞基部、上皮细胞之间和腺泡上皮细胞之间。通过形态学观察认为:家鸽消化道生长抑素细胞的分布与其消化道各部位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53.
摘 要 本文应用Grimelius银染法对黄雀(Carduelis spinus)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食管和嗉囊中未发现嗜银细胞,消化道其它部位均有嗜银细胞,其分布密度大体呈波浪型,有两个分布高峰分别是腺胃和回肠,十二指肠分布密度最低。嗜银细胞主要分布于粘膜上皮之间和腺泡上皮之间,也有少量位于上皮细胞基部。嗜银细胞形态多样呈椭圆形、锥体形、梭形等,其中锥体形嗜银细胞突起伸向肠腔 ,梭形嗜银细胞两端均有突起,分别指向肠腔和固有膜。本文还结合黄雀消化道嗜银细胞分布型的形成与各部位消化功能有关的特点进行了讨论,认为黄雀消化道内嗜银细胞具有内、外分泌两种功能  相似文献   
954.
4种金属离子对红白锦鲤消化组织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酶学分析方法研究4种金属离子(K+、Na+、Mg2+、Ca2+)对红白锦鲤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的浓度范围内(25~150mmoL/L),4种金属离子对淀粉酶活性影响不同。K+、Na+对肝胰脏、前肠、中肠和后肠的淀粉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而Mg2+对肝胰脏、前肠、后肠的淀粉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Mg2+对中肠的淀粉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Ca2+除对肝胰脏淀粉酶没有明显抑制以外,对肠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955.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对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 Linnaeus)消化盲囊进行了5种酶(SOD、EST、MDH、ME、LDH)的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个体的同工酶表达呈现多态现象,个体间酶带带型既有相一致的共同特征谱带,又有较多的变异.5种酶均可把样品大致区分为差异明显的2种或3种类型,而且酶谱类型与形态类型基本对应,同工酶表达上的多样性表明栉江珧种内在生化遗传上存在较大的变异,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956.
Digestive proteases present in two sparids, seabream (Sparus aurata) and common dentex (Dentex dentex),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using both biochemical and electrophoretic techniques. Although optimum pH and temperature for maximum activity of both acid and alkaline proteases were similar in the two species, important differences in total activity, as well as in thermal and pH stability were found. Specific inhibitors and SDS-PAGE zymograms were used to clarify such differences. Evidences support the existence of a more active and complex protease set in dentex. Results are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ir application to the formulation of feeds for each species.  相似文献   
957.
试验旨在探究中华绒螯蟹肝胰脏和肠道中消化酶最适温度和pH值,研究饵料中小麦淀粉水平对中华绒螯蟹消化酶比活力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为(10.0±0.1)g的中华绒螯蟹3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各组中华绒螯蟹分别投喂小麦淀粉水平为12.0%、17.0%、22.0%、27.0%、32.0%的配合饵料.试验期60 d...  相似文献   
958.
 将平均体重为(25.2±1.7)g/尾的225尾鲫鱼(Carasslius auratus)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不同处理组的鲫鱼随机饲喂昆虫壳聚糖水平为0,0.25%,0.50%,0.75%和1.00%的饲料,研究昆虫壳聚糖对鲫鱼部分生长性能指标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昆虫壳聚糖的添加显著提高了鲫鱼的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P<0.05),鲫鱼的生长性能未随昆虫壳聚糖水平的升高而不断增加,以0.50%壳聚糖水平组最佳;昆虫壳聚糖的添加显著提高了鲫鱼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P<0.05),对肠道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各个处理组中,以0.50%壳聚糖水平组肠道消化酶活性最高。综合分析上述结果后,认为昆虫壳聚糖在鲫鱼饲料中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50%。  相似文献   
959.
促进大鼠消化功能的中药组方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开发专用中药饲料添加剂、试验检测大鼠的消化功能、筛选出促进消化功能的最佳中药组方和添加比例,将180只6周龄雄性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C)和9个试验组,每组18只。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有组方Ⅰ的1%、2%、4%中药、组方Ⅱ的1%、2%、4%中药、组方Ⅲ的1%、2%、4%中药的鼠粮,对照组饲喂正常鼠粮。在饲喂28和42d,分别对大鼠日增重、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胃蛋白酶活力等消化指标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1%组方Ⅲ组、2%组方Ⅲ组大白鼠的日增重、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胃蛋白酶活力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1%组方Ⅲ组、2%组方Ⅲ组的中药组方对大鼠消化功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60.
宁德地区养殖大黄鱼形态组织结构与品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德地区是我国大黄鱼养殖的主产区,揭示养殖大黄鱼的形态和消化结构与品质特性可为大黄鱼的精深加工和可持续养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本研究采用生物解剖和食品理化分析等方法,对大黄鱼的形体参数、各部分比例及采肉率,消化道各器官参数、肌原纤维直径、质构、色泽、蒸煮损失率、失水率、pH、氨基酸组成与滋味、脂肪酸组成等诸多方面的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宁德地区养殖大黄鱼肥满度高,为2.25%,鱼片占到体质量的57.32%,采肉率高;鱼头、鱼排和鱼尾共占体质量的27.35%。消化系统中胃发达,有15条环形幽门盲囊,肠长度适中,体现了养殖大黄鱼饲料喂养的消化特点。其内脏占体质量的10.73%,而肝脏占内脏重的36.65%,内脏中鱼鳔较厚,占内脏重的15.74%,肝脏与鱼鳔是值得深加工的原料。养殖大黄鱼肌肉色泽洁白,pH 6.66~6.74,大黄鱼肌纤维直径为104.21μm、肌纤维密度153.13个/mm2,肉质较细嫩;其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1.93%,且赖氨酸含量较高,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5.92%,鱼肉鲜甘甜;肌肉中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占脂肪酸总量的62.04%,其中必需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8.45%,EPA与DHA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0.01%,是人体补充必需脂肪酸和高不饱和脂肪酸的优质食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