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8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23篇 |
农学 | 9篇 |
基础科学 | 3篇 |
65篇 | |
综合类 | 151篇 |
农作物 | 27篇 |
畜牧兽医 | 4篇 |
园艺 | 1篇 |
植物保护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32篇 |
2010年 | 43篇 |
2009年 | 44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35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ffects of green pruning on growth and stem shape of Eucalyptus nitens (Deane and Maiden) Maide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n experiment was established in two high quality Eucalyptus nitens Deane and Maiden (Maiden) plantations in Tasmania. At the start of the experiment the trees were three years old and the plantations were on the point of canopy closure. Selected trees were pruned to remove 0, 50% or 70% of the lower green crown length, and each was surrounded by eight unpruned trees. The 50% treatment had no impact on height or diameter increment in the two years following treatment, but removal of 70% of the lower crown length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decreases in both height and diameter increment. There were no changes in the height of 50%-pruned trees relative to the height of surrounding unpruned trees (relative height), and it was concluded that dominance would not be affected by this treatment. The relative height of 70%-pruned trees was less at one site, and this treatment may result in loss of dominance. Stem taper was generally unaffected by either pruning treatment. Changes in stem form were restricted to trees in the 70% pruning treatment and were only transient. It was concluded that removal of 50% of the lower green crown length is an appropriate level of pruning for the species provided that growth rates are rapid and pruning is timed to coincide with canopy closure. Since dominance was unaffected by this level of pruning, thinning at the time of pruning is unnecessary. It may be possible to minimise the impact on growth of higher levels of pruning by thinning at the time of pruning.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人工林施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马尾松人工林施肥试验,表明在Ⅲ类地,适量施尿素和过磷酸钙可促进幼林树高、胸径生长。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福建省速生丰产林持续优质发展,系统分析了与营造速生丰产林相关的种苗基础和种苗问题,提出了与发展速生丰产林相适应的种苗对策. 相似文献
4.
华北石质山区山茱萸人工林蒸腾特征及水分供求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于2005年及2006年主要生长季节(4-9月),采用由热扩散植物液流技术测算得到的蒸腾速率数据,结合同步观测得到降雨量,分析华北石质山区15年生山茱萸人工林耗水规律及水分供求关系.结果表明:1)山茱萸人工林蒸腾量呈现出明显的日际变化或月变化特征.表现为4-5月逐渐升高、6月左右达到高峰值、7月以后逐渐降低.2005年及2006年4-9月蒸腾总量分别为265.3和194.9 mm,4-9月各月蒸腾总量占蒸腾总量的比例在2005年分别为10.7%、22.3%、21.6%、21.2%、12.9%和11.2%,在2006年分别为16.2%、20.2%、20.3%、17.9%、13.6%和11.2%;2)蒸腾与冠层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湿度及风速等微气象要素有很好的复相关性(α=0.01),偏相关系数表明,各月内影响蒸腾的最主要微气象因子都是冠层太阳总辐射;3)4-9月降雨总量与蒸腾总量的比值(R/Tr)>1.0,且除4月外,其他各月R/Tr也大于或接近于1.0,说明除4月外,降水可以满足山茱萸人工林蒸腾耗水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间伐强度对油松人工林植被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北京市延庆县营盘村附近低山,对造林密度为3 130株/hm2的18年生油松人工林,设置40.1%、51.3%、65.7% 3个间伐强度及对照共4个处理. 3年后,通过比 较林下植被组成、外貌、多样性及生物量的变化,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油松人工林群落稳定 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①间伐可提高物种在科、属分布上的均匀性;②间伐改变了林下植物 的生活型谱;③与对照相比,弱度间伐、中度间伐地面芽植物所占比重上升,强度间伐下降 ,而高位芽植物却呈相反的趋势;④间伐强度不同,油松林下植被的优势种各异;⑤间伐可提高林下植被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这种效应以中度间伐最为明显;⑥林下植物生物量与间伐 强度呈正比.因此,及时对郁闭林分进行合适强度的间伐,促进林下植被发育,是实现油松 人工林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18年生初植密度3 130株/hm2的油松幼林选择51.3%左右的间伐强度林下植被发育最优. 相似文献
6.
对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黄河下游滩地杨树人工林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滩地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主要分布在0~20cm的土层,20~50cm土层的微生物较少;各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新淤地微生物数量;细菌是滩地杨树人工林林地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组成成分,在上、下层土壤中所占比例分别为81.7%~99.1%和75.1%~98.8%;土壤微生物数量随林龄的增长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但至林木主伐前,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有所降低;不同管理模式影响微生物的数量,集约经营管理的林分土壤微生物数量较多;滩地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颗粒组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8.
哈尔滨城市人工林木本植物的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样地网格调查方法与多样性指数分析方法,定量评价了哈尔滨城市人工林在维持木本植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并通过分析林分更新层、演替层、主林层的多样性指数,探讨了城市人工林自然化过程及其近自然经营途径,以便为哈尔滨城市森林经营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哈尔滨城市人工林经过40余年的发展,其林分由11~16种木本植物所组成,其中乔木6~9种,灌木4~7种,存在着明显的自然化过程;不同城市人工林类型在维持木本植物多样性作用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其多样性指数(0.8282~2.3411)由高到低排序为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白桦林>黄檗林>水曲柳林>胡桃楸林;城市人工林木本多样性指数仅相当于相应区域天然次生林的47.0%(24.0%~67.8%),表明其自然化程度不如天然次生林强烈。同时指出,对城市人工林应采取近自然化的经营模式,即保持城市人工林的树种组成结构和垂直层次结构,以维持其生物多样性与自然演替过程。 相似文献
9.
不同人工林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出适合察右后旗土壤条件的人工林地树种,为当地的人工林地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土牧尔台林场不同人工林地及无林地的土壤有机质进行调查采样、室内实验分析。[结果]在所有被选样地的各个土层中,大部分的有机质含量为6~20 g/kg。榆树人工林林缘、林内、林间及草地与杨树林带内和外缘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显著。整体来看,5个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极显著。各样地间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变化较大。杨树林带内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高于杨树林带外缘。榆树林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与草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杨树林地。[结论]榆树和杨树对土壤的改良作用都不明显,但榆树优于杨树。 相似文献
10.
对马占相思人工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差异,及其在林木生长过程中的演变规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林龄增长,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主要养分含量(除速效钾外)和酶活性均呈增加趋势,根际土壤pH值则呈下降趋势,但非根际土壤pH值的规律性不明显;不同年龄阶段根际土壤全氮、水解氮、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有机质、富里酸、胡敏酸、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也有相似的规律;不同年龄阶段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蛋白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非根际土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