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39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为验证由生产培养获得的不同质量的底栖硅藻培养皱纹盘鲍不同生长阶段幼体的效果,采用经不同培养措施获得的两类底栖硅藻群落(饵料A和饵料B)培养皱纹盘鲍前期匍訇幼体和稚鲍.试验结果表明,饵料A培养前期匍匐幼体的存活率[(43.47±13.53)%]显著高于饵料B[(6.94±5.17)%],但生长指标差异不显著.两类饵料培养的稚鲍存活率差异不显著,但饵料B的生长速度和特定生长率[(0.151±0.025)mm/d和(4.706±0.492)%/d)]显著高于饵料A[(0.103±0.022)mm/d和(3.625±0.374)%/d)].说明皱纹盘鲍幼体在不同生长阶段适应底栖硅藻的种类不同.匍匐幼体期对底栖硅藻质量要求较高,稚鲍期由于食量增加和食性转化,对饵料数量的要求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2.
武汉月湖沉积物中硅藻的垂直分布与水质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活塞取样器采集了月湖湖中央2处钻孔沉积物,分析了其中硅藻种类与密度的垂直变化,同时采用210Pb/137Cs推测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并进行了总有机质、生物硅含量分析,以了解月湖各个不同年代的水质变化.结果表明,2个柱状沉积物中硅藻的优势属为:小环藻属、直链藻属、舟形藻属、Cyclostephanos属.Z-1钻孔优势种为:梅尼小环藻、颗粒直链藻、Navicula porifera、Cyclostephanos tholifomis.Z-2钻孔中优势种为:梅尼小环藻、颗粒直链藻、舟形藻、Cyclostephanos invisitatus.就硅藻密度而言,总趋势是上层最多,平均7.14×105~58.65×105 ind·g-1,中层其次,平均0.08×105~13.98×105 ind·g-1,下层最少,平均0.24×105~0.64×105 ind·g-1.硅藻种类数变化虽然没有明显规律,但种类最少的样品出现在中层,210Pb/137Cs测年数据表明中层为19世纪90年代-20世纪70年代.相关分析表明:Z-1孔生物硅与沉积硅藻密度显著正相关(r=0.933,P=0.021<0.05),总有机质含量与种类数显著负相关(r=-0.972,P=-0.005<0.05);Z-2孔生物硅与沉积硅藻密度显著正相关(r=0.985,P=0.002<0.05),沉积硅藻密度与种类数显著负相关(r=-0.933,P=0.021<0.05).研究结果表明,月湖沉积物中硅藻种类与密度的垂直变化可以反映月湖的富营养演化历程:19世纪60年代-19世纪80年代,月湖水质较好;19世纪90年代-20世纪10年代,月湖开始由贫营养状态向中营养状态转变,为水体富营养化开始发生时间;20世纪20年代-20世纪40年代,月湖水体营养等级持续增加,已富营养化;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周边人口数量急剧上升与污水的直接排放导致月湖水质持续恶化;20世纪80年代至月湖截污前这段时期使月湖最终沦为劣五类水体的湖泊.  相似文献   
73.
To improve the condition index of European oysters (Crassostrea gigas), Skeletonema costatum was fed to adult oysters. However, the consequences of this practice on compositional traits of oysters were not investigated. This study deals with the chemical changes in oysters fed with Skeletonema costatum for six weeks in ponds.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Supplying Skeletonema costatum to oysters for six weeks improved the condition index (from 26 to 56) as a consequence of an increase in glycogen content (from 5.0 to 24.4 g·100 g –1 of dry flesh) while lipid content remained steady (9.9 g·100 g–1 dry flesh).2. Large changes in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neutral lipids were observed. Some fatty acids of Skeletonema costatum such as 16:1 7 and 20:5 3, were directly accumulated into lipid fractions.3. 16:1 7 was elongated into 18:1 7 showing that oysters are able to elongate 16 carbon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 into the corresponding 18 carbon fatty acids.4. Fatty acids typical of Skeletonema costatum (16:4 1, 16:2 4, 16:3 4) were poorly accumulated into neutral lipids and phospholipids of oysters suggesting that oysters discriminate these fatty acids.  相似文献   
74.
海产底栖硅藻的固定化培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底栖硅藻双点舟形藻(Naviculadisipata)固定在藻酸盐胶珠中的生长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底栖硅藻的固定化培养可以增加藻的生长附着面积,提高藻的生长量。固定化培养后贮存30-360天,藻细胞都能较好地复活生长。因此,固定化培养技术可应用于海产底栖硅藻的扩种生产和保种培养中  相似文献   
75.
为研究赤水河流域底栖硅藻群落特征及水质状况,2019年9月测定了赤水河流域36个代表性样点的水体理化指标,调查了底栖硅藻群落组成,并应用硅藻指数评价了赤水河流域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秋季赤水河流域上游的电导率和总磷、总氮浓度均高于下游;调查采集到底栖硅藻29属138种,其中扁圆卵形藻多孔变种(Cocconeis placentula var. euglypta)、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极细微曲壳藻(Achnanthes minutissima)和谷皮菱形藻(Nitzschia palea)等为秋季赤水河流域优势种;下游底栖硅藻群落稳定性高于中上游;CCA结果显示可溶活性磷(SRP)和总氮(TN)是影响赤水河流域底栖硅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TDI和CEE硅藻指数评价结果表明,赤水河流域水质等级整体为“中等”,55.6%的样点水质等级为“中等”以上,8.3%的样点水质等级为“极差”。  相似文献   
76.
张玉克  陈旭 《土壤》2021,53(5):899-906
硅藻是水环境监测最常用的生物指标之一,相比而言,陆生硅藻的研究相对较少。硅藻作为土壤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土壤硅藻的研究历史可分为:起步时期(1910s-1950s)、缓慢发展时期(1970s-1990s)和快速发展时期(2000s-)。本文重点对土壤硅藻的生物多样性、地理分布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指示意义进行了总结。目前文献中报道的土壤硅藻属种已超过300种,其中亚南极、波兰及卢森堡的硅藻物种多样性相对较高,土壤中发现的硅藻大致可以分为嗜酸、嗜碱和普适种三种类型。已有的研究发现硅藻对土壤的酸碱度、湿度、有机质含量等环境因子变化响应敏感,是潜在的有效生物指标。在建立土壤硅藻标准分析方法基础上,未来还需要加强土壤硅藻分类学、不同类型土壤间硅藻对比分析和全球土壤硅藻生物地理学研究。此外,还需关注硅藻在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为探究内蒙古乌梁素海固着硅藻的生物多样性,评价水生态系统健康状态,2020年7月开展了藻类采集与调查工作。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双壁藻属的一个中国新记录种——卡西双壁藻(Diploneis calcilacustris);描述了该种的形态特征,分析了乌梁素海水体理化性质和固着硅藻的群落组成。结果表明,卡西双壁藻壳面椭圆形到长椭圆形,两端略呈钝圆形;中央区小,圆形至椭圆形;孔隙粗糙,纵向纹理狭窄;线纹末端有1~2个小孔,与线纹紧密相连,10 μm内有线纹10~12条、孔纹13~15个;壳缝远缝端弯向一侧,近缝端壳缝略扩张。乌梁素海生境指标中,化学需氧量(41.0 mg/L)、总氮(3.2 mg/L)和总磷(0.4 mg/L)含量较高,均属于地表水Ⅴ类标准;根据综合营养指数法评价,TLI(Σ)=72.1>70,乌梁素海为重度富营养化水体。固着硅藻群落结构特征表明,该种所在群落共有固着硅藻89种,其中菱形藻属种类最多,占20.22%,其次为舟形藻,占11.23%;卡西双壁藻为偶见种,丰度占比仅0.4%。该种的发现丰富了中国硅藻种类多样性,可为该属种类的世界地理分布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