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8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176篇
林业   289篇
农学   246篇
基础科学   67篇
  387篇
综合类   1380篇
农作物   193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238篇
园艺   95篇
植物保护   18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外源微生物对苦参基质化发酵腐熟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外源微生物对苦参枝屑基质化发酵堆体腐熟效果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干燥鸡粪为氮源,进行接种外源微生物对苦参枝屑基质化发酵过程中发酵性能参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粗纤维降解菌和纤维素类酶制剂堆体升温速度显著快于对照,高温持续时间较长(高于50℃,均达到5 d),苦参堆体腐熟时间缩短;至堆体结束后接种粗纤维降解菌和纤维素类酶制剂堆体TOC分别下降了8.52%和8.01%,碳氮比分别降低5.35%和5.00%,纤维素质量分数分别下降了3.31%和3.29%,半纤维素降解率分别下降了2.89%和2.93%,木质素分别下降了2.01%和1.98,总氮分别增加了18.2%和16.1%,总磷分别增加了19.0%和18.5%,总钾分别增加了48.1%和49.1%,加速了苦参基质有机质的分解和纤维素降解,提高了堆肥腐熟进程中的总氮、总磷和总钾含量,保证了腐熟后的肥力;接种粗纤维降解菌和纤维素类酶制剂堆体容重分别增加了6.10%和9.20%,总孔隙度分别增加了9.28%和9.90%,持水孔隙度分别增加了4.83%和6.09%,腐熟后的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理想基质的要求;小白菜和黄瓜种子发芽指数均达到85%以上,有效消除了苦参腐解产物的毒害作用。接种粗纤维降解菌和纤维素类酶制剂堆体的发酵性能参数间无显著差异,综合基质发酵温度、腐熟周期及基质保护作物根系生长及固定植株的功能对基质各项理化性质的要求,接种粗纤维降解菌和纤维素类酶制剂对苦参基质堆体基质化促进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52.
热泵干燥南美白对虾品质特性与玻璃化转变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南美白对虾热泵干燥过程中常出现物理、化学反应导致虾肉品质下降,而其机理又尚未明确的问题,采用静态称量法研究了南美白对虾肉的解吸等温线,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了虾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分别采用GAB模型与Gordon-Taylor方程拟合水分吸附与Tg数据。虾肉在热泵干燥温度35℃、风速1.5 m/s下进行干燥,每隔1.0 h取样,分析虾肉品质特性(色泽、收缩程度、硬度与韧性和虾青素质量比)。基于玻璃化转变理论,阐明虾肉热泵干燥品质变化机制。结果表明,虾肉热泵干燥过程中,基质处于橡胶态,体系流动性增加,导致干制品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53.
不同类型土壤团聚体化学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4种不同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室内用干筛的0.25~5 mm的团聚体以容积密度为1.40 g/cm3装填到环刀中,用5种不同浓度的氯化铵溶液分别浸润饱和24、48和72 h后,以纯水为介质采用降水头法测定土壤饱和导水率,探讨了不同类型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对盐溶液的反应特征及抗化学物质的破坏能力。结果表明:土壤饱和导水率并非常数,4种供试土壤饱和导水率在不同浓度氯化铵溶液和浸泡时间处理下均呈显著变化,总体表现为盐浓度越高、浸泡时间越长,土壤饱和导水率越小,但不同类型土壤对盐溶液的响应差异显著。由此可得,在纯水中水稳性较强的土壤团聚体却不一定是化学稳定性强的,团聚体的化学稳定性随其胶结剂的类型、数量与质量不同,对土壤溶液中化学物质响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4.
采用连续液流法研究了黄土性土壤吸附,解吸磷酸根的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1)供试土壤对磷酸根的吸附,解吸扫速率可分为快,中,慢三种反应类型;(2)描述吸附,解吸反应的最优模型均为Elovich方程,最差模型分别为一级反应方程及双常数方程,拟合差的模型对反应速率变化“敏感”,可用于反应类型划分和机理研究;(3)粘粒含量及代换量对吸附速率有著影响,游离铁对吸附速率,CaCO3对较低温度下的吸附及较高温  相似文献   
55.
As repeatedly reported, soil flooding improves the availability of P to rice. This is in contrast with an increased P sorption in paddy soils. The effects of soil flooding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Fe oxides and the adsorption/desorption of P of two paddy soils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Southeast‐China were studied in anaerobic incubation experiments (submerging with water in N2 atmosphere). Soil flooding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oxalate‐extractable Fe (Feox), mainly at the expense of dithionite‐soluble Fe (FeDCB), as well as oxalate‐extractable P (Pox), but decreased the ratio of Pox/Feox. Flooding largely increased both, P adsorption and the maximum P adsorption capacity. The majority of newly sorbed P in the soils was Pox, but also more newly retained P was found to be not extractable by oxalate. Flooding also chang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 desorption in the soils. Due to a decrease of the saturation index of the P sorption capacity, P adsorbed by flooded soils was much less desorbable than that from non‐flooded soils. There are obvious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nature of both, the Feox and Pox fractions under non‐flooded and flooded conditions. The degree of the changes in Feox, Pox, P adsorption and P desorption by flooding depended on the contents of amorphous and total Fe oxides in non‐flooded soils. Our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behavior of P in paddy soils is largely controlled by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Fe oxides. The reasons of the often‐reported improved P availability to rice induced by flooding, in spite of the unfavorable effect on P desorbabilit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56.
有机肥非水溶性分解产物对 铜 、镉吸附及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稻草、紫云英和猪粪淹水培养的非水溶性分解产物、两种土壤( 红壤、潮土) 与这 3 种有机肥共同淹水培养后的非水溶性产物( 水溶性物质被除去) 对铜、镉的沉淀、吸附及解吸作 用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铜初始浓度为 10-4mol/ L, pH <6 时有机残渣促进铜的沉淀;当 pH >6 时则抑制了铜的沉淀。 当铜初始浓度降为 10-5mol/ L 时, 有机残渣对铜沉淀的促进作用加强。 3 种有机残渣均促进镉的沉淀, 但促进程度比铜低。 与有机肥共同培养的红壤, 在相同的 pH 条 件下, 提高对铜、镉的吸附;在不调节 pH 条件下, 由于有机肥料有提高 pH 的作用, 进一步提高 对铜 、镉的吸附。 与有机肥共同培养的潮土, 在相同的 pH 条件下, 对铜、镉吸附的影响很小;在 不调节 pH 时, 提高了潮土对铜的吸附, 但对镉吸附的影响则较复杂。 上述结果表明, 有机肥的 非水溶性分解产物主要通过提高体系的 pH 值、与铜、镉形成不溶性的络合物而影响铜、镉的吸 附。 与有机物料共同培养的红壤所吸附的铜、镉的解吸率均不同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57.
 为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固沙剂的保水、增产及其固沙效果,挽救濒临死亡的地表植被,修复地区生态平衡,在民勤干旱沙区开展了有关应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固沙剂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可使农田作物含水率(耕作层)提高1.0~1.5百分点,使梭梭林分100cm内土壤层平均含水率提高2.3百分点,流动沙丘80cm内土壤层平均含水率提高3.5~3.9百分点。2)种子包衣制剂处理对小麦、玉米生长发育具有滞后作用,但均存在增产效果,能使小麦增产12.2%,玉米增产2.0%。3)利用液体试剂进行籽瓜灌根处理可促使植株较对照的主根增长9.1cm,主蔓增长33.0 cm,平均增产率为11.5%。4)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退化植被梭梭、唐古特白刺进行根部追施后,梭梭新梢增长0.6~3.0 cm,唐古特白刺冠幅增大45.1~96.2 cm。5)固沙剂固定流动沙丘后,使沙丘结皮厚度增加0.2~0.3cm,风蚀减小50%~80%,沙丘植被盖度增加1.9%~2.7%。  相似文献   
58.
应用新型保铃剂进行了防治棉花烂铃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棉花生长盛期,用新型保铃剂进行多次叶面喷施,结合科学栽培管理措施,可以起到防治烂铃、增加产量的效果,与不用保铃荆的处理相比,烂铃减少13%,产量增加16%;在每公顷密度15 000株、氮肥用量450 kg的情况下,配合喷施新型保铃剂的互作效应最好,烂铃最多减少42%,产量最多增加17%.  相似文献   
59.
施用根腐病生防颗粒剂对大豆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木霉菌等多种生防菌结合的生防颗粒剂为材料,探讨施于大豆田后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土壤中施入生防颗粒剂后未明显引起微生物区系变化,也没有使某些微生物明显地上升或下降.在大豆生育期间多数生防颗粒剂组合的真菌数量低于种衣剂拌种处理区;在大豆生育期间生防颗粒剂组合的放线菌数量都高于种衣剂拌种,在分枝期1号和4号生防颗粒剂处理的细菌数量高于种衣剂处理区和空白对照,开花期(R1)到成熟期(R8)多数生防颗粒剂处理的细菌数量也高于种衣剂处理和对照.生防颗粒剂在分枝期和开花期使土壤中木霉菌数量增加,生防颗粒剂组合、种衣剂处理区和空白对照在分枝期镰孢菌数量较低,除生防颗粒剂组合1号外葡萄孢菌数量在出苗期、结荚盛期都低于空白对照.除结荚期外,其它时期生防颗粒剂处理较空白对照区青霉菌多.  相似文献   
60.
低温下牛粪接种发酵剂对堆肥温度与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试验针对北方寒区特殊地理环境条件,采用牛粪好氧堆肥发酵,研究室外温度低于0℃时,接种复合发酵剂对堆肥温度、微生物数量及区系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粪接种复合发酵剂24h和48h堆温分别升至40.1℃和55.6℃;高温期持续6d;发酵周期缩短至12d。细菌对堆肥升温起主要作用;细菌和放线菌是高温阶段主要作用菌群;腐熟阶段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共同作用,且细菌作用强于放线菌和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