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林业   42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4篇
  97篇
综合类   192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62篇
畜牧兽医   45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为研究北京市伴侣动物源肠球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受情况,于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以北京市某宠物医院门诊就诊犬、猫作为采样对象,采集犬、猫自然排出的粪便作为样品,共得到样本320份。采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菌株分离和VITEK-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肠球菌的鉴定;对分离鉴定的菌株进行8类11种常见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同时进行高水平庆大霉素和高水平链霉素耐受的检测试验,对受试肠球菌的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进行分析。共得到菌落形态及生化特性不同的非重复的肠球菌318株,其中粪肠球菌(49.06%)和屎肠球菌(29.87%)分离率较高。受试肠球菌对高水平庆大霉素和高水平链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9.94%和43.40%,对四环素(78.62%)、红霉素(67.30%)和奎诺普丁-达福普汀耐药率(43.71%)较高,对替加环素全部敏感,对万古霉素和呋喃妥因非耐药率也很高(均为98.74%)。受试肠球菌对1类到7类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多重耐药率高达57.23%。耐受4类抗菌药物的数量最多(n=65株)。经分析共得到44种不同的耐药谱,以耐受4类药物的红霉素-奎诺普丁-达福普汀-四环素-高水平氨基糖苷类耐药谱占比最高(45/318,14.15%)。本研究证实受试的北京市伴侣动物源肠球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程度较高,多重耐药情况普遍存在,应加强对其耐药性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822.
针对目前我国氨基酸肥料生产工艺研究比较薄弱的缺点,利用水解法对动物有机废弃物制备氨基酸螯合微肥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中对蹄甲的水解条件及氨基酸与微量元素的螯合两个关键工艺进行了重点研究。结果表明,在110℃常压条件下,用6mol/L盐酸且盐酸体积(mL)与蹄甲质量(g)之比为4∶1时,水解15h,可使蹄甲水解液中复合氨基酸(含有17种氨基酸)的生成率达到84.78%。在水解液与微量元素螯合过程中,采用氨基酸配体与微量金属元素最佳质量比控制法,可使微量金属元素与氨基酸的螯合率达97%以上。经检测,按此工艺配制的氨基酸螯合微肥,其主要技术指标均在GB/T17419-1998氨基酸叶面肥的规定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823.
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对土壤中微生物和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确定进入土壤系统中的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在土壤气、固、液三相间的分配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DEHP与土壤中微生物和动物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EHP对土壤系统中所测试生物的生长和生理均有一定抑制作用。DEHP对微生物产生影响的最低可见效应浓度(LOEC)为0.01g·kg-1干土;在较低浓度下(<0.01g·kg-1干土),DEHP可促进细菌的生长,表明细菌可利用DEHP作为其生长的C源,而霉菌和放线菌均无此现象。DEHP对蚯蚓生长的LOEC为0.005g·kg-1干土,蚯蚓可从土壤中富集DEHP,试验进行50d,对于0.005g·kg-1干土的DEHP富集倍数为7.32。在所测试生物中,蚯蚓对DEHP的毒性反应最敏感。  相似文献   
824.
水产动物嗜水气单胞菌病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水气单胞菌对水产动物的致病过程历经粘附因子的粘附,外毒素、胞外酶以及激活剂等毒力因子对肝脏、呼吸和消化器官的组织破坏,容易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消化循环系统衰竭、呼吸困难,甚至因出血性败血症而死亡,从而对水产动物养殖造成威胁。每年夏秋两季是该病的高发季节。  相似文献   
825.
多种小卫星探针和微卫星探针可以用来获得家畜家禽的 DNA 指纹图谱.象人的DNA 指纹图一样,畜禽的 DNA 指纹图也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和稳定的遗传性.畜禽 DNA 指纹图已广泛地用于鉴定个体、测定品种(系)的遗传纯度和品种(系)间的遗传距离、监测育种及遗传操作效应、寻找重要数量性状位点的遗传标记、开发单位点高变异探针等方面.  相似文献   
826.
代谢组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共同构成系统生物学。近年来,代谢组学发展迅速,并在疾病诊断、生物医药研发、食品营养与科学、药理毒理学、环境科学、植物科学以及动物育种等众多领域均有应用。系统介绍了动物育种中小分子代谢物在遗传参数估计、品种(系)鉴定、重要经济性状鉴定、多组学关联分析以及动物疾病模型制备中的应用及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代谢组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随着其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和优化,越来越多代谢物被人们所了解认识,在农用动物育种中代谢组学技术的研究逐渐增多,代谢组学必将成为动物育种的一种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827.
 用常规方法测定了昆明地区猴、树懒、兔、豚鼠、金黄地鼠、大白鼠、小白鼠和鸽8种实验动物的体温、红细胞数等10项生理常值。与资料报道的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猴的心率(123.12次/min)和白细胞分类计数中的嗜酸性白细胞的比例(33%)比文献〔2〕的值(174次/min和48.83%)低。(2)树懒的白细胞数(9.2×109/L)比文献〔3〕的值(4.4×109/L)高。(3)兔的呼吸频率(64.64次/min)比文献〔2〕的值(38~60次/min)高,而血红蛋白(92.6g/L)和血小板(221.5×109/L)比文献〔4〕的值(128g/L和450×109/L)低。(4)豚鼠的呼吸频率(86.2次/min)比文献〔3〕的值(110次/min)低,而血小板(184.3×109/L)比文献〔4〕的值(450×109/L)低。(5)金黄地鼠的体温(37.05℃)和心率(324.2次/min)比文献〔2〕的值(38.7℃和400次/min)低,而血小板(201×109/L)比文献〔3〕的值(310×109/L)低。(6)大白鼠的心率(240.94次/min)比文献〔2〕的值(352次/min)低,而血小板(195.9×109/L)比文献〔4〕的值(319×109/L)低.(7)小白鼠的体温(37.23℃)和呼吸频率(146.75次/min)与文献〔2〕的下限值(37~39℃和140~210次/min)相近似。(8)鸽的呼吸频率(56.64次/min)比文献〔3〕的值(30次/min)高,而白细胞数(38.9×109/L)比文献〔2〕的值(13.0×109/L)高。  相似文献   
828.
饲料中霉菌毒素严重危害畜禽的生产性能。本文通过对霉菌毒素的来源和种类及其引起的病理变化的介绍,说明其危害性。并结合和产实践,介绍了几种预防、治疗霉菌毒素中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829.
家养动物的起源进化一直吸引着人们的兴趣。线粒体DNA是一种理想的研究动物进化的分子标记。主要介绍了线粒体DNAD-loop序列多态性与畜禽(猪、马、驴、牛、水牛、绵羊、山羊、鸡)分子系统进化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今后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30.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latest Red List of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n which 25% of all mammals are threatened with extinction,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SCNT) could be a beneficial tool and holds a lot of potential for aiding the conservation of endangered, exotic or even extinct animal species if somatic cells of such animals are available. In the case of shortage and sparse amount of wild animal oocytes, interspecies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iSCNT), where the recipient ooplasm and donor nucleus are derived from different species, is the alternative SCNT technique.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iSCNT, resulting in the production of live offspring, was confirmed in several combination of closely related species. When nucleus donor cells and recipient oocytes have been used in many other combinations, very often with a very distant taxonomical relation iSCNT resulted only in the very early stages of cloned embryo development. Problems encountered during iSCNT related to mitochondrial DNA (mtDNA)/genomic DNA incompatibility, mtDNA heteroplasmy, embryonic genome activation of the donor nucleus by the recipient oocyte and availability of suitable foster mothers for iSCNT embryos. Implementing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including iSCNT, to conservation programmes also raises concerns that the production of genetically identical populations might cause problems with inbreeding. The article aims at presenting achievements, limitations and perspectives of iSCNT in maintaining animal biodivers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