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林业   42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4篇
  96篇
综合类   192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62篇
畜牧兽医   45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在畜牧业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细胞)的研究是当前生物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如果家畜的iPS细胞诱导成功,将iPS细胞诱导技术、转基因技术和细胞核移植技术相结合,在家畜的遗传育种,尤其是在转基因育种、转基因生物反应器等方面具有极大的科研及应用价值。笔者就iPS细胞的研究概况、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作了阐述,同时初步探讨了尚需解决的学术及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802.
受育雏育成方式影响,传统笼养鸡群对立体系统适应性较差,导致严重的行为问题。该文以传统笼养育成鸡群为试验对象,探究育成期增加栖杆对鸡群转群至栖架系统前后的行为影响,改善传统笼养鸡群转至栖架系统的适应性。试验考虑加杆时间(63日龄和73日龄)和加杆位置(笼宽和笼深)2个因素。结果表明:1)加杆处理影响笼养阶段鸡群白天的行为和夜间上架情况。白天鸡群栖息行为占12.8%~21.6%,加杆10 d后的夜间栖杆使用率为75%~88%。2)加杆处理加快鸡群转群后对立体空间的适应,转群初期2个日龄处理组鸡群在爬梯栖架单元的上层平台分布比例分别为74.2%和65.6%,高于对照组的59.2%。研究结果表明,在育成笼增设栖杆可加快鸡群对立体系统的适应,且加杆时间越早,鸡群适应优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803.
我国低硒地区占国土总面积的72%,其中严重缺硒地区的粮食等天然食物硒含量较低,当地人因无法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硒而罹患多种疾病。因此,通过科学手段有效解决我国人体缺硒问题意义非凡。植物性食物是动物和人体碳水化合物及矿物质等营养的重要来源,植物吸收环境中的硒,并将其转化为有机态硒,之后通过食物链为人体吸收利用,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缓解人体硒摄入匮乏的途径。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矿物质营养大多都来自于土壤,微生物作为土壤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生物,不仅在植物促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还可通过生物活化等作用,将土壤中的硒转化为有利于植物吸收的形态,进而提高植物对硒的利用率。本文综述了目前关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对硒转化利用规律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通过微生物介导途径,提高植物吸收转化环境硒的效率,改善动物及人体缺硒状况,进而解决缺硒地区人体健康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804.
猪床单元宽度及群体位次对妊娠母猪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猪能自由表达行为被认为是福利养殖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探讨自由进出猪床的单元宽度及群体位次对妊娠母猪行为的影响,试验选用18头已配种4周左右的母猪,随机分到3圈栏,每圈栏6头。圈栏内设有6个可自由进出的猪床单元,其长度均为1 500 mm,宽度分别设600、700、800 mm 3种规格各2单元。每圈栏内相同宽度猪床单元相邻排列,不同圈栏内不同宽度猪床单元交叉排列。基于每圈栏猪混群48 h内的争胜行为结果计算出每头猪的位次指数,猪群中群体位次排名1~2的猪被定义为高位次猪,排名3~4的猪为中位次的猪,排名5~6的猪为低位次的猪。结果表明:母猪在600 mm宽的猪床单元内的躺卧时间明显少于在800 mm单元内的(P0.05)。中位次的母猪在猪床单元内的躺卧持续时间显著低于低位次的(P0.05)。高位次与中位次的猪在700 mm单元内侧卧持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二者侧卧持续时间显著少于低位次的猪(P0.05)。母猪采食时所发生的攻击频次在600 mm宽度猪床单元内显著低于其他两者(P0.05)。母猪在600、700和800 mm宽度猪床单元内采食时所发生的取代频次随着猪床单元宽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两两之间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高位次和中位次猪在单元内采食所发生的攻击和取代频次均显著高于低位次猪(P0.05),而被攻击和被取代次数均显著低于低位次猪的(P0.05)。3个圈栏中高位次的母猪占据最先投食的猪床单元百分比分别为62.5%、50%和100%。可见,800 mm宽度的猪床有利于猪的躺卧,而不利于猪的采食。高位次的猪占据采食和躺卧的有利资源。  相似文献   
805.
Arcobacter has emerged as an important food-borne zoonotic pathogen, causing sometimes serious infections in humans and animals. Newer species of Arcobacter are being incessantly emerging (presently 25 species have been identified) with novel information on the evolutionary mechanisms and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different Arcobacter species. These have been reported from chickens, domestic animals (cattle, pigs, sheep, horses, dogs), reptiles (lizards, snakes and chelonians), meat (poultry, pork, goat, lamb, beef, rabbit), vegetables and from human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rcobacters are implicated as causative agents of diarrhea, mastitis and abortion in animals, while causing bacteremia, endocarditis, peritonitis, gastroenteritis and diarrhea in humans. Three species including A. butzleri, A. cryaerophilus and A. skirrowii are predominantly associated with clinical conditions. Arcobacters are primarily transmitted through contaminated food and water sources. Identification of Arcobacter by biochemical tests is difficult and isolation remains the gold standard method. Current diagnostic advances have provided various molecular methods for efficient detec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he Arcobacters at genus and species level. To overcome the emerging antibiotic resistance problem there is an essential need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of novel and alternative therapies. Strengthening of the diagnostic aspects is also suggested as in most cases Arcobacters goes unnoticed and hence the exact epidemiological status remains uncertain. This review updates the current knowledge and many aspects of this important food-borne pathogen, namely etiology, evolution and emergence, genetic diversity, epidemiology, the disease in animals and humans, public health concerns, and advances in its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相似文献   
806.
807.
单胃动物的肠道中存在着庞大而复杂的菌群,它们与宿主肠道免疫系统协同进化。肠道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在维持肠道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常的肠道菌群能促进免疫系统发育,参与维持宿主免疫功能,协同拮抗病原菌的增殖和入侵。反过来,宿主肠道免疫系统对肠道菌群又有制约和调控作用,如对正常共生菌表现为免疫耐受,对病原菌表现为免疫排斥。一旦这种动态平衡被破坏,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本文综述了单胃动物肠道菌群与宿主肠道免疫系统的相互关系,并基于现有的研究结果,对其可能的互作机制做了较为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808.
利用最近邻点距离法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珍稀动物的巢域和珍稀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短尾猴空间分布的类型是随机分布外,其余动物均为聚集分布,23种珍稀动物总体呈现强聚集的特征;珍稀植物种群分布的密度比较小,绞股蓝等24种为聚集分布,仅黑钩栲为强分散型分布,其余的种群因分布太少未能求出分布类型.由此说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珍稀动物的生态位潜在空间比较大,珍稀植物种群间构成了较为良好稳定的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809.
我国毛皮动物养殖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张振兴 《经济动物学报》2005,9(4):187-190,210
简要概述了我国毛皮动物养殖业在规模、饲养管理与疾病防制技术、毛皮质量和经济效益方面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同时,又提出了诸如组建行业协会、克服免疫失败、提高毛皮兽用疫苗质量和正确使用兽用疫苗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10.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摘要]土壤重金属污染可导致土壤生物多样性丢失,土地质量退化,重金属的传递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如何及时发现并治理污染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土壤动物的主要类群与土壤生态系统各方面的信息密切联系在一起,常被作为土壤质量评价的重要生物学指标。本文着重介绍重金属物质对常见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活动、取食、繁殖等方面的影响,同时探讨重金属物质对土壤动物的生理毒性等方面影响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