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17篇 |
免费 | 286篇 |
国内免费 | 15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646篇 |
农学 | 62篇 |
基础科学 | 31篇 |
404篇 | |
综合类 | 1146篇 |
农作物 | 169篇 |
水产渔业 | 1篇 |
畜牧兽医 | 17篇 |
园艺 | 16篇 |
植物保护 | 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51篇 |
2021年 | 67篇 |
2020年 | 76篇 |
2019年 | 101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122篇 |
2016年 | 145篇 |
2015年 | 133篇 |
2014年 | 192篇 |
2013年 | 189篇 |
2012年 | 232篇 |
2011年 | 224篇 |
2010年 | 189篇 |
2009年 | 207篇 |
2008年 | 195篇 |
2007年 | 167篇 |
2006年 | 162篇 |
2005年 | 149篇 |
2004年 | 112篇 |
2003年 | 87篇 |
2002年 | 73篇 |
2001年 | 87篇 |
2000年 | 76篇 |
1999年 | 74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49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51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WANG Fang ZHENG Xiaoxian HU Yang LIU Bo . School of Forest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P. R. China . Municipal Bureau of L scape Forestry of Dongping County Dongping 《中国林业科技(英文版)》2011,(3):31-38
For the healthy management of plantation, a health assessment indicator system was designed at forest stand scale for the larch plantation in Jin'ouling Forest Farm, Wangqing Forestry Bureau, Jilin Province. The system consisted of 3 categories—forest structure, external interferences and management objectives, with 15 indicato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assessment indicator system was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for different age groups of larch plantations; 2) both the half-mature larch plantation and... 相似文献
52.
刺槐人工林土壤有机碳与根系生物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定点监测的方法对刺槐人工林根系生长量和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0~50 cm土层中,26 a生刺槐林的根系生物总量是5 a刺槐林的8.1倍,分别为1 193.6 g/m2和147.1 g/m2;5 a林根系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表层,而26 a林根系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第3层.但是,5 a生和26 a生的人工刺槐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别不大,垂直分布趋势一致,最大值都出现在土壤表层.说明根系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之间没有直接的量变关系. 相似文献
53.
54.
通过对王朗自然保护区人工林的植被调查,分析人工林、次生林、原始林的群落结构特征及主食竹特征,研究 人工林是否恢复成为大熊猫适宜栖息地。结果表明:人工林中均未发现大熊猫活动痕迹。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 物种优势度、栖息地盖度、植株数(H 5 m)等均高于原始林。群落高度、最大胸径、平均胸径、栖息地成熟度等均低 于原始林。从植物群落结构特征来看,人工林对上层林木结构恢复快,但密度大,胸径变异小,栖息地盖度偏高,限 制了林下植物物种的生长。人工林林下自然更新竹类密度小、生物量低,更新能力差。而人工种植竹类高度、盖度 均达不到大熊猫取食要求,且干扰严重。说明人工林未能恢复成为大熊猫适宜栖息地。 相似文献
55.
以东江中上游6年生的山乌桕、枫香和南酸枣为材料,采用LI-COR公司L 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光合、蒸腾、水分利用效率等生理参数及其光响应过程,探讨3树种在自然生境条件下的光合-光响应特征。结果表明:3树种光合-光响应曲线均符合非直角双曲线模型(R2>0.98)和指数模型(R2>0.98);3树种表观量子效率和暗呼吸速率均表现为山乌桕>南酸枣>枫香,山乌桕在弱光下光合能力要高于枫香和南酸枣,但对光合产物消耗大;山乌桕最大净光合速率与枫香、南酸枣间差异显著(0.05);3树种介于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之间,山乌桕对强光的适应能力较好,对光照强度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和可塑性,具有较宽的光照生态幅,对弱光与强光的利用能力较高;3树种净光合速率光响应均值表现为山乌桕>南酸枣>枫香,耗水能力表现为山乌桕>南酸枣>枫香,而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枫香>山乌桕>南酸枣。 相似文献
56.
杉木连栽林地土壤微生物的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杉木人工林林下土壤微生物数量,随着杉木连栽代数的增加而减少,表现出一代>二代,一代>三代;而且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生化活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四月到六月间,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最多,以后逐渐减少。土壤的氧化代谢能力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夏季代谢能力强,秋、冬季较弱。从季节动态的平均水平来看,无论是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还是土壤的氧化代谢活性,都表观出一代杉木林地>二代林地,一代林地>三代林地。 相似文献
57.
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研究不同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以38 a生5种密度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林下植被,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对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土壤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杉木人工林下物种种类多达121种,灌木层以杜茎山(Maesa japonica)为主,草本层以双盖蕨(Diplazium)、黑足鳞毛蕨(Dryopteris fuscipes)等蕨类为主。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各指数大多在初植密度为5 000 hm–2时最高。不同土层间各种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密度间土壤养分变化趋势不同,更多的土壤养分在高密度或低密度林)分下达到最大。除了p H、有机碳以及纤维素酶外,其他土壤养分受林分密度变化响应均显著(P<0.05)。0~2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与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关系更为密切,而20~4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关系更为密切。p H、全氮、碱解氮、有效磷与灌草层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最为密切。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显示,初植密度为6 667 hm–2时最高(1.17),第二... 相似文献
58.
人工林建设对沙地土壤结皮发育及其表土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人工林建设对土壤结皮发育和表土特征的影响,2006年在科尔沁沙地调查了不同年龄杨树林地的土壤结皮及结皮下0-5.0cm土壤的理化特性,分析研究了植被固沙区土壤结皮及其表土的发育特征。结果表明:(1)在科尔沁沙地,人工林的建设有利于流动沙地土壤结皮的形成、发育和结皮下0-5.0cm表土性状的改善;(2)随着人工林的生长发育,土壤结皮覆盖度、厚度、硬度、土壤细颗粒和有机质、养分含量均明显增加,并从物理结皮逐步演变成地衣结皮和苔癣结皮;(3)随着人工林的生长发育,结皮下0-2.5cm和2.5-5.0cm表土的细颗粒、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大幅增加,但其含量随着表土深度增加而下降;(4)人工植被建设对沙地土壤结皮形成发育和下层表土成土过程的作用机制,一方面源于人工植被具有降风滞尘,维护沙面稳定,增加地表粘粉粒含量的作用;另一方面源于凋落物的生产与沉降,以及对局部水热环境的改善,增加了结皮与表土的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促进了微生物和微管植物的侵入。 相似文献
59.
人工林在固定大气CO2及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项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检索结果,利用Bibexcel和Histcite等文献计量软件对世界人工林碳储量研究文献的发展态势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本项研究检索的242篇相关研究文献刊载于111种期刊,每种期刊平均发表文章2.18篇;分18个研究方向;共有834位作者,55个国家或地区,373个研究机构参与。分析还表明,论文发表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主要发表在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Agriculture Ecosystems&Environment 和Plant and Soil等影响力较大的SCI期刊;美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中国科学院是发文最多的机构;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碳储量、生物量、土壤碳和气候变化等方面;1992-1996年是国际人工林碳储量研究发展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60.
为明确不同绿肥种子萌发的最佳处理温度,以常温水为对照,采用初始温度为60、65、70、75、80、85、90℃的热水对在橡胶园具有良好适生性的12种覆盖绿肥种子进行处理,以研究不同处理温度对橡胶园覆盖绿肥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柱花草种经常温水处理后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最高,升高处理水温均能明显提高其余11种绿肥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毛蔓豆、圆叶决明种子的最佳发芽处理温度为85℃,大叶千斤拔种子为80℃,刺毛黧豆种子为75℃,爪哇葛藤、钝叶决明种子为70℃,铺地木蓝种子为65℃,印尼乌绿豆、十一叶木蓝、长果猪屎豆、决明种子为6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