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61篇
  免费   1009篇
  国内免费   1390篇
林业   2808篇
农学   1804篇
基础科学   416篇
  1822篇
综合类   10315篇
农作物   1060篇
水产渔业   1427篇
畜牧兽医   1735篇
园艺   1582篇
植物保护   691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224篇
  2022年   435篇
  2021年   483篇
  2020年   516篇
  2019年   569篇
  2018年   344篇
  2017年   638篇
  2016年   781篇
  2015年   716篇
  2014年   990篇
  2013年   1071篇
  2012年   1613篇
  2011年   1577篇
  2010年   1409篇
  2009年   1470篇
  2008年   1318篇
  2007年   1530篇
  2006年   1273篇
  2005年   1068篇
  2004年   773篇
  2003年   649篇
  2002年   505篇
  2001年   443篇
  2000年   374篇
  1999年   381篇
  1998年   319篇
  1997年   254篇
  1996年   277篇
  1995年   232篇
  1994年   195篇
  1993年   215篇
  1992年   176篇
  1991年   195篇
  1990年   169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84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7篇
  1976年   3篇
  1962年   3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陈龙梅 《广东园林》2007,29(5):56-59
论述中国传统插花的主要特征是精与雅,并分析其产生的根源,通过对传统插花作品的赏析,对今后插花发展提出了讨论的意见。  相似文献   
222.
地域民族传统文化与西部开发中技术转移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民族传统文化与技术转移的关系密切,地域民族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同时还对技术转移存在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有时还会阻碍技术转移的进一步实施与实现。西部大开发必须进行必要的技术转移,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某些文化的滞后性和封闭性,使西部开发中技术转移与其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摩擦,超越传统文化,克服陈旧意识,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创新,营造先进的文化环境,为技术转移培育强劲的民族文化内动力,是消除技术转移与传统民族文化摩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23.
毛乌素沙地草地畜牧业经营模式的开发与示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盐池县毛乌素沙地自然特点,坚持以发展种植业、畜牧业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开发出5种毛乌素沙地草地畜牧业经营模式并进行示范,以扩宽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渠道,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24.
林广  王妍  刘云根  徐劲成  林品 《水土保持通报》2024,44(2):333-344,377
[目的] 探究峰丛洼地石漠化区景观格局的形态学空间分布特征,为揭示峰丛洼地石漠化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和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方法] 利用形态学空间分析(MSPA)方法对岩溶石漠化景观识别、处理、分类得到核心、环线等互不重叠的7类景观类型,应用景观动态度、景观格局指数、景观转移矩阵和热点分析探究峰丛洼地石漠化区景观格局的形态学时空演变特征。 [结果] ①2000年形态学景观类型分布最广(190.60 km2),2022年分布最少(147.32 km2),在形态学景观类型中核心是研究区内主要的景观类型,2000年面积最大为121.62 km2,2022年面积最少为76.05 km2,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北部和南部区域;孤岛在形态学景观类型中面积最小,其面积1990年最少为1.12 km2,2022年最多为3.07 km2,孤岛和分支等景观类型分散分布在各核心之间。 ②研究区形态学景观空间分布趋于分散,且形态学景观多样性、复杂程度和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研究时段内,形态学景观类型单一动态度分别为0.10,-0.18和-2.13,说明形态学景观面积呈现收缩趋势并且形态学景观类型1990—2000年发育最为剧烈,2000—2010年发育最为平缓。 ③形态学景观类型转移方向主要是核心景观类型转移为边缘和孔隙景观类型,总体来看形态学景观主要转移方向是形态学景观转移为背景,并且背景的转入量大于转出量。高—高聚集区域呈现出向磨合村、老街村和安乐村扩张的趋势,低—低聚集区域呈现出向三光村和老街村扩张的趋势。 [结论] 研究区形态学景观面积处于快速减少阶段且形态学景观类型趋于复杂,核心是主要的形态学景观类型,形态学景观的演变特征主要由核心的变化导致。  相似文献   
225.
马铃薯冬种多种种植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免耕大畦种植方式,综合性状好,产量高,增产效果显著,最适宜本地推广;稻草覆盖免耕小畦种植方式,综合性状表现较差,产量低,不适宜推广;普通地膜(白色)和黑膜覆盖翻耕小畦种植二种种植方式,出苗快,出苗率高,产量较高,但生长后劲不足,且薯体商品性差,可以选择性推广;普通地膜和黑膜 稻草覆盖免耕小畦种植二种种植方式,出苗慢,出苗率低,产量较低,且经济性状表现差,不适宜本地推广。  相似文献   
226.
基于声振信号对称极坐标图像的苹果霉心病早期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康  查志华  李贺  吴杰 《农业工程学报》2021,37(18):290-298
为实现苹果早期霉心病较高精度的检测,该研究采用对称极坐标法(Symmetrized Dot Pattern,SDP)将苹果声振信号变换为雪花图,然后采用AlexNet、VGG16和ResNet50卷积神经网络以迁移学习方式深度挖掘SDP雪花图像的特征信息,将其输入到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器,对霉心程度≤7%的苹果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当时间间隔系数为25和角度放大因子为50°时,健康果与早期霉心果声振信号的SDP图形状特征差异最大,在此条件下获取的SDP图经卷积神经网络AlexNet、VGG16和ResNet50提取特征并构建了不同核函数的SVM霉心果检测模型,在各类SVM模型中,ResNet50-SVM-gaus(高斯基)模型用相对较少的训练时间和参数量可取得训练集霉心果较高分类准确率,经超参数优化训练该模型对健康果和早期霉心果测试集不平衡样本(10∶1)的总体分类准确率达到96.97%,平均查准率、平均查全率、平均加权调和均值、Kappa系数和马修斯相关系数值分别为80.19%、90.36%、86.21%,82.54%和82.68%,该模型不仅对多数类的健康果保持较高分类准确率,而且对少数类的早期霉心果也具有较高判别能力。这些研究结果为声振法应用于果蔬内部病害的早期在线检测系统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27.
从生态系统服务视角出发优化生态安全格局,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确保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意义重大,但现有研究缺乏对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权衡情景下生态系统状况的认知。该研究以黄河流域甘肃段为研究单元,在测度2019年食物供给、碳固定、产水量、土壤保持及生境质量5种典型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上,利用有序加权平均(Ordered Weighted Averaging,OWA)模型识别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度最高的优先保护区作为生态源地,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电路模型识别生态廊道和战略点区域,进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优化。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源地斑块共计169个,总面积27 460.56 km2,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9.2%。5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在全流域尺度下呈现出协同关系,甘南高原、陇中、陇东黄土高原由于受地形气候和植被覆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差异显著。利用电路模型提取得到441条生态廊道,总体呈网状分布,贯穿东西,识别出生态节点49个。提出构建"四轴、六区、多中心"的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安全空间布局优化体系,形成功能化、网络化的区域生态空间优化结构。  相似文献   
228.
加强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意义,总结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近年来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成效,提出进一步加强椰子研究所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229.
以太空春石斛丛生芽为试验材料,初步研究了基本培养基、激素和附加物质香蕉对黄苗现象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以1/2MS培养基最适宜;激素NAA和IBA对黄苗影响差异不显著,NAA0.2mg/L较适宜;而附加物质香蕉对黄苗的影响较大,黄苗较严重。  相似文献   
230.
对汉、英两种语言中的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进行比较,并且阐述了由此所反映出的两种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