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6篇
  免费   586篇
  国内免费   565篇
林业   1266篇
农学   316篇
基础科学   83篇
  1319篇
综合类   3491篇
农作物   203篇
水产渔业   670篇
畜牧兽医   658篇
园艺   140篇
植物保护   491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228篇
  2022年   315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365篇
  2019年   382篇
  2018年   206篇
  2017年   307篇
  2016年   394篇
  2015年   343篇
  2014年   407篇
  2013年   518篇
  2012年   555篇
  2011年   592篇
  2010年   485篇
  2009年   474篇
  2008年   421篇
  2007年   406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313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The praxis of an Indigenous Fijian researcher who is both an insider/outsider offers some valuable lessons for ethnographic work. This paper introduces ‘cultural discernment’ as a concept used to ensure that the research process is culturally ethical within the research setting. An insider will always require a sense of cultural discernment, recognising that actions taken have implications that are critical and remain with the researcher for life. The paper contextualises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discernment in relation to Fijian epistemology. Although there are risks within any research project with regard to ethics processes and the conduct of research, this paper will illustrate how Western paradigms associated with ‘expert knowledge’ and the ‘lay knowledges’ of an Indigenous population group produce competing understandings about ethical practice. The paper draws on a doctoral research project exploring the cultural conceptualisation of health and well‐being, conducted in Fiji and New Zealand. The research process and steps carried out in this study ensured those actions were culturally appropriate and ethically sound from an Indigenous Fijian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992.
养殖刀鲚与生长环境菌群PCR-DGGE指纹图谱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养殖刀鲚体内与生长环境菌群结构,利用PCR-DGGE技术,对养殖刀鲚鳃、胃、肠壁及肠内容物和养殖水体菌群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PCR-DGGE指纹图谱分离显示,42条清晰条带,其中养殖水体(27)、鳃(9)、胃(13)、肠道壁(19)、肠道内容物(18)的香农指数分别为3.037、1.883、2.193、2.825、2.683;养殖水体与刀鲚鳃、胃、肠道壁及肠道内容物分别具有6、9、11、8共有带。UPGMA聚类分析显示,样品3个重复相似度都在95%以上,差异不明显;不同样品之间,养殖刀鲚鳃和胃聚为一支,具有较高的相似度(76%),同时与养殖水体相似度达29%;养殖刀鲚肠道壁和肠道内容物聚为一支,相似度为38%。回收测定所有显示条带,主要包含变形菌、放线菌、拟杆菌、柔膜菌、蓝藻细菌、厚壁菌、梭杆菌及少量未定义菌种。研究表明,PCR-DGGE技术能区分养殖刀鲚主要部位及水体微生物的结构差异和多样性,澄清养殖刀鲚及生长水体微生物区系,可为定植益生菌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目的]通过对元江蚬木群落特征及种群结构的分析,为狭域特有种的生物多样性保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取典型选样法在元江县干热河谷区域元江蚬木集中分布地段设置了5个固定样地和4条样线,调查元江蚬木的种群数量及伴生树种的名称、数量/盖度、胸径、生境特征以及人为干扰状况,根据重要值、生活型及大小级结构等方法分析元江蚬木群落特征及种群结构。[结果]元江蚬木集中分布在元江县的普漂、元洼路、白沟深、鲁业冲以及施坻冲等区域,呈零星或小片断状分布;元江蚬木所处群落的植被类型为季雨林-落叶季雨林,样地中记录到维管植物共计83种,隶属39科69属,其中,落叶树种比例高达90.9%,群落内高位芽植物比例最高,达60.24%,其次是地上芽植物,比例19.28%。调查发现元江蚬木共计412株,种群结构整体呈稳定型,其中,Ⅵ级木(20 cm≤DBH)数量最少,比例9.47%,其次是Ⅴ级(15≤DBH20 cm),比例10.92%,其它大小级个体数量无显著差异;由于人为干扰等原因,衰退型、增长型与稳定型存在于不同的样地或样线。[结论]元江蚬木所处群落的植被类型为季雨林-落叶季雨林;种群结构整体呈稳定型,但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结构在不同地点并存;实生苗和萌枝是元江蚬木种群更新的主要方式,元江蚬木的幼苗和幼树在不同分布地点数量差异很大,生境干旱和人为干扰是影响种群更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4.
连续水旱轮作对水稻冷浸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宇  王飞  李清华  林诚  何春梅 《土壤学报》2018,55(2):515-525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采用单季稻-冬闲(CK)、油菜-水稻(R-R)、春玉米-水稻(C-R)、紫云英-水稻(M-R)和蚕豆-水稻(B-R)五个处理探究水旱轮作模式对水稻冷浸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土壤理化因子与细菌群落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水旱轮作能够显著增加水稻产量18%~44%。与CK相比,绝大多数水旱轮作降低了土壤细菌的丰富度,而细菌多样性与CK处理无显著差异。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为土壤中的优势细菌类群,其中变形菌门的丰度最高。与CK相比,轮作后酸杆菌、放线菌、硝化螺旋菌、慢生根瘤菌和亚硝化螺菌等参与碳氮循环的菌群丰度明显增加。聚类分析表明CK和M-R轮作土壤细菌群落单独聚为一类,而B-R、C-R和R-R轮作土壤聚为另一类。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全磷、有效磷和p H是影响水旱轮作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995.
996.
为明确不同覆盖方式对陕西关中地区冬小麦田杂草群落的影响,通过连续3a定点覆盖试验,研究麦田杂草的种类、密度、重要值及生物多样性。PermANOVA结果表明,拔节期与成熟期、透明膜与黑膜及9种覆盖处理间的杂草群落均存在显著差异。群落调查结果表明,泽漆是整个生育期内所有处理的优势种,猪殃殃和荠菜主要出现在拔节期,灰绿藜和香附子主要出现在拔节期后。黑色全膜平作处理在整个生育期内杂草总密度最低,杂草种类较少,拔节期除草后的物种丰富度、香农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低于对照。因此,黑色全膜平作处理可有效控制麦田杂草种类,降低杂草的密度与生物多样性,可为陕西关中地区冬小麦田合理的耕作与覆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阿特拉津对黑土酶活及其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阿特拉津对黑土脲酶、转化酶、多酚氧化酶影响,采用RAPD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果表明,低浓度(25 mg·kg-1)阿特拉津对黑土脲酶活性有促进作用,中、高浓度(50~125 mg·kg~(-1))阿特拉津对黑土脲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越明显;阿特拉津抑制土壤转化酶活性,培养结束时(35 d),抑制作用仍然存在;阿特拉津对多酚氧化酶活性表现为抑制-促进-恢复规律;阿特拉津输入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浓度越高变化越明显。  相似文献   
998.
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出发,通过社区归属感、互惠、社区凝聚力、社区认同感、社区信任和地方性社会网络的6个维度21项指标对南京市村改居社区花岗幸福城的社区社会资本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村改居社区社会资本总体水平不错,但地方性社会网络、社区信任中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应当引起重视;针对目前的不足,从建立政府、社区自治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培育公共精神和公民意识,增强社区制度规范化、配套化程度等方面提出了培育村改居社区社会资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千篇一律的高层住宅将人们禁锢在几十平方米的小空间里,使邻里关系日渐淡漠。人们在居住舒适的同时,不免向往深厚的邻里感情。从四合院的形式特征、空间特点、组织形态等方面介绍了传统合院式民居的特点,并总结了交互设计在现代城市社区中的应用情况,进而阐述了四合院空间形式对现代社区景观设计的影响与启示,列举了现代社区景观设计对四合院空间形式借鉴的实例,旨在从传统民居中汲取经验来设计现代社区景观,从而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高居住质量。  相似文献   
1000.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中国传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全面转型升级,其实质是基于从计划经 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特定历史时期对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模式的全面重构,代表着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史上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洞察国内外的理论与实践,发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管理科学化、供给合作化、发展集群化、布局合理化、服务多维化5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