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8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克隆分析瓜实蝇热激蛋白hsp70基因序列特征,为进一步研究瓜实蝇的热适应性机制及制定综合防治策略奠定基础.[方法]根据NCBI数据库中已报道的昆虫hsp70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合成扩增瓜实蝇hsp70基因部分片段的简并引物,并利用RACE-PCR扩增其全长序列.[结果]克隆获得瓜实蝇hsp70基因cDNA全长序列(获取号:KM112021)2271 bp,含1911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36个氨基酸,具有真核生物hsp70基因家族的3个明显基序标签,同时在C-末端具有EEVD基序,推测其属于胞质型热激蛋白.BLAST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与双翅目实蝇科昆虫hsp70基因高度相似,最高相似度达91%.氨基酸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瓜实蝇与双翅目实蝇科昆虫聚类为一个分支,证实hsp70基因的高度保守.[结论]瓜实蝇hsp70基因具有真核生物hsp 70基因家族的特征,序列表现为高度的保守性,可作为今后研究瓜实蝇抗逆性机制的一个参数指标.  相似文献   
12.
利用引诱剂喷涂于瓶外与瓶内分别装水0、50、100、200 mL 5种不同诱捕处理方法,在番石榴园内对桔小实蝇和瓜实蝇进行诱集对比。结果发现,在用量1 g的条件下,好粘与稳得引诱剂对桔小实蝇和瓜实蝇均具有诱集效果,两种引诱剂对桔小实蝇的诱集效果前者大于后者,而对瓜实蝇的诱集效果则相反。不同诱捕处理的诱捕效果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在不同诱捕处理中,好粘对两种实蝇的诱集效果随加水量的增加而增强,当加水200 mL时达最大值;稳得对两种实蝇的诱集效果随着瓶内水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强后随水量的增加诱集效果逐渐减弱,当加水50 mL时达最大值;但两种引诱剂喷涂在瓶内的不同诱捕处理对两种实蝇的诱集效果均明显好于喷涂瓶外。  相似文献   
13.
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是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的一种重要入侵性害虫,评估其在不同生长期苦瓜上的产卵偏好,旨在摸清该虫的防治适期。本研究选取了不同生长期的苦瓜,通过设定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测试,在室内研究了不同生长期损伤和未损伤的苦瓜对瓜实蝇产卵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的苦瓜显著影响了瓜实蝇的产卵偏好。针对无损伤的苦瓜,瓜实蝇偏好在谢花2~5和6~8 d后的苦瓜上产卵;针对损伤的苦瓜,除谢花1 d的苦瓜外,瓜实蝇在其它生长期苦瓜上的产卵偏好无显著性差异。基于本研究,对于无损伤的苦瓜,谢花2~8 d是预防和防治瓜实蝇的关键时期;而苦瓜一旦损伤,除谢花1 d外所有生长期均应提防瓜实蝇的为害。  相似文献   
14.
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 Coquillett)是危害多种蔬菜和水果的重要害虫,化学防治效果成效甚微,生物防治有望成为最有潜力的防治技术。本文主要对瓜实蝇的寄生性天敌阿里山潜蝇茧蜂(Fopius arisanus Sonan)和弗氏短背茧蜂(Psyttalia fletcheri Silvestri)的生物学特性、影响寄生蜂存活和雌雄性比的主要因素、寄主范围及寄主选择性、扩繁技术及其对实蝇的防治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为2种蜂在瓜实蝇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人工合成的化合物——覆盆子酮乙酸酯[4-(p-acetoxyphenyl)-2-butanone]是目前监测和防治瓜实蝇应用最广泛的雄性引诱剂.为改善引诱剂的诱捕效果,对覆盆子酮乙酸酯和与其结构相似的化合物覆盆子酮、对甲氧基苯丙酮以及几种酯类按照一定比例混配,利用旋转嗅觉仪进行室内试验,筛选出效果较好的5种配方在室外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效果最好的配方为覆盆子酮乙酸酯∶对甲氧基苯丙酮∶乙酸丁酯=3∶1∶1.  相似文献   
16.
应用荧光定量PCR和稀释分离法检测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木霉菌Trichoderma spp.与茄病镰刀菌Fusariumsolani f.sp.cucurbitae在黄瓜根际动态变化及其对黄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用500×木霉菌肥、100×枯草芽孢杆菌7d后对黄瓜根腐病的防效分别为100%和92.5%,14和28d的防效分别为96.71%、86.76%和85.35%、79.24%;100×枯草芽孢杆菌初始拷贝数为130787 copys/μL,7d内枯草芽孢杆菌拷贝数下降到51161 copys/μL,14和28d时数量开始上升到295139和680556 copys/μL。木霉菌肥的变化趋势与枯草芽孢杆菌相同;用枯草芽孢杆菌和木霉菌肥防治黄瓜根腐病后,茄病镰刀菌变化趋势一致,初始拷贝数分别为2.61和15.34 copys/μL,7d内茄病镰刀菌DNA拷贝数增加明显,100×枯草芽孢杆菌和木霉菌DNA拷贝数分别为11.22和20.9 8copys/μL,之后茄病镰刀菌数量保持平稳。经过稀释分离法分离2种生防菌和茄病镰刀菌的数量,变化趋势与荧光定量PCR检测趋势相似。因此使生防菌快速定殖是提高其对土传病害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瓜实蝇幼虫的分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瓜实蝇幼虫期共有3龄。对其1~3龄幼虫的体长、口钩长和口钩宽3个形态指标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瓜实蝇1、2、3龄幼虫的体长分别为2.9224±0.1196 mm,5.2422±0.3067 mm,9.3035±0.2300mm;口钩长分别为0.0818±0.0012 mm,0.1503±0.0020 mm,0.2636±0.0022 mm;口钩宽分别为0.0469±0.0007 mm,0.0777±0.0009 mm,0.1280±0.0011 mm。不同龄幼虫间的体长、口钩长和口钩宽均有明显差异,其中口钩长和口钩宽数值范围在相邻龄期之间无重叠,可作为瓜实蝇幼虫分龄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CLIMEX和DIVA-GIS的瓜实蝇潜在地理分布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 (Coquillett)的生物学数据和已知地理分布信息,采用CLIMEX软件的地点比较和DIVA-GIS软件的BIOCLIM两种模型研究瓜实蝇的潜在地理分布。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能准确预测出我国34.7~18.1°N,97.5~122.6°E范围内的19个省(市、自治区)是瓜实蝇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南部、云南南部、台湾西部以及四川盆地为高度适生区,江西、湖南、贵州、重庆、上海以及四川、云南、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湖北、陕西、河南、甘肃局部地区为中低度适生区。对全球的潜在分布区预测结果表明:瓜实蝇目前的地理分布还未达到其最大潜在地理分布范围,瓜实蝇随国际贸易进一步扩散的风险较高。对两种模型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在物种相关资料完整的情况下,CLIMEX的地点比较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要高于DIVA-GIS的BIOCLIM模型。  相似文献   
19.
瓜实蝇经济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防治试验与系统诱捕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探明苦瓜地诱捕瓜实蝇雄成虫的数量动态和瓜实蝇对苦瓜的危害损失率,测定苦瓜的经济允许损失率分别为2.85%~3.09%。通过回归分析,建立苦瓜损失率与瓜实蝇雄成虫的诱捕数量的关系模型,测定瓜实蝇的经济阈值为每个诱捕器5.3~5.8只。  相似文献   
20.
鉴于常规喷施农药防控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Coquillett)]效果差且持效期短,本试验通过设置0.1%阿维菌素RG定点喷雾和挂罐诱杀、诱蝇酮+80%敌敌畏EC挂罐诱杀和1.8%阿维菌素EC常规喷雾4个处理进行苦瓜瓜实蝇田间药效试验,评估药剂及其处理方式对瓜实蝇的防治效果,以提供该虫田间有效防控措施。结果表明:定点喷雾诱杀和挂罐诱杀持效性好,且防治时间越长药效越好。挂罐诱杀更具有明显的便捷性、安全性和灵活性。0.1%阿维菌素RG推荐使用浓度为90 m L/667 m2,定点喷雾诱杀喷10个点或挂罐诱杀挂10个诱集器,其防效均达80%以上。悬挂性诱罐时,每个诱芯滴1 m L诱蝇酮和1 m L80%敌敌畏EC,每667 m2挂4个诱集器,其防效也能达7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