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39篇
  免费   737篇
  国内免费   1367篇
林业   1563篇
农学   2180篇
基础科学   1092篇
  2238篇
综合类   5792篇
农作物   1291篇
水产渔业   155篇
畜牧兽医   1116篇
园艺   460篇
植物保护   1356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12篇
  2022年   489篇
  2021年   497篇
  2020年   547篇
  2019年   620篇
  2018年   434篇
  2017年   658篇
  2016年   810篇
  2015年   571篇
  2014年   756篇
  2013年   962篇
  2012年   1107篇
  2011年   1049篇
  2010年   840篇
  2009年   856篇
  2008年   682篇
  2007年   750篇
  2006年   619篇
  2005年   612篇
  2004年   427篇
  2003年   402篇
  2002年   302篇
  2001年   320篇
  2000年   305篇
  1999年   274篇
  1998年   263篇
  1997年   239篇
  1996年   204篇
  1995年   187篇
  1994年   163篇
  1993年   195篇
  1992年   140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6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7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通过测定不同类型甜高粱饲草与葡萄籽饲喂小尾寒羊的生产性能和血常规,为甜高粱饲草和葡萄籽安全高效的饲喂绵羊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取甘肃省定西市的小尾寒羊28只(17.30±1.20) kg,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饲喂甜高粱青贮+精补料(SN组)、甜高粱青贮+6%葡萄籽精补料(SY组)、甜高粱干草+精补料(DN组)、甜高粱干草+6%葡萄籽精补料(DY组)。分别在饲养试验的第1、30、60和100天晨饲前称重;第20、50和100天晨饲前采集血液,测定血常规。结果表明:甜高粱饲草与葡萄籽的添加对小尾寒羊平均干物质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影响不显著(P>0.05),但SY组比DN组平均日增重增加30%以上,终体重增加15.4%。葡萄籽的添加对小尾寒羊血液生理参数影响不显著(P>0.05)。甜高粱青贮组(SN+SY)小尾寒羊红细胞数目(RBC)和红细胞压积(HCT)显著高于甜高粱干草组(DN+DY)(P<0.05)。甜高粱青贮组(SN+SY)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极显著低于甜高粱干草组(DN+DY)(P<0.01)。试验第20和100天甜高粱青贮组(SN+SY)小尾寒羊血小板数目(PLT)显著低于甜高粱干草组(DN+DY)(P<0.05)。试验动物血液生理参数均在安全生产范围内,但饲喂甜高粱青贮对小尾寒羊红细胞和血小板相关指标更有利,且甜高粱青贮和葡萄籽结合饲喂对小尾寒羊生长性能有改善的潜力。  相似文献   
72.
内窝孔式棉花精量穴播轮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前,新疆棉花种植广泛采用半精量穴播轮,其原理是勺式取种,存在下种量大、重播率高、下种不均匀、后续工作量大等缺陷,已不适应当前棉花产业发展要求。气吸式精量穴播轮可实现一穴一粒,准确率高,但气吸式棉花穴播机结构复杂、造价高,对机具维护、使用者技能以及整地有较高要求。另外,作业时拖拉机须保持高速运转,能源消耗大,因而限制了气吸式精量穴播轮的普及和推广。为此,将内窝孔取种原理应用于棉花精量取种,介绍了内窝孔式穴播轮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并进行了排种试验和分析。由试验得知,内窝孔式取种原理可用于新疆棉花的精量取种。  相似文献   
73.
张飞  郑凤英 《种子》2019,(10):57-61
对采自双岛湾的鳗草(Zostera marina L.)种子,分别进行了野外盆栽种子萌发试验及室内5℃低温保存时长(30d、60d和90d)和萌发温度(5℃、15℃和25℃)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鳗草种子在野外经过了夏季高温期和冬季低温期的休眠后于次年2月末水温为4℃时开始萌发,持续至5月,萌发期水温为4~17℃,累积萌发率随春季回暖显著提高,在4—5月达到峰值,5月底累积萌发率达20.6%,实生苗于4—5月快速生长发育,对应水温为6~17℃;5℃低温保存不同时长和不同萌发温度对种子的萌发率的影响都极显著,即低温保存时间越长,种子萌发率越高,且显著缩短了种子的初始萌发时间和萌发高峰时间,保存90d后3个萌发温度下的初始萌发时间均小于3d、萌发高峰时间均小于8d。不同低温保存时长条件下,均以15℃为最适萌发温度。  相似文献   
74.
为筛选能够打破野生藏沙蒿(Artemisia wellbyi)种子休眠的适宜方法,本研究采用不同温度的温水浸种,不同浓度硝酸钾(KNO3)、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微量元素浸种以及不同浓度过氧化氢(H2O2)、聚乙二醇(PEG-6000)浸泡滤纸等7种方法处理藏沙蒿种子,测定种子萌发及活力指标,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将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KNO3浓度的升高,藏沙蒿种子的相对发芽率呈现升高的趋势;且高浓度KNO3对藏沙蒿种子根的伸长有较高促进作用;低浓度的GA3,IAA,PEG-6000和30℃温水浸种对藏沙蒿种子萌发有促进效果;微量元素浸种对藏沙蒿种子的萌发影响较对照差异不显著;较高H2O2浓度下藏沙蒿发芽指数有所升高,但对其根长和芽长有一定抑制作用。综合分析,不同浓度GA3,10 mg·L-1IAA浸种处理12 h对藏沙蒿种子的萌发促进效果整体最优,可以作为打破藏沙蒿种子休眠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75.
土壤—作物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一种多目标土壤—作物资源优化配置的数量化分析方法,并对江苏省东海县土壤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结果表明:白浆土、岭砂土、包浆土、紫砂土等岗岭低产土应稳定小麦面积,压缩玉米面积,优先发展春花生、大豆、水稻;洼地砂姜黑土、水稻土应发展小麦—水稻和小麦—玉米两熟制,并适时换茬;介于上述两类土壤间的潮棕壤亚类和潮土类应大力发展小麦—花生两熟制。  相似文献   
76.
通过对4种画眉草的种植以及调查研究,对它们的种子形状特征与发芽率、牧草生长情况、种子产量构成要素、叶片特征、产草量及营养器官物质分配以及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种画眉草均能在嵩明地区较好的生长,引进品种弯叶画眉草Eragrostis curvula和野生种嵩明画眉草E.songmingensis各方面性状较优,能够在该地区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7.
盐分浓度对星星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星星草(Puccinelliatenuiflora)种子经不同浓度NaCl溶液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低于0.6g/100ml的盐浓度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介于0.7g/100ml—3.6g/100ml间,种子的萌发势和累积发芽率显著下降,但尚不影响其萌发潜势,解除盐分限制后,还可正常萌发;高于3.7g/100ml后,不仅抑制种子萌发,并对其萌发潜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8.
五种牧草及三种草坪草种子寄藏真菌检测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月娟  李健强 《草业学报》2004,13(5):116-120
采用PDA平皿法和滤纸法检测了市售5个牧草品种和3个草坪草品种种子样品寄藏真菌的情况,并就分离获得的真菌对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种子样品带菌率为0~70.5%,分离获得的35个真菌分离物大多属于镰刀菌(Fusarium spp.)、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spp.)、小核菌(Sclerotium sp.)、匍柄霉菌(Stemphylium spp.)和曲霉菌(Aspergillus spp.).供试样品中假俭草和波多马各(鸭茅)种子带菌率较高,在PDA平皿检测中其未经表面消毒处理的种子带菌率分别为48.4%和70.5%,表面消毒处理种子带菌率分别为40.8%和28.8%,分离获得的种子寄藏真菌对假俭草和波多马各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较小.圣地亚哥(南苜蓿)和菊苣种子带菌率较低,但分离获得的真菌对其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较大.以镰刀菌与匍柄霉菌接种过的南苜蓿种子出苗率分别比未经表面消毒且未接种真菌的对照低44.0%和21.7%,出苗后的病苗率分别为22.7%和29.7%;以链格孢菌与曲霉菌接种过的菊苣种子的出苗率分别比未经表面消毒且未接种真菌的对照低22.0%和27.5%,出苗后的病苗率分别为2.3%和29.3%.  相似文献   
79.
研究了圆叶决明种子粉对艾维茵(AA)肉鸡血脂指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机理。选取8周龄健康AA鸡240羽,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2组,每组3次重复,每次重复40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日粮为基础日粮添加3g/羽圆叶决明种子粉(120目),试验期30天。观测圆叶决明种子粉对AA鸡生产性能、脂肪沉积指标、血脂指标、转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肉鸡生产性能方面,对照组和试验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②圆叶决明种子粉具有显著降低脂肪沉积的作用;③圆叶决明种子粉能明显降低肉鸡血清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酯蛋白含量(LDL—C)(P〈0.05),显著升高血清高密度酯蛋白(HDL—C)含量(P〈0.05);④通过对肉鸡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活性的检测,表明饲喂圆叶决明种子粉对肉鸡肝脏没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80.
Although many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plant–animal mutualistic assemblages, the roles of functional traits and taxonomy in determining both whether interactions involve mutualisms or predation and the structure of such assemblages are unclear. We used semi‐natural enclosures to quantitatively assess the interaction strengths between seeds of 8 sympatric tree species and 4 rodent species in a tropical forest in Xishuangbanna, Yunnan, Southwest China. We found 2 clusters of species in the seed–rodent network represented by 2 genera in the Fagaceae (Castanopsis, Lithocarpus). Compared to seeds of 3 Castanopsis species, seeds with heavy weight, hard coat or caloric content (including 3 Lithocarpus species) were eaten less and more frequently hoarded by rodents. In turn, hoarded seeds showed less predation and more mutualism with rodent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seed trait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hoarding behavior of rodents, and, consequently, the occurrence of mutualisms and predation as well as assemblage structure in the plant–animal seed dispersal system. Taxonomically‐related species with similar seed traits as functional groups belong to the same substructures in the assemblage.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h seed traits and taxonomic relationships may simplify thinking about seed dispersal systems by helping to elucidate whether interactions are likely to be dominated by predation or mutual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