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24篇
  免费   1471篇
  国内免费   2569篇
林业   1967篇
农学   3785篇
基础科学   2032篇
  4197篇
综合类   14245篇
农作物   1499篇
水产渔业   731篇
畜牧兽医   2882篇
园艺   680篇
植物保护   2646篇
  2024年   159篇
  2023年   517篇
  2022年   776篇
  2021年   926篇
  2020年   906篇
  2019年   1068篇
  2018年   729篇
  2017年   1048篇
  2016年   1395篇
  2015年   1207篇
  2014年   1532篇
  2013年   1678篇
  2012年   2312篇
  2011年   2293篇
  2010年   1818篇
  2009年   1891篇
  2008年   1664篇
  2007年   1817篇
  2006年   1556篇
  2005年   1376篇
  2004年   1074篇
  2003年   868篇
  2002年   798篇
  2001年   724篇
  2000年   638篇
  1999年   509篇
  1998年   456篇
  1997年   435篇
  1996年   378篇
  1995年   367篇
  1994年   345篇
  1993年   264篇
  1992年   275篇
  1991年   198篇
  1990年   184篇
  1989年   152篇
  1988年   85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7篇
  196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经过调查研究,明确了换种转B.t基因抗虫棉后棉田虫害的新变化,制订了以防治棉蚜和棉叶螨为重点的兼治棉铃虫及其他害虫的新策略,并通过近几年的农药田间药效试验,鉴定出用48%多杀霉素悬浮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8%高氯·辛乳油、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防治棉铃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烟碱水剂、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防治棉蚜;用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阿维菌素乳油防治棉叶螨等高效低毒农药及其配套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2.
The aim was to identify biological and physical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reducing maize yield in Cameroon. Two surveys were conducted in 137 fields in two agroecological zones in 1995–1997. In the Humid Forest (HF), Bipolaris maydis, Stenocarpella macrospora, Puccinia polysora, Rhizoctonia solani and soil fertility were factors that reduced maize production in 1995 and 1996. In the Western Highlands (WHL), Cercospora zeae-maydi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oil fertility and maize variety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constraints to maize production in 1996. In 1997, C. zeae-maydis, S. macrospora, physiological spot and stem borer damage (Busseola fusca) we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ear weight.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biological factors (diseases and insects), and the physical parameter of soil fertility were responsible for reducing maize yield in these selected benchmarks of Cameroon. Maximum potential yield reductions were estimated at 68% due to B. maydis and 46% due to S. macrospora, respectively, in the HF in 1995. In 1996, maximum potential yield reductions in the HF were estimated at 34%, 41% and 30% due to S. macrospora, P. polysora and R. solani, respectively. In the WHL, C. zeae-maydis had the potential to cause a yield reduction of 79% in 1996. In the WHL in 1997,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 zeae-maydis and B. fusca, stem diseases and the physiological spot caused potential reductions of 52%, 34% and 39%,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03.
通过设计杂合种群单对杂交方式,研究了加速获得抗性品系的方法。以高效氯氟氰菊酯群体汰选后抗性倍数为4.9倍的棉铃虫种群及其同源对照种群为材料,同时设置常规群体汰选方法与单对汰选方法,研究单对汰选方法在加速抗高效氯氟氰菊酯棉铃虫品系汰选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群体汰选两代后抗性倍数由4.9倍提高到7.4倍, 而单对汰选两代后抗性倍数由4.9倍提高到27.3倍。表明在常规群体汰选中穿插几代单对汰选方法可明显加快棉铃虫种群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抗性汰选进程。  相似文献   
104.
20 0 0~ 2 0 0 1年 ,在新疆棉区系统地研究了转Bt基因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 :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发生高峰期百株落卵量和百株幼虫数量都显著低于常规对照 ,转Bt自控田和转Bt化防田棉蚜和棉盲蝽发生数量则显著高于常规棉对照田。在天敌方面 ,转Bt自控田和转Bt化防田较常规棉对照田 ,丽草蛉种群数量有所增加 ,而小花蝽和黑食蚜盲蝽等 5种捕食性和几种寄生性天敌数量都有所下降。转Bt基因棉田棉蚜和棉盲蝽等刺吸性害虫发生数量加重而多种天敌数量减少的趋势值得引起重视。鉴于新疆地区棉铃虫发生数量较低目前无需专门防治的特点 ,作者建议 :可以考虑推广农艺性状较好的常规棉品种并保护天敌 ,以达到控制害虫、丰产丰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5.
对山西菜田捕食性食蚜蝇优势种及对菜蚜的控制效果进行了研究,菜田常见捕食性食蚜蝇有黑带食蚜蝇,大灰食蚜蝇,斜斑鼓额食蚜蝇,野食蚜蝇,四条小食蚜蝇,短翅细腹食蚜蝇6种,以黑带食蚜蝇种群数量最大,平均占全年发生总量的36.3%,通过对食蚜蝇产卵量,卵化率,幼虫期捕食量和羽化率测试,筛选出的黑带食蚜蝇,大灰食蚜蝇,斜斑鼓额食蚜蝇幼虫对菜蚜均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其中黑带食蚜蝇为山西菜田菜蚜捕食性食蚜蝇优势种,用黑带食蚜蝇三龄幼虫对菜蚜进行防治试验,结果以1:180防效最佳,72h后控制效果达93.5%。  相似文献   
106.
甜菜夜蛾性信息素组分的鉴定及其田间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气相色谱仪(GC)及气质联用仪(GC-MS)等技术对我国甜菜夜蛾性信息素组分的鉴定结果表明,雌蛾性信息素腺体中含有4种组分,分别为Z9,E12-14:Ac(A)、Z9-14:OH(B)、Z9-14:Ac(C)和Z9,E12-14:OH(D);田间和室内种群各组分的比例(A:B:C:D)分别为47:18:18:17和43:18:23:16,比例及滴度在两种群间未有显著差异;雄蛾田间引诱测定表明,组分A、B显示性信息素活性。几种不同配比的硅橡胶塞诱芯在田间均显示极高的诱蛾活性,以9:1的AB二元诱芯(剂量100μg)最高,其诱蛾量与黑光灯相当,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表明该诱芯可替代黑光灯用于甜菜夜蛾的种群测报。利用性诱捕器进行田间种群监测显示,1999年浙江省慈溪市的甜菜夜蛾共发生6代,以第4、5代发生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7.
转 Bt基因抗虫棉对棉大卷叶螟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有很好的抗性,对棉大卷叶螟(SyleptaderogataFabricius)的抗性未见报道。作者研究表明,棉大卷叶螟在棉田为聚集分布型,低龄幼虫有集中为害习性;抗虫棉对其有很好的抗性,平均虫株率为2.2%,较常规棉中棉所12降低96.6%;百株虫量为133.8头,较常规棉降低88.4%。  相似文献   
108.
109.
转Bt基因棉在安庆市大面积种植后害虫发生特点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调查,转Bt基因棉大面积种植后,棉铃虫、红铃虫发生减轻;棉叶螨发生加重,为害时间延长;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发生面积扩大,为害程度加重。据此初步提出了当地转Bt基因棉害虫防治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0.
培养条件对酸枣叶片不定梢再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酸枣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选用基本培养基NN69和WPM,外源激素包括TDZ、IAA、IBA和NAA,暗培养时间为2、3、4周。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基本培养基、外源激素及暗培养时间对叶片不定梢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附加TDZ1~3mg/L的WPM和NN69上都可诱导不定梢再生,但WPM比NN69更有效。暗培养时间对不定梢再生也有影响,暗培养3周比2、4周更有利于提高叶片的不定梢再生率。在附加TDZ1mg/L、IAA0.1mg/L的WPM培养基上,暗培养3周后转到光下培养,获得的不定梢再生率达8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