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43篇
畜牧兽医   1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研究柞蚕(Antheraes pernyi G.)神经分泌细胞及其功能对于阐明柞蚕滞育机理,实现人为控制柞蚕化性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发现柞蚕脑内存在A、B两种神经分泌细胞,A细胞有三种类型,分布于脑间部的中央神经分泌细胞群由A、B两种细胞组成,此群细胞又可分为背、中、腹三区。侧群神经分泌细胞的主体在脑的侧背方,绝大多数为B细胞.中央群A细胞和侧群B细胞均发出轴突,前者的轴突在脑间部下方交叉后,分别进入另一个脑半球内;后者的轴突不交叉,直接进入本半球髓质部.自4龄第1天至蛹化第15天,A、B两种细胞大小无差异,但A细胞的染色性随蚕体发育而有一定变化,脑神经分泌细胞的相对数量以蛹化第1~3天为最多。  相似文献   
162.
双拷贝抑制素基因免疫对肉牛卵泡和黄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双拷贝抑制素pcISI基因免疫对肉牛生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8头同期发情肉牛随机分为6组, 每组肉牛分别注射0.75(T1)、1.5(T2)、2.25(T3)、3.0 mg/头(T4)pcISI质粒、3.0 mg/头 pcMV-S空质粒(C1)和3 mL/头 生理盐水(C2),初次免疫21d后进行加强免疫,以探讨抑制素pcISI基因疫苗对肉牛卵泡和黄体发育的影响。【结果】4个剂量组的大卵泡数均高于对照组,除了T1外,其它3个剂量组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T3和T4的中卵泡数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T3和T4的小卵泡数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无论左侧还是右侧,各剂量组成熟卵泡直径均高于对照组,除了T1外,其它3组两侧成熟卵泡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无论左侧还是右侧,4个剂量组黄体直径均高于对照组,且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T3黄体最大,T1最小,且T3与T1差异显著(P<0.05)。加强免疫后10 d(BM10)抑制素抗体与成熟卵泡大小相关显著(r=0.629,P<0.05),与黄体大小相关极显著(r=0.651,P<0.01)。【结论】双拷贝抑制素pcISI基因免疫可促进肉牛卵泡和黄体发育,2.25mg为最佳免疫剂量,抑制素抗体水平与卵泡和黄体发育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3.
【目的】研究卵巢内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细胞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细胞广谱、共同的标志物S100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不同生殖周期小鼠卵巢中的表达情况。【结果】S100蛋白和NSE在动情周期次级卵泡和囊状卵泡外膜细胞、妊娠期囊状卵泡外膜细胞和部分黄体细胞中表达,阳性细胞散在或成簇分布,一些细胞具有明显的突起,细胞核不着色。【结论】小鼠卵巢中存在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细胞;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物质在卵泡不同发育阶段发挥着不同的调控作用;在卵巢的发育过程中伴随着部分细胞神经内分泌化。  相似文献   
164.
【目的】研究中药催情散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为催情散在奶牛持久黄体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制备1g/mL(以生药计)的催情散药液,选取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其中5个急性毒性试验组分别按20 000,16 000,12 800,10 240和8 192mg/kg剂量一次性灌服催情散药液,对照组灌服等体积自来水,连续观察7d,记录中毒症状和死亡数并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另取20只小鼠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2组,给药组于12h内分3次给小鼠灌胃1g/mL催情散药液,每次灌胃体积为每20g体质量0.8mL(最大灌胃体积),对照组灌服等体积自来水,连续观察7d,记录中毒症状、死亡数并确定最大耐受量;取40只大鼠,随机分为催情散高、中、低剂量给药组和对照组,给药组分别按10 000,5 000和2 500mg/kg剂量灌服给药,对照组灌服等体积自来水,连续灌服30d,灌药前和灌药第7,14,21,28和30天称量大鼠体质量、检测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测定脏器系数并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结果】急性毒性试验各剂量组均无小鼠死亡,故无法计算LD50;小鼠对催情散的最大耐受量为120g/kg,表明该受试药物无毒。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各给药组大鼠体质量、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和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病理剖检和组织切片观察发现,除了由于心脏采血导致部分心肌纤维出现坏死和间质血管出血外,其他各器官组织未见明显异常变化。【结论】中药催情散实际无毒,临床按推荐剂量使用不会对奶牛产生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65.
山羊黄体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查山羊卵巢黄体中是否存在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细胞,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对12~18月龄妊娠奶山羊卵巢中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细胞标志物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黄体组织中各区均含有催产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蛋白、突触素和5-羟色胺样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这些细胞散在或成团分布,多呈圆形、卵圆形和三角形,一些细胞具有明显的突起。阳性细胞数由多至少顺序为:催产素、突触素、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5-羟色胺。鉴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蛋白、突触素和5-羟色胺是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广谱的、共同的细胞标记物,结果提示山羊卵巢黄体中存在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166.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国内冠词研究经历了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的转变,从整体研究向局部研究的转变,研究更加全面和细化。主要研究成果显示研究者在研究初期主要是在理论层面概括地研究冠词的功能和用法;研究中期对冠词的研究更加细化,特别体现在对零冠词和冠词翻译的研究;研究后期运用了语料库方法研究学生如何习得冠词和冠词误用以及冠词在语篇中的运用。对国内冠词现状研究的回顾可以更好地为研究和教学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67.
运用免疫组化 ABC法对奶山羊周期黄体中催产素 (OT)的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奶山羊周期黄体中存在数量较多的 O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OT阳性细胞根据胞质内反应颗粒着色的深浅可分为强阳性、中等阳性和弱阳性细胞 3种。阳性细胞在形态上以圆形、卵圆形为主 ,另有相当数量的细胞具有突起 ,小梁两侧及黄体中央近腔区域的阳性细胞则多呈现为长梭形。从分布上看 ,强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黄体周边 ,少数散布于中央区域 ,中等阳性及弱阳性细胞则均匀分布于整个黄体组织中。连续切片 HE染色的对照观察显示 ,奶山羊周期黄体中的 OT主要是由大黄体细胞分泌 ,小黄体细胞也可产生少量的 OT。  相似文献   
168.
微小RNA是近些年来发现的一类小的非编码RNA,对动物的生长、发育、组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均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黄体作为卵巢上临时性的内分泌器官,在哺乳动物的生殖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其他组织相比,人们对miRNAs在卵巢的黄体中的作用机制了解相对较少。因此,文章综述了miRNA与黄体功能及退化的关系,旨在为人们全面了解miRNA对黄体功能的调控及其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