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5篇
  免费   294篇
  国内免费   184篇
林业   605篇
农学   143篇
基础科学   43篇
  913篇
综合类   760篇
农作物   105篇
水产渔业   468篇
畜牧兽医   252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98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姜帆  董希斌 《森林工程》2007,23(4):5-7,15
以未经干扰的原始甜槠林作对照,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以生物多样性为标准将各生态系统恢复情况进行了分类,量化了生态系统恢复评价指标,对判断和分析生态系统恢复状况、指导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2.
本文是在《林业科学》上连续登载的“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笔谈的阶段小结。文中概略阐述了生态环境建设的概念和内涵 ,生态环境建设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位置 ,提出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应遵循的 6项原则 ,即因地制宜 ,因害设防 ;保护先行 ,善待自然 ;多样措施 ,林草为本 ;生态经济 ,密切结合 ;全面规划 ,综合治理 ;加大投入 ,群策群力。最后对当前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及有不同看法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这些问题包括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导向问题 ,退耕还林还草的选向问题 ,林草植被建设的方式和技术问题 ,以及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43.
辐射松(PinusradiataD.Don)原产于加利弗尼亚海岸,被引种到世界各地,现在是南半球主要的人工林造林树种。1990年以来辐射松被引种到长江上游四川省阿坝州的干旱河谷地区,幼树的成活和早期生长表现良好。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辐射松在原产地和引种地的生长情况,种源和遗传上的差异,环境限制因子和辐射松的气候生境,病虫害,引种不成功的经验教训以及辐射松在生态恢复中的应用。文中还简述了辐射松在阿坝干旱河谷地区的早期生长情况,列举了在长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引种辐射松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所需开展的研究。图4表5参90。  相似文献   
44.
简述了我国采石场的现状及所带来的种种环境问题,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分析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采石场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建所采取的措施,力求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采石场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建之路。  相似文献   
45.
林火迹地森林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火灾后如何恢复被破坏的森林是人们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火烧迹地森林恢复的研究概况,从种群、群落、生态及景观四个尺度上概括了该领域研究的主要方法;总结了在森林恢复的研究方面采用的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等先进技术和方法,并探讨了林火迹地森林植被恢复的对策及发展趋势。参38。  相似文献   
46.
The restoration of forest landscape has drawn much attention since the catastrophic fire took place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Great Xing‘an Mountains in 1987. Forest canopy density, which has close relation to forest productivity, was selected as a key factor to find how much the forest quality was changed 13 years after fire, and how fire severity, regeneration way and terrain factors influenced the restoration of forest canopy density, based on forest inventory data in China, and using Kendall Bivariate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Distances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ire severity which was inversely correlated with forest canopy density grade was an initial factor among all that selected. Regeneration way which did not remarkably affect forest canopy density restoration in short period, may shorten the cycle of forest succession and promote the forest productivity of conophorium in the future, Among the three terrain factors, the effect of slope was the strongest, the position on slope was the second and the aspect was the last.  相似文献   
47.
在广西忻城县喀斯特石山区对三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 (任豆间种竹子模式、金银花模式、竹子模式 )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① 3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净生物量 ,显示出金银花(1 19t·hm-2 ·a-1) >竹子 (1 0 4t·hm-2 ·a-1) >任豆间种竹子 (1 0 1t·hm-2 ·a-1) ;②各种模式地上部分生物量的主要营养 (N ,P ,K)含量 ,显示出任豆间种竹子 (75 0 9kg·hm-2 ) >竹子 (33 4 0kg·hm-2 ) >金银花(2 2 95kg·hm-2 ) ;③各种模式地上部分生物量的主要营养含量的分配 ,均显示出N >K >P的规律。  相似文献   
48.
The paper provides a systematical analysi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effects of natural secondary forest of closurearea in Chao Guanxi Gou, Miyun County, Beijing.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rough more than twenty years of hillclosing afforestation since 1983, canopy closure has improved almost by 0.2; forest cover rate has raised from 7.2% to 93.8%; biodiversity, tree biomass and vegetation community have increased to a great extent. Compared with the average canopy closure before hillclosing afforestation in this area, it has improved to over 0.4 in average and increased by 0.1-0.2. The forest coverage degree has reached more than 90%. Consequently, the forest plays more important roles in intercepting precipitation, improving water storage capacity of soil, decreasing the surface runoff, and preventing soil and water loss.  相似文献   
49.
退化人工梭梭林的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退化人工梭梭林进行恢复试验研究发现:滴灌可使梭梭林地土壤含水率显著提高;梭梭光合作用增强;群落物种数增多,盖度增大;防风固沙作用增强.布设机械沙障可使退化梭梭林地表粗糙度增大,林内近地面层风速、输沙量显著下降.春灌3 a后,不仅退化梭梭个体恢复正常生长,同时梭梭林群落物种组成数明显增加,盖度显著增大,生态功能也逐渐恢复.雨水集流和雨水下渗改造两种模式应用1~2 a后,退化梭梭林地土壤含水率均有明显提高.滴灌、布设机械沙障、春灌和改造结皮4种技术措施对退化梭梭林生长及其环境均有明显的恢复作用,其中滴灌、机械沙障恢复技术是当前和今后推广的主要措施;春灌和改造结皮可作为前两种技术的补充措施.  相似文献   
50.
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热河谷因自然环境条件恶劣而成为我国生态建设的难点,且一直是生态恢复的热点区域.本文从干热河谷的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植被恢复历史、恢复目标、植被种类筛选、恢复技术、人工植被生态评价等方面概括总结了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的进展与现状,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评述,提出未来研究应予重视或优先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