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4篇
  免费   292篇
  国内免费   186篇
林业   606篇
农学   143篇
基础科学   43篇
  918篇
综合类   760篇
农作物   108篇
水产渔业   468篇
畜牧兽医   252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98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不同恢复方式下退化岩溶山区土壤微生物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究  潘根兴 《水土保持学报》2011,25(2):189-193,197
为了探讨恢复方式对退化岩溶山区土壤生化特性的影响,对贵州南部岩溶山区退化地、不同恢复方式和对照原始林下土壤养分、微生物活性及群落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退化地相比,不同恢复方式下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特性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相对于对照原始林,不同恢复方式下大部分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功能活性指标的恢复程度分别为40%~75%和27%~60%,暗示着退化岩溶山区土壤微生物功能活性恢复滞后于土壤养分恢复;除土壤有效磷和蔗糖酶活性外,人工恢复方式(花椒和人还)的大部分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微生物活性恢复程度分别为对照的34%~47%和17%~47%,均低于自然恢复方式(还草和自还)的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活性恢复程度(对照的52%~78%和31%~61%),意味着自然恢复方式提高土壤质量效果优于人工恢复方式;不同恢复方式下植被状况影响着退化岩溶土壤细菌的分子群落结构,但不同恢复方式间土壤细菌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差异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2.
The composition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 communities found in agricultural systems has been found to be very different to that of forest.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if any, for the restoration of indigenous forest on ex-agricultural land is poorly understood.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that AMF communities isolated from ex-agricultural and forest soils have on the growth of an indigenous New Zealand tree species (Podocarpus cunninghamii). The forest AMF community was isolated from a remnant stand of P. cunninghamii forest and the ex-agricultural AMF from a retired grazing grassland. In addition, the study examined how the two AMF communities affecte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P. cunninghamii when grown in competition with an invasive grass species (Agrostis capillaris), which is frequently dominant on ex-agricultural land in New Zealand. P. cunninghamii growth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 inoculation with ex-agricultural AMF compared to forest AMF. Furthermore, the forest AMF community was able to significantly increase P. cunninghamii root production when in competition with A. capillari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when attempting to restore indigenous forest on ex-agricultural land, inoculation of tree seedlings with appropriate forest AMF may improve their growth and survival.  相似文献   
103.
以霍林河露天煤矿排土场的植被恢复实践为例,在实地考察与观测的基础上,对过去排土场复垦工程中的种植模式、植物种类选用和生长表现等方面的成就与不足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的复垦成果,提出一套场地整理、表土覆盖、排土场稳定和边坡护理、植物种类选择、种植模式,以及种植与管护等适合霍林河露天煤矿排土场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可供草原地区露天煤矿的植被恢复与重建参考。  相似文献   
104.
韶关大宝山矿区周边兴起的无序民采和商业矿采活动对山体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命健康。为应对矿山生态退化、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环境等问题,矿区有效实施了水体治理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等多项工程。本文在全面调研和搜集大宝山矿区污染现状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清污分流、尾矿清淤、污水处理、植被恢复、矿山环境综合治理等工程实施内容及相关政策为依据,对大宝山矿区部分污染修复工程案例进行总结。并在全面分析矿山污染来源、横石河及其周边农田土壤、地下水的污染现状的基础上,简要归纳矿区目前所施行的治理工程及其成效,主要包括新山片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铁龙新山片区清污分流工程、李屋拦泥库清淤工程以及尾矿库外排水处理厂工程。大宝山矿区采取的相关治理方法和理念可以为其他矿区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南京牛首山森林公园植被恢复与景观改造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南京牛首山森林公园地处亚热带中部,植被以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因人类活动频繁和过度开发造成该地区植被的次生性很强。对其植被的生态恢复应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法,促使其顺行演替。应突出“春牛首”的主题,采取有效措施对该森林公园进行景观改造。  相似文献   
106.
 系统考察了偏、粘、易和二角4种异质1B/1R小麦雄性不育类型的育性稳定性和育性恢复性,测定了它们杂种F#-1中雌雄可育(1B)与不育(1BL/1RS)配子的传递率。结果表明:(1)其不育性可分为完全不育;转育过程中从低到高世代育性一直分离;低世代不育,高世代育性分离至全育3种类型。欲使不育性既稳定又易恢复,应注意选择仅含主效不育基因(或不带有任何修饰基因的1RS片段)的不育核型是一关键。(2)4种异质全不育系和它们的恢复系,各自核内的育性基因系列组成在不同品种(系)中分布不同,这与其恢复性直接相关。全不育系核内是以单对主效不育基因[(或是1RS片段)A#-1]和单对主效不育基因+抑制基因(A#-2)两种形式存在。恢复系核内则有4种形式:即主效恢复基因+微效可育基因(C#-1);主效恢复基因(C#-2);主效恢复基因+抑制基因(C#-3);仅含微效可育基因(C#-4)。它们彼此结合后可构成8种育性表现,其中,仅3种育性基因组合方式(A#-1×C#-1 、A#-1×C#-2和A#-2×C#-1)恢复度最高,而且较稳定。而其余5种组配形式都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有着较大的恢复度变异。(3)杂种F#-1中的1BL/1RS不育配子雌雄传递率明显不同,在雄配子中极低,甚至部分组合为零。从而使F#-1恢复度很大程度上由1B配子的数量和授粉时对1BL/1RS配子的补偿能力来决定。  相似文献   
107.
基于生态系统问题诊断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探索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与修复的方法路径。以武汉市蔡甸区为研究区域,从数量、质量、空间格局等3个方面系统诊断了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退化类型及其空间分布。基于生态源地的识别,并以土地覆盖类型、距离水源距离、植被覆盖度、坡度、高程等5种因子构建生态阻力面,通过最小阻力模型识别潜在生态廊道,进而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综合生态系统问题诊断与生态安全格局需求,系统地辨识出了武汉市蔡甸区的生态保育区、自然修复区、人工修复区和生态廊道建设区。结果显示,共提取出1 901.52 hm2林地和水体作为生态源地,识别出18 168.12 m潜在生态廊道。从生态保育、自然修复、人工修复、生态廊道建设4个方面提出了对应的生态保护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108.
福建青冈林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生活型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福建青冈林各演替阶段的群落内植物成分特征的研究表明,各群落均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并有较大比例的藤本高位芽植物;各群落的生活型谱相似,说明它们相互之间的密切联系。小型叶植物、革质叶植物均占种数的一半以上,群落A、C、D、E内阴性植物的含量最大,而群落B内的阳性植物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09.
Soil properties under an exotic plantation (Pinus caribaea) and an indigenous plantation (Podocarpus imbricatus) were compared with adjacent secondary forests and abandoned land in the tropical forest areas of Jianfengl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Hainan province, southern China. The surface soil (0–0.2 m) under Pi. caribaea has higher bulk density, lower soil organic carbon, total N, total K, available N,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smaller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as indicated by soil Biolog profiles) than under Po. imbricatus. Both land use types showed negative cumulative soil deterioration index (DI) compared to secondary forests. However, compared to abandoned land (DI = –262), the soil quality of Po. imbricatus showed improvement (DI = –194) while that of Pi. caribaea showed deterioration (DI = –358).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se exotic pine plantations can significantly and negatively influence soil properties. By contrast,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adoption of indigenous species in plantations, or natural regeneration, can improve soil quality.  相似文献   
110.
坡耕地退耕还林后的植被恢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生态公益林建设是坡耕地恢复森林植被最重要的模式 ,但对退耕还林后的植被恢复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却很少报道。本文选择在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中普遍发展的桤木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 ,对其植被恢复特点和规律进行了探讨。1 试验地概况选择坡耕地退耕还林后形成的桤木 (Alnuscremastogyne)生态林和弃耕 1年形成的杂草群落为研究对象。试验地位于四川西缘山地区的天全县境内 ,东经 10 2°4 5′ ,北纬 30°0 3′ ,海拔 80 0m ,坡度 2 6° ,坡向西北 ,坡位中部 ,母质为砂岩风化物 ,土壤类型为紫色土 ,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年平均降雨量 173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