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4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74篇
林业   57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10篇
  245篇
综合类   474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92篇
畜牧兽医   316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炭添加量(质量分数为0、2%、5%)对铜胁迫(300 mg·kg~(-1))下红壤地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苗期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可溶性蛋白含量及丙二醛含量(MDA)的影响。结果表明:铜胁迫下油菜叶片的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有所降低,SOD、CAT、POD、MDA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增加;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油菜叶片的叶绿素a、b及总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油菜叶片的SOD、CAT、POD、MDA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均呈一定的下降趋势。综合来看,施加生物炭有利于提高红壤地铜污染(300 mg·kg~(-1))中油菜苗期的叶绿素含量,减缓铜胁迫的毒害作用,从而有利于维持油菜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42.
为探讨HA、金属Cu2+以及活性污泥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了在HA存在下,不同吸附时间、pH值、Cu2+质量浓度以及温度对活性污泥吸附Cu2+的影响,并从热力学、吸附前后活性污泥性状以及红外光谱等角度分析了活性污泥吸附Cu2+机理。结果表明,当活性污泥为2 g/L、HA质量浓度为50 mg/L、pH=6,Cu2+质量浓度为50 mg/L时,经过90 min达到吸附平衡,Cu2+吸附量为45.98 mg/L,吸附率达到91.96%。研究发现,HA可以削弱Cu2+对活性污泥的毒性,活性污泥吸附Cu2+主要依靠氢键力和偶极间力,而多糖类、脂类C-O及苯环C-H等官能团在吸附过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3.
刘艳  姚延梼 《中国城市林业》2015,13(2):20-23,26
以晋北朔州市应县多年生柽柳地盐碱土为研究对象,按土壤深度和行间变化采集土壤样品,运用数理统计方式分析土壤基本情况,探讨盐碱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试验地内,样地含水率较大,pH值为9.56,为极强碱性土质;土壤有效铜含量与电导率之间存在正相关,但并不显著;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柽柳地土壤pH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电导率、含水率均表现为逐渐上升;在远离植株的过程中,pH值和电导率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含水率逐渐下降。应县盐碱地土壤有效铜含量属于高等水平,积累现象明显,且有效铜含量会随着距离植株远近而变化,却不会随着土壤深度的变化而变化。试验得出,柽柳种植对降低盐碱度有一定效果,经过种植柽柳的盐碱土盐分明显低于对照,柽柳根系分布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土壤盐碱性。  相似文献   
144.
以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unther)为研究对象进行96h的急性毒性试验,探究甲醛和硫酸铜处理后半滑舌鳎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实验结果表明,甲醛处理48h、96h后半滑舌鳎的LC50分别为375.68mg·L-1、351.74mg·L-1,SC为35.174mg·L-1;硫酸铜处理48h、96h后LC50分别为2.81mg·L-1、2.58mg·L-1,SC为0.258mg·L-1。  相似文献   
145.
在开放式空气O3浓度增加(FACE)平台下,采用盆栽试验,初步研究了O3浓度升高后麦田重金属Cu的生物有效性变化以及对各生长阶段小麦叶片生理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ACE条件下,小麦地上部对Cu的吸收相比于正常大气对应组有增加的现象;与正常大气对应组相比,FACE条件下土壤中有效态Cu的含量也有所增加;随着小麦的生长发育,FACE圈小麦叶片内的MDA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O3升高铜污染组的小麦叶片内MDA的含量最高;与正常大气对照组相比,O3升高铜污染组的小麦叶片SOD酶和POD酶比较敏感,在分蘖期其活性受到诱导,但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抗氧化系统的各个酶的活性逐渐受到抑制。O3加剧了Cu对小麦的牛理胁迫.增加了Cu的牛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6.
采用以体数、鲜重和叶绿素为测试指标的浮萍生长抑制试验(ISO20079),评价了Cu和乙草胺单一和复合污染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cu和乙草胺单一污染对浮萍上述指标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Cu的毒性大于乙草胺。Cu和乙草胺对浮萍的联合毒性作用与浓度组合及暴露时间密切相关:当采用浓度1:1进行试验时,暴露时间为24h的相加指数(AI)为0.057,联合毒性为相加作用;暴露时间为48、96、168h的AI分别为0.193、0.509、0.783,为协同作用。而当采用毒性1:1进行试验时,暴露时间为24h的AI为-0.163,为拮抗作用;48h的AI为0.029,为相加作用;96、168h的A1分别为0.471、0.585,为协同作用。总的来说,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联合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7.
采用模拟湿地盆栽试验,研究了姜花在Cu胁迫下的积累、分布、化学形态和富集能力。结果表明:(1)姜花对Cu的积累能力随Cu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各部位对Cu的积累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当Cu处理浓度≤150mg·kg。时,其积累能力表现为根〉叶〉茎;当Cu处理浓度≥200mg·kg。时,其积累能力表现为叶〉根〉茎。(2)Cu在姜花叶片细胞中的分布具有选择性,其主要分布位点为细胞可溶性部分和细胞壁部分,而在细胞器中Cu的含量较低。(3)Cu在姜花根、茎和叶中赋存的化学形态有明显差异。在根部,Cu的化学形态主要以乙醇提取态和水提取态为主;在茎部,Cu均以氯化钠提取态为主;而叶部Cu主要以活性较低的氯化钠提取态、醋酸提取态和盐酸提取态存在。(4)姜花对Cu具有一定的富集能力,但富集能力不强,当Cu浓度达到400mg·kg^-1以上时,姜花植株便出现了较明显的毒害症状并随之死亡,因而姜花尚未达到超富集植物的标准。可见,姜花在Cu胁迫下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分布选择性和富集能力,将其运用于湿地Cu污染修复中,将极大地缓解重金属Cu污染给环境带来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8.
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在Cd、Cu胁迫下生长响应及其对Cd、Cu的耐性、吸收和累积特征。结果表明,在Cd处理浓度≤60 mg.kg^-1和Cu处理浓度为≤600 mg.kg^-1时,紫苏株高和根长均随处理浓度提高而增加,此后则随处理浓度增加胁迫作用渐趋明显。植株地上部和根部Cd的最高含量分别是331.51和991.14 mg.kg^-1,Cu的最高含量分别为228.65和2 030.63 mg.kg^-1。植株地上部Cd和Cu的最大富集量分别为66.70和36.52μg.plant^-1。植株Cd、Cu富集系数分别为2.59-15.42和0.14-1.24,迁移系数分别为0.35-1.44和0.07-0.56。因此,该植物可用于Cd、Cu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9.
森林土壤表层土的生态毒性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 MENCH  C. BES 《土壤圈》2009,19(2):143-155
A series of 9 soil samples were taken at a timber treatment site in SW France where Cu sulphate and chromated copper arsenate (CCA) have been used as wood preservatives (Sites P1 to P9) and one soil sample was collected at an adjacent site on the same soil type (Site P10). Copper was a major contaminant in all topsoils, varying from 65 (Soil P5) to 2600 mg Cu kg-1 (Soil P7), exceeding background values for French sandy soils. As and Cr did not accumulate in soil, except at Site P8 (52 mg As kg-1 and 87 mg Cr kg-1) where CCA-treated posts were stacked. Soil ecotoxicity was assessed with bioassays using radish, lettuce, slug Arion rufus L., and earthworm Dendrobaena octaedra (Savigny).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s in lettuce germination rate, lettuce leaf yield, radish root and leaf yields, slug herbivory, and earthworm avoidance. An additional bioassay showed higher negative impacts on bean shoot and root yields, Rhizobium nodule counts on Bean roots, and guaiacol peroxidase activity in primary Bean leaves for soil from Site P7, with and without fertilisation, than for soil from Site P10, despite both soils having a similar value for computed free ion Cu2+ activity in the soil solution (pCu2+). Beans grown in soil from Site P7 that had been fertilised showed elevated foliar Cu content and phytotoxic symptoms. Soils from Sites P7 (treatment plant) and P6 (storage of treated utility poles) had the highest ecotoxicity, whereas soil from Site P10 (high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had the lowest. Except at Site P10, the soil factor pCu2+ computed with soil pH and total soil Cu could be used to predict soil ecotoxicity.  相似文献   
150.
高剂量铜对仔猪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08头体重为(15.8±1.34)kg杜长大仔猪按饲养试验要求分为2组,分别饲喂添加5mg/kg和250mg/kg的铜(CuSO4)的相同饲粮。试验预试7天,正试48天。饲养试验结束后,颈静脉采血制作血清,测定血清SUN等血清常规指标和GH、Gastrin等血清激素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高铜使仔猪平均日增重提高13.04%(P<0.01),平均日采食量提高9.9%(P<0.01)。血清中GH、Gastrin浓度分别提高28.32%(P<0.01)、29.25%(P<0.01),皮质醇浓度降低了8.71%(P=0.14),IGF-1浓度有升高的趋势(P>0.05)。血清尿素N(SUN)浓度降低9.67%(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