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4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74篇
林业   57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10篇
  245篇
综合类   474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92篇
畜牧兽医   316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论述了电液伺服振动台在电解铜打包生产线应用的可行性,电液伺服振动台与机械振动台、电气振动台相比的优点以及它的工作原理和振动台整个系统的建模。  相似文献   
102.
选用35日龄杜施杂1代断奶仔猪40头,随机分成4组进行高铜及补硒试验.结果表明,Cu 125 ppm+Se 0.3 ppm(Ⅱ组)效果最佳,日增重比 Cu 4.36 ppm+Se 0.3 ppm(Ⅰ组)约提高15.9%(P<0.05);全期耗料较Ⅰ组下降12.6%.Cu 250 ppm+Se 0.3 ppm(Ⅲ组)与Ⅰ组的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耗料较Ⅰ组下降8.0%.但Ⅱ组与Ⅲ组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补 Cu250 ppm 不加 Se(Ⅳ组)与Ⅲ组相比,日增重约减少27.2%(P<0.01),耗料则较Ⅲ组高23.7%.屠体组织切片观察表明,添加高剂量铜(125或250 ppm)对机体组织均不产生病变,但各组的骨骼肌纤维粗细与十二指肠杯状细胞大小有明显的不同,均为Ⅱ>Ⅲ>Ⅰ>Ⅳ.  相似文献   
103.
红黄壤、黄棕壤、砂姜黑土三类不同性质的土壤,用9个磷(P)水平(0-150ppm,均以P_2O_5计算).分别处理15天及30天.结果发现,几乎在所有P水平处理下的土壤,其有效锌(Zn)前15天表现抑制,含量低于本底值;30天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升,似乎受到促进,但因土质、pH值、本底Zn含量的不同,差异较大. 红黄壤的有效Zn含量与P水平在前15天呈极显著直线负相关,而黄棕壤和砂姜黑土则呈极显著直线正相关;30天后,红黄壤回升到2-3ppm,相关性不显著,而黄棕壤和砂姜黑土则呈显著直线正相关.三种土壤的有效铁(Fe)含量,无论是15天和30天,均与P水平呈极显著的直线负相关,即表现抑制.有效铜(Cu)含量,在红黄壤和砂姜黑土,前15天以任何P水平处理均降到临界值以下,表现抑制;30天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升,略高于临界值,在黄棕壤,前15天呈极显著直线正相关,30天后则相关性不显著,其含量均高于本底值,表现促进,但低于临界值,属严重缺Cu.  相似文献   
104.
研究了氯化铜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体外受精胚胎发育潜力的影响。培养液中铜的浓度以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培养液中铜的浓度为0(对照组)、0.46和0.68 mg·L-1。结果表明,试验组在卵母细胞成熟和受精卵发育至2细胞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桑椹胚和囊胚的发育率(P<0.05)。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的0~22 h、受精卵培养的0~48 h、48~96 h、96~144 h和144~192 h,0.46 mg·L-1试验组培养液中铜浓度分别下降了4.3%、8.7%、26.0%、28.3%和30.4%,0.68 mg·L-1试验组培养液中铜浓度分别下降了2.9%、7.4%、23.5%、25.0%和27.9%。培养液中铜对牛早期胚胎培养至桑椹胚和囊胚有重要的作用,早期胚胎发育48 h后对培养液中微量元素铜的需求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5.
铜对小麦幼苗的毒害和钙的解毒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重金属铜对小麦幼苗根系和叶片生理生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钙对铜所造成的毒害的缓解或恢复作用。结果表明,低浓度铜处理对小麦幼苗生长没有明显伤害现象,但随着铜浓度的增加,可造成小麦叶片和根系的相对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增大,小麦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添加钙对铜所造成的毒害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钙可减少铜所造成的小麦叶片和根系的相对膜透性和MDA含量的增加,提高小麦根系活力,但对铜所造成的叶绿素含量的降低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研究表明水稻田土壤中藻类种群丰富,其中蓝藻11属、硅藻5属、绿藻7属、裸藻1属,数量上以蓝藻占优势,硅藻次之,绿藻、裸藻很少。经重金属铜、镍、铅、锌分别处理的土壤样品藻类数量变化很大,在低浓度时起促进作用,高浓度时起抑制作用,其临界值为铜10mg·kg~(-1),锌100mg·kg~(-1),镍>100mg·kg~(-1)。多种金属混合总体毒害增加,但铜、铅、毒害呈减弱趋势。除铜以外,这些重金属对藻类种群结构未有剧烈的影响,但铜在高浓度时对蓝藻的抑制作用比对硅藻的抑制作用强烈。  相似文献   
107.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氯化物KCl、NH4Cl、MgCl2、CaCl2和FeCl3作为添加剂对土壤中铜的活性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各种添加剂都可增加土壤中水溶态和交换态铜含量以增加土壤铜的活性,且随着投加的氯化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FeCl3对土壤铜的活化能力最强,而KCl对土壤铜的活化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108.
同步检测了126例对正常产妇及其产生儿,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和红细胞铁、锌、铜含量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和红细胞铁。结果:(1)血清铁蛋白≥14μg/L的产妇,其婴儿脐血清铁蛋白高于母亲血清蛋白〈14μg/L的婴儿,但两组婴儿的血红蛋白,血清铁,红细胞的及红细胞铁蛋白含量相近。(2)婴儿脐血清锌高于母血,而红细胞锌则低于母血;(3)婴儿脐血清铜显著低于母血,而红细胞铅则高于母血。  相似文献   
109.
含氮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对铬离子和铜离子的去除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以稻壳为骨架材料制备含氮纤维的方法及其对重金属离子Cr(Ⅵ)和Cu ̄(2+)的去除条件、吸附容量及再生情况.结果表明:制备的这种含氮纤维素对Cr(Ⅵ),Cu ̄(2+)等高子有很好的吸附能力.当pH=2.5时,对Cr(Ⅵ)的动态饱和吸附容量为34.217mg/g(干基);pH=6时,对Cu ̄(2+)的吸附容量为10.611mg/g(干基).分别用10%的氢氧化钠和5%的氨水溶液洗脱可以再生,它是一种较为新型、高效、价廉的重金属离子吸附剂.  相似文献   
110.
铜矿区重金属污染分异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江西德兴铜矿、安徽铜陵铜矿和江苏九华铜矿的矿区典型污染土壤现状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铜矿区环境现状,提出了一些可能对策的建议。研究发现,3个矿区典型污染土壤各自表现出不同的污染状况。三个铜矿尾矿砂中铜含量超标,其高低次序为德兴铜矿>铜陵铜矿>九华铜矿,而锌含量顺序依次为铜陵铜矿>九华铜矿>德兴铜矿。矿区周围土壤以铜污染为主,锌有部分超标情况发生。同时,在矿区典型土壤生长的作物中,铜、铅、锌、镉都有超标的情况,部分作物重金属含量超过食品卫生标准达10—20倍之多。被调查的多种植物中也存在重金属含量过高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