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91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646篇
林业   52篇
农学   1863篇
基础科学   198篇
  1018篇
综合类   3846篇
农作物   1460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120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209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311篇
  2015年   306篇
  2014年   426篇
  2013年   600篇
  2012年   534篇
  2011年   602篇
  2010年   488篇
  2009年   560篇
  2008年   560篇
  2007年   535篇
  2006年   491篇
  2005年   453篇
  2004年   337篇
  2003年   238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潮棕壤0-100 cm深度6个土层土壤交换性阳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耕作相比,免耕使土壤表层pH显著增,.而电导率下降;同时,免耕增加了表层土壤可交换性K~+含量,降低了可交换性Na~+含量,但对可交换性Ca~(2+),Mg~(2+)和阳离子交换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可交换性K~+与土壤养分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而可交换性Na~+,Ca~(2+),Mg~(2+)和阳离子交换量与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2.
用7个籼稻恢复材料与美A测配,观察杂种F1的表现。结果表明,所配的7个组合米质都比博优253提高1-2个档次,4个组合比博优253增产5%以上,6个组合的生育期比博优253短。  相似文献   
53.
以27份不同基因型水稻为供试材料,从中筛选出5个氮高效基因型和8个氮低效基因型,通过对氮高效基因型和氮低效基因型的氮素吸收效率和生理利用效率的对比,发现氮高效基因型的氮素吸收效率远远高于氮低效基因型的,而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则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因此,认为影响水稻氮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其氮素吸收效率。  相似文献   
54.
The interactions of water management and nitrogen fertilizer on nitrogen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were studied in rice with Wuxiangjing9 (japonic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itrogen uptake and re-maining in straw increased and the percentage of nitrogen translocation (PNT) from vegetative organs, nitro-gen dry matter production efficiency (NDMPE) and nitrogen grain production efficiency (NGPE) decreasedwith nitrogen increasing. The nitrogen uptake and NGPE decreased when severe water stressed. However, ricenot only decreased the nitrogen uptake but also increased the PNT from vegetative organs, NDMPE and NGPEwhen mild water stressed. There were obvious interactions between nitrogen fertilizer and water management,such as with water stress increasing the effect of nitrogen on increasing nitrogen uptake was reduced and thaton decreasing NDMPE was intensified.  相似文献   
55.
稻田杂草过分依赖除草剂,使杂草抗药性增强,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笔者通过田间试验表明,水稻种植早期撒施浮萍、稻糠对稻田单、双子叶杂草有较明显的生态控制作用,稻糠对杂草的株防效和总鲜重防效可达50%以上,但控制时间较短,对晚发双子叶杂草的抑制作用有限。相较之下,浮萍持效期更长,对单、双子叶株防效和总鲜重防效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56.
“延糯 1 1”是 1 992年延边农业科学研究院旱田研究所选育而成的早熟青食糯玉米杂交种 ,其支链淀粉含量为 99.6%,品质佳 ,具有香、甜、软、糯的特点 .于 1 999年 3月经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定为青食玉米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57.
4种农药对水稻籽粒生长模型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稻田常用的4种农药对水稻籽粒充实的影响。于水稻破口期一次性标记200个稻穗。后每隔4d每小区取回20个稻穗烘干。每稻穗分别摘取10粒强势粒和弱势粒,去壳称重,计算百粒米重。根据籽粒生长模型,计算起始生长势R0,旺盛生长期△t,旺盛生长期内干物质累积生长量GT,最大生长速率Vmax及饱和生长量K。结果表明,强弱势粒的所有上述参数均受到农药处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吡虫啉2个剂量(有效成分22.5gha-1、45gha-1)处理GT、K值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10.68%、0.59%和8.79%、8.66%。高  相似文献   
58.
水稻高产、优质和氮高效协同的氮素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粳稻‘新稻18号’为试验材料,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0、232.5、255.0、277.5、300.0、322.5和345.0kg/hm2纯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明确高产、优质和氮高效协同的适宜氮素水平。结果表明,随氮素水平提高,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和氮肥吸收利用效率均呈先增后降趋势。施氮量为255.0kg/hm2纯氮处理下,产量最高为9 878.11kg/hm2,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较高,分别为84.81%、72.85%和66.94%,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较低,分别10.00%和2.86%,氮肥吸收利用效率较高,为41.34%。低氮肥和高氮肥处理,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效率相对较低。说明,在适宜的氮肥水平下,水稻高产、优质和氮高效可达到协同一致。  相似文献   
59.
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N、P、K肥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粘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肥施用量增加,直链淀粉含量、最高粘度和崩解值下降,消碱值和回复值上升。增施P肥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不明显,对最高粘度、崩解值、消碱值和回复值影响效用,供试品种间变化趋势存在差异。K肥施用量增加,各品种均表现出直链淀粉含量、最高粘度、崩解值上升趋势,消碱值和回复值呈下降趋势。对NPK肥,不同品种反应程度不同,品种与N、P、K之间,N、P、K三者之间都存在互作效用。减少N肥用量,适量增施K肥有利于稻米食味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60.
发展长江中游玉米生产是解决本区域玉米产需矛盾的根本途径。近年来随着长江中游玉米的快速发展,该地区出现了春玉米–晚稻、双季玉米和早稻–秋玉米等新型的一年两熟制种植模式,为探明其适应性和实用性,2013—2014年在湖北省武穴市设置了传统种植的双季稻(对照)、春玉米–晚稻、双季玉米和早稻–秋玉米共4种两熟制种植模式,分析比较其周年产量及光、温、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春玉米–晚稻和双季玉米周年产量显著高于早稻–秋玉米和双季稻。与双季稻相比,春玉米–晚稻周年产量、光能生产效率、光能利用率、积温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分别提高18.3%、14.1%、23.4%、16.4%、37.2%和44.3%,双季玉米分别提高了13.5%、8.1%、26.1%、11.4%、88.8%和37.8%。春玉米其产量、积温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两年平均比早稻分别高出30.6%、29.5%、57.2%和96.1%,而秋玉米和晚稻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不同玉稻模式周年产量差异主要源于第一季春玉米和早稻产量的差异。可见,春玉米–晚稻和双季玉米是适宜在长江中游推广的两熟制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