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65篇
林业   83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28篇
  194篇
综合类   323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78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大庆地区湿地现状及生态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湿地在大庆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阐述大庆地区湿地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加大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和政策执行度、控制湿地污染,治理污染湿地、引入清洁水源,保障湿地生态用水、增设湿地保护区和综合治理示范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湿地管理体制、加强湿地的研究工作、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和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七个方面提出了大庆地区湿地的生态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722.
[目的]探讨施磷对杂交棉氮磷钾养分积累的影响.[方法]研究施磷量0、75、150和225 kg/hm2对膜下滴灌杂交棉植株氮磷钾养分积累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施磷可促进杂交棉植株对氮磷钾素的积累,同一生育时期,氮磷钾累积量均随施磷量增加而提高,氮磷钾素累积总体呈P2>P3>P1>P0趋势,杂交棉植株磷素累积随生育期延长而降低,磷素累积总体呈增长趋势,施磷对杂交棉磷素累积差异显著.[结论]在试验条件下,杂交棉的施磷量在150 kg/hm2时最有利于氮、磷、钾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723.
Orthogonal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for high grade gray water treated by combinational technique of coagulation sedimentation and constructed wetland. With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 of coagulation sedimentation pre treatment, it is shown that the regression equations relating to effluent BOD5, cubage loads(Nv), temperature(T) and PAC addition dosage(ρ) is BOD5=2.05Nv-0.41T-0.82ρ+38.9. For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 of constructed wetland post treatment, it is shown that the regression equations relating to effluent BOD5, cubage loads(NA), and temperature(T) is BOD5=1 190 NA-0.32T+12.2. Based on the two orthogonal regression equations, combined with reclaimed water quantity requirements in different seasons in buildings, an investment optimization model of combinational technique wa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model, the reasonable scale of the reclaimed water treatment systems can be determined and treatment efficacy can be well predicted.  相似文献   
724.
农业面源污染是引发湖泊、河流水域富营养化的一个主要原因,人工湿地被认为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但同时存在占地面积大,没有粮食生产力的问题.水稻田作为环境友好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可以减少流入水体的农业面源污染物.作者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垄作、平作以及在不同施肥水平下,稻田生态系统对外源污水中N的消纳效果.结果表明:全N(TN)浓度为15 mg/L(其中NH4+ N13.5 mg/L,NO3- N1.5 mg/L)的污水加入3 d后,稻田田面水中NH4+ N浓度平均降低了93%,垄作和平作没有显著差异.各处理NO3- N浓度在灌水后均迅速上升,3 d后达到峰值,平均为9.1 mg/L;7 d后垄作NO3- N浓度平均降至6.8 mg/L,平作为3.5 mg/L;14 d后平均降至1.4mg/L,不同耕作处理与施肥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田面水中有机氮(ON)含量均在污水加入1 d后达到峰值,完全施肥处理下田面水中有机氮(ON)含量为11.6 mg/L,显著高于减量施肥处理的浓度(4.3mg/L),说明稻田田面水中的N主要来自施肥.完全施肥处理下田面水中N含量在淹水后的初期高于减量施肥的处理.但两周后肥料处理的差异不显著.说明施肥淹水后的前两周对控制流入水体的N是关键时期.研究表明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在1周以内就可以有效控制污水中的无机态N.  相似文献   
725.
人为活动影响下陆地生态系统退化对于土壤碳库损失的影响规模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在青海省三江源区选择了8个高寒草甸典型样区,划分4种不同退化程度样地(原生植被、轻度退化、重度退化、极度退化),收割法采集地上部植物生物量,10 cm等深度采集表土土壤样品,分析了地上生物量、可食牧草生物量以及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地上生物量和饲草生物量均表现强烈下降的趋势,但后者的下降幅度更大,在极度退化下损失达99%.研究区内高寒湿地土壤的表土有机碳含量出现极大的变异性,随退化程度的加剧而呈显著下降.与原生植被下相比,轻度退化、重度退化和极度退化下0~30cm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平均降低了25%、44%和52%.这种损失固然与地上部生物量下降有关,有机碳分层系数显示土壤侵蚀也是重要因素.估计退化下土壤有机碳平均下降36tC·hm~(-2),累积退化下表土有机碳损失可能在200TgC以上,保护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对于三江源区土壤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库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26.
4种湿地植物的生理性状对人工湿地床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野外调查分析了4种常见湿地植物的最长根长,根系体积,植物密度,植株的氮、磷和锌含量等对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人工湿地设计和人工湿地使用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长根长以美人蕉为最长(43.73 cm),芦苇其次(32.50 cm),黄花鸢尾最短(12.57 cm);根系体积以美人蕉最大(66.72 cm3),芦苇其次(17.42 cm3),黄花鸢尾最低(4.70 cm3);密度以芦苇最高(257株·m-2),美人蕉其次(61株·m-2),茭白最低(54株·m-2);单位面积上芦苇、美人蕉、茭白和黄花鸢尾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是4.27、2.12、0.94和O.78 kg·m-2.相应地,单位面积上植物地上部分对氮、磷和锌的吸收量以芦苇最高,美人蕉其次.黄花鸢尾最低.不同植物对人工湿地的使用寿命没有显著影响,但植物的最长根长和密度可作为人工湿地基质深度设计和植物数量配置的依据.  相似文献   
727.
包头南海湖沉积物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包头南海湿地的有机碳分布特点及碳库稳定性,以南海湖沉积物有机碳为研究对象,利用活性有机碳及其占总有机碳比例,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碳库稳定性。结果表明:有机碳含量在垂向总体呈现随沉积物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总有机碳含量在3.96~28.35 g·kg~(-1)之间,平均值为13.11 g·kg~(-1),活性有机碳含量在1.16~16.47 g·kg~(-1)之间,平均值为6.12 g·kg~(-1),活性有机碳含量占总有机碳含量的34.19%~54.64%。变异系数均在10%~100%之间,属中等变异,0~10 cm层、10~20 cm层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峰值集中在0~10 cm层,在8.91~28.35 g·kg~(-1)之间,平均值为16.52 g·kg~(-1),活性有机碳含量整体所占比例较大,有机碳易受到干扰,碳库稳定性较低,但整体以惰性有机碳含量为主,亦属稳定碳库;水平分布总体呈现从湖心向四周逐减的规律,但进水口和芦苇区的有机碳含量较高,活性有机碳以湖心为最高,总有机碳含量越高,活性有机碳含量也越高,湖心小岛处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含量的44.16%,湖心处为43.47%,但芦苇区总有机碳含量最高,而活性有机碳含量却较低,活性有机碳含量占总有机碳含量的39.78%,以稳定的惰性有机碳为主,属稳定碳库,表明芦苇对碳库稳定较为有利。研究表明,沉积物碳库稳定性受芦苇区和人为活动影响,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碳库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728.
Overuse of antibiotics has become a serious ecological problem worldwide.There is growing concern that antibiotics are losing their effectiveness due to an increased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bacteria.During the last twenty years,consumption of antibiotics has increased rapidly in China,which has been cited as one of the world's worst abusers of antibiotics.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tate of antibiotic contamination in China's three major rivers (the Yangtze River,Yellow River,and Pearl River) and illustrates the occurrence and fate of antibiotics in conventional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WWTPs).The analytical data indicate that traditional WWTPs cannot completely remove these concerned pharmaceuticals,as seen in the larg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Kd) and the uneven removal efficiency of various types of antibiotics.Although constructed wetlands (CWs) offer a potential way to remove these antibiotics from water supplies,knowledge of their mechanisms is limited.There are four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CWs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antibiotics in water supplies,the types and configurations of CWs,hydraulic load rates,substrates,and plants and microorganisms.Further researches focusing on these factors are needed to improve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antibiotics in CWs.  相似文献   
729.
造纸废水灌溉对湿地土壤和芦苇中总磷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沈阳农业大学综合试验场内构建小试装置模拟辽河口天然芦苇湿地,对不同生育期湿地土壤和芦苇总磷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废水灌溉条件下湿地土壤总磷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废水质量浓度灌溉条件下,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总磷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5~10cm土层中总磷含量最高。废水灌溉组土壤总磷含量在土层剖面分布规律为0~55~1020~4040~6010~20cm。废水质量浓度为300mg/L处理的土壤总磷含量变化量最大,175mg/L处理最小。芦苇总磷含量随生长期变化趋势为成熟期拔节期抽穗期展叶期发芽期。灌溉组芦苇中总磷含量高于对照组,总磷含量在芦苇内的分布特征为:茎叶根穗。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总磷、总氮、有机质及芦苇总磷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总磷与pH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730.
洪泽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泽湖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江苏省湿地生态系统重点保护区域,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可为苏北经济发展带来新契机.在对洪泽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条件分析基础上,总结洪泽湖湿地的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洪泽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