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06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26篇
  42篇
综合类   322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高等学校要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就必须要准确把握科学人才观的深刻内涵,牢固树立和坚决落实科学人才观,转变传统的人才考核、培养、选拔、发展与使用机制,更新观念,改善和优化人才成长、发展空间,使各类人才的活力竞相迸发,从而实现人才强校战略。  相似文献   
42.
社会法的研究是近年法学研究的热点,但到底什么是社会法?社会法的体系有哪些?各国学者从不同的视角研究,得出不同的观点和结论。在目前我国,如何构建社会法体系,完善我国的社会立法是一个急迫的问题。本文将从对社会法概念的界定入手,并从各国社会法体系的借鉴分析中,进而构建我国的社会法体系。  相似文献   
43.
本文将西方哲学与古典中国哲学所重视的方向做比较。我们发现,除了墨家之外,中国古典哲学不那么重视定义,反而重视成语的使用以及思想家的高智灵感,知道在某场合中如何使用适当的语言来诠释。西方哲学重视系统的传统与印欧系语言有密切关系。西方哲学重视某物的单独存在,中国哲学则重视物与物之关连;西方追求某物的明确定义才讲它与万物的关系,中国哲学则从流动的道或太极图把物与物的彼此互相关系当作某物的不能缺乏的因素。不过,近代西方哲学已不追求定义与系统,同时张岱年先生与其它中国哲学家愿意使用定义和系统来诠释中国哲学。中西方哲  相似文献   
44.
近年中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可谓史无前例,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客观地存在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解决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切实实践科学发展观,实行“以人为本,全 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统筹各项建设,才能保证高职院校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5.
从符号学和语义学的角度探讨了词汇习得的策略,把词汇习得过程分为3个阶段:词汇-概念阶段,词汇-语法阶段和词汇-语境阶段,指出词汇习得不能脱离该词所标志的外部世界,也不能独立于语境之外.  相似文献   
46.
中国古代生态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方 《经济林研究》2001,19(2):27-28,64
本文从天人合一,天地的客观性与规律性、天地之演化三个方面研究和论述了中国古代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47.
Quantifiable Technique for Product Definition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近年来,我国水果种植业发展十分迅速,总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但是,一种奇怪的现象一直困扰着水果市场,一方面农民卖果难;另一方面水果出口数量发展缓慢,国内市场终端的水果质量也不尽人意。除了某些水果品种过时、栽培技术有待改进外,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水果物流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提高我国水果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改善我国水果市场终端的商品品质,减少水果采后物流中的损耗是摆在水果研究人员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几种有代表性水果的物流现状进行概述,并就目前水果物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1红富士苹果1.1主…  相似文献   
48.
论述了绿色食品的定义符合科学发展观;山西省绿色食品的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为促进山西省绿色食品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措施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49.
青檀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檀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李金昌,王秀滨,邢示辉(安徽省泾县水电局,242502)青檀耐旱、耐瘠、适应性强,在黄红壤侵蚀区生长良好,其根系发达,固土效果显著,树皮是生产宣纸的主要原料,经济价值高,枝干可用于细木加工,枝条尾稍可作薪柴。栽培实践证明,在南方...  相似文献   
50.
Forest biodiversity is highly linked with the occurrence of certain forest development phases (fdp) within the forest life cycle. Generally, the disintegration phase provides the highest biodiversity.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was to test different existing forest life cycle assessment approaches aiming at developing a common reliable fdp assessment method. We tested and compared three approaches to record fdp in beech, mixed beech and spruce forests, in managed and unmanaged forests, and in four different plot sizes ranging from 125 to 2000 m2. The main results of the fdp comparison are as follows:
(1)
In approximately two thirds of the cases the three considered methods did not yield a corresponding fdp record.
(2)
Generally, the larger the plot sizes, the larger the average fdp deviation in forest reserves.
(3)
The fdp deviation is stronger in beech or spruce dominated forest reserves than in mixed beech forest reserves.
(4)
Plots of 500 m2 show most distinct numbers of microhabitats corresponding to the fdp sequence within the forest life cycle.
(5)
Furthermore, the managed forests mostly show lower fdp deviation than the forest reserves.
One approach resulted in the most differentiated portrayal of the studied forest structures compared to the other two as shown by the facts that, (a) the studied forests are seen to be divided up into more fdp than when applying the other two methods, and that (b) the dominant fdp changed depending on the forest community and plot size reflecting different growth conditions and probabilities to meet large dimensioned trees during records, respectively, and (c) considering the distribution of microhabitats which are crucial for xylobiontic (saproxylic) organisms, this approach resulted in the assumed biodiversity patterns with increasing microhabitat numbers up to the disintegration phase thus it was used as a basis for the creation of an optimized fdp assessment method as a tool for common and standardized use in forest ecology and biodiversity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