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3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215篇
林业   75篇
农学   561篇
基础科学   98篇
  317篇
综合类   1345篇
农作物   182篇
水产渔业   334篇
畜牧兽医   201篇
园艺   152篇
植物保护   30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间作系统中作物种间距离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系统的生产力,因此,合理的种间配置是间作获得高产的前提。本研究总结归纳了2010年甘肃武威和2014年甘肃张掖的小麦/玉米、蚕豆/玉米间作系统玉米行距试验,旨在探明间作玉米在不同种植行距下对间作体系生产力的影响及玉米生长的差异。试验设置5个间作玉米的种植行距处理(D0:10 cm、D20:20 cm、D40:40 cm、D60:60cm、D80:80 cm),测定了作物产量、产量构成、生物量累积。结果表明:间作玉米行距变化对间作配对作物产量无显著影响,主要影响间作玉米产量;2010年,两间作体系间作玉米产量、体系混合产量、系统生产力(system productivity)均以D60最高,2014年均以D40最高;随玉米行距增大,系统生产力先增加后减小,拐点均出现在D60;玉米行距变化显著改变了玉米的穗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小麦/玉米体系,两年单株粒重峰值分别出现在D60(132 g·株~(-1))和D40(216 g·株~(-1));蚕豆/玉米体系均出现在D40,分别为158g·株~(-1)(2010年)和220 g·株~(-1)(2014年);不同行距处理下玉米共生期和单独生长期生长速率均存在差异,共生期各处理生长速率显著低于单独生长期,无论哪个时期,D40和D60处理的生长速率均占优。河西灌区小麦/玉米和蚕豆/玉米间作中玉米种植的最佳行距为40 cm和60 cm,此行距下间作系统可得到最大系统生产力。  相似文献   
82.
In recent decades, ambient gaseous pollution has increased due to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worldwide. The studies to evaluat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ambient pollutants on commonly grown food crops are still limited, especially in Asian countries like Pakistan.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measure the ambient pollutants in different sites of Faisalabad and their impact on growth and yield of wheat, mung bean and peas. Plants were grown in pots and placed at three sites named as control (Wire house of Government College University, Faisalabad), low pollution (LP) (Farm Area of Ayub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and high pollution (HP) (GT Chowk, Faisalabad) sites. Results showed that ambient ozone (O3) concentration was highest at HP site followed by LP site and was below AOT40 in control site. Ambient pollutants caused foliar injury in crops and decreased plant height, leaf area, biomass and grain yield. Pollutants caused a reduction in photosynthetic pigments,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and grain protein contents in all three crops. In conclusion, the ambient O3 level was highest at HP site, this current O3 level and other pollutants decreased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important food crops.  相似文献   
83.
本研究旨在探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不同脆化阶段的肠道菌群组成结构、血清酶活性及生长性能,进而衡量脆肉鲩形成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以期为脆肉鲩的健康养殖提供科学数据.脆化不同阶段(30、60、90和120 d)的草鱼,在脆化结束后转投喂人工配合饲料30 d(第150天),鉴定整个过程中草鱼肠道菌群组成、血清酶活性和生长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60~150 d蚕豆组草鱼体重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90~120 d蚕豆组草鱼头肾体指数(head kidney somatic index,HKBI)和肝体指数(hepatosomatic index,HSI)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150 d时蚕豆组草鱼肝体指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蚕豆组草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补体C3(第30天除外)活性均低于对照组的,在转投喂饲料后,3种血清酶活性均出现回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蚕豆组草鱼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芽胞杆菌属(Bacillus)和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等有益菌数量减少,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和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等条件致病菌数量增多.两组草鱼肠道核心菌群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本研究结果提示,随着脆化时间的增加,摄食蚕豆改变草鱼肠道菌群组成、抑制血清酶活性和生长性能,在转投饲料后其肠道菌群、血清酶活性及生长性能均有所改善.本研究结果对脆肉鲩的健康养殖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4.
深入研究不同类型的纳米颗粒对不同植物物种具有的独特效应,可提高有关纳米物质对植物安全与风险的认知水平。为了对纳米物质生物效应的深入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测定了室温(25℃)浸种培养后绿豆芽的叶绿素、过氧化物酶活性、根长、茎长、鲜重、干重、蛋白质等生理指标及其可食部分的锌含量。结果表明,nano-ZnO和Zn2+在较高浓度(50~1000mg.L-1)时均可抑制植物的生长,呈现出一定的植物毒性;相同浓度时,nano-ZnO较Zn2+更有利于绿豆芽的生长和其可食部分锌的富集。最有利于绿豆芽生长和锌富集的nano-ZnO浓度为50mg.L-1,而Zn2+浓度则为20mg.L-1。在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内(0~50mg.L-1),绿豆芽可食部分锌含量均小于国家食品锌标准含量值(20mg.kg-1)。可见,nano-ZnO可尝试应用于绿豆芽的农业生产活动,但在此之前须进一步开展其存在的环境、生态与人体健康风险研究。  相似文献   
85.
Common bean (Phaseolus vulgaris L.) proved to be very sensitive of low pH (4.3), with large genotypic differences in proton sensitivity. Therefore, proton toxicity did not allow the screening of common bean genotypes for aluminium (Al) resistance using the established protocol for maize (0.5 mM CaCl2, 8 μM H3BO3, pH 4.3). Increasing the pH to 4.5, the Ca2+ concentration to 5 mM, and addition of 0.5 mM KCl fully prevented proton toxicity in 28 tested genotypes and allowed to identify differences in Al resistance using the inhibition of root elongation by 20 μM Al supply for 36 h as parameter of Al injury. As in maize, Al treatment induced callose formation in root apices of common bean. Aluminium‐induced callose formation well reflected the effect of Ca supply on Al sensitivity as revealed by root‐growth inhibition. Aluminum‐induced callose formation in root apices of 28 bean genotypes differing in Al resistance after 36 h Al treatment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Al‐induced inhibition of root elongation and Al contents in the root apices.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was less close than previously reported for maize. Also, after 12 h Al treatment, callose formation and Al contents in root apices did not reflect differences in Al resistance between two contrasting genotypes, indicating a different mode of the expression of Al toxicity and regulation of Al resistance in common bean than in maize.  相似文献   
86.
通过对104份普通小麦(Tritium aestivum)及其近缘种属材料puroindolines蛋白(包括PinA和PinB)的初步研究,提出一种改进的Urea-SDS-PAGE凝胶系统用于此蛋白的分离和检测。结果表明,和普通的SDS-PAGE相比,可以清晰地分开PinA和PinB,分辨率较高,检测效果较好。改进的凝胶系统也可用于其它蛋白,特别是小分子量且等电点和分子量相近蛋白组分的分离和检测。在所分析的材料中,普通小麦的PinA和PinB蛋白变异较丰富,斯卑尔脱小麦(T.aestivum ssp.spelta)、密穗小麦(T.aestivum ssp.compactum)、西藏半野生小麦(T.aestivum ssp.tibeticum)和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中未发现变异;野生二粒小麦(T.turgidum var.dicoccides)、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elongamm)未检测出puroindolines蛋白。  相似文献   
87.
DEHP对土壤脱氢酶活性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华  林先贵  陈瑞蕊  尹睿 《土壤学报》2005,42(5):829-834
选用肥熟旱耕人为土(黄棕壤),设置了在土壤中施加100 mg kg-1 DEHP与不施加DEHP两个水平,盆栽试验研究了DEHP对土壤脱氢酶活性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以及植物在污染土壤中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施加DEHP显著抑制了土壤脱氢酶活性,30 d时与对照相比降低了约30%, 第60 d时尽管有缓慢的回升,但仍明显低于对照(p<0.05)。从BIOLOG反应的结果可以看出,DEHP也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McIntosh指数和均度均显著低于无污染的对照,说明DEHP的污染导致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下降。种植植物对土壤脱氢酶和微生物活性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DEHP的毒害作用,但并未消除DEHP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普通菜豆抗旱生理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盆栽试验,以抗旱性较好的品种跃进豆、260205和敏感品种奶花芸豆为试材,设置干旱和正常供水2种处理,测定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干旱胁迫下参试品种各性状及生理指标的变化及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干旱处理36 d,跃进豆和260205的根干重为总生物量的20.2%和20.6%,荚干重为总生物量的30.0% 和28.9%,而奶花芸豆的根干重和荚干重仅为总生物量的10.6%和17.1%,光合产物向根系和籽粒的有效分配与普通菜豆抗旱性关系密切;跃进豆在干旱胁迫后期的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增加 230.5%,而奶花芸豆的增幅仅为84.3%,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有利于CO2的有效扩散和高效固定;其他生理特性分析表明,抗氧化酶与光呼吸共同作用有效降低了膜脂过氧化程度,减少了叶片的损伤;脯氨酸和可溶性糖是普通菜豆主要的渗透调节物质,能够较好地保持自身叶片的水分平衡。普通菜豆抗旱性是多种生理调节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形态调节、气孔调节、渗透调节以及抗氧化能力的调节等。  相似文献   
89.
普通菜豆品种苗期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不同来源的普通菜豆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法,设正常供水和反复干旱2种处理,测定11项生理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理论进行苗期抗旱性指标筛选,通过加权抗旱指数(weighted drought-resistance index,WDI值)和抗旱度量值D(drought resistanc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values,D值)对供试材料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并通过聚类分析划分抗旱等级。结果表明,不同指标与综合抗旱指数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叶片相对含水量(0.7726)、PSII最大量子产量(0.7607)、叶绿素含量(0.7435)、反复干旱存活率(0.7341)、生物量(0.7329)、茎叶干重(0.7314)、根干重(0.7192)、气孔导度(0.7159)、根冠比(0.7092)、株高(0.7086)、叶面积(0.6910)。基于加权抗旱指数和抗旱度量值D的评价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不同材料的抗旱性排序大体一致。根据抗旱度量值D将供试材料分为高抗、中抗、敏感和高敏感4个级别,各占总数的10%、6%、58%和26%。综上所述,叶片相对含水量、PSII最大量子产量和叶绿素含量等10项指标可用于普通菜豆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加权抗旱指数与抗旱度量值D两种综合指标相结合能够提高鉴定结果的可靠性;50个参试普通菜豆品种中,白金德利豆、跃进豆、兔子腿、圆白菜豆和260205抗旱性强。  相似文献   
90.
不同基因型绿豆叶片光合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夏播区高产绿豆品种(系)冀绿2号、安9910和低产品种(系)赤峰绿豆、泰来绿豆为材料,对其衰老过程中开花节功能叶片的光合参数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豆开花后,随着叶片的衰老,各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叶质重表现出降低—增大—降低的变化趋势,同一时期不同开花节叶片的光合性能自上而下逐渐降低。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冀绿2号和安9910叶片功能期长,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降解较慢,生育后期仍具有相对较高的光合性能,这为其积累较多的光合产物提供了生理基础。进一步分析表明,绿豆产量与花后开花节叶片的平均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净光合速率又与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表明,在绿豆开花结荚期间,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功能叶片的光合生产能力,延缓叶片衰老,对籽粒产量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