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4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257篇
林业   706篇
农学   106篇
基础科学   82篇
  579篇
综合类   1263篇
农作物   81篇
水产渔业   287篇
畜牧兽医   238篇
园艺   188篇
植物保护   17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273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Current trait-based indices of soil fauna for assessing soil quality rely on extensive knowledge of life history traits for hyper-diverse groups. We look at the effects of clear-cut forest harvesting and subsequent wood ash application on the free-living nematode community using trait-based indices and body size spectra. We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body size is a unifying trait and that the body size spectra can be used to demonstrate changes in soil quality while overcoming taxonomic impediments. Undisturbed boreal forest floor soils were compared with clear-cut sites amended with zero, one-half calcium equivalent wood ash, equivalent calcium reintroduction, and twice calcium reintroduction. Total abundance, trait-based metrics for the Maturity Index, and two metrics of body size spectra were calculated. Nematode abundance was not a good indicator of soil disturbance, while traditional trait-based approaches (the summed Maturity Index) demonstrated predicted changes in community structure. Analysis of two types of body size spectra elucidated how the community had changed under disturbance, and revealed that smaller bodied organisms were lost under ash amended treatments compared to both clear-cut and undisturbed forest. Using the body size spectra for nematodes is a simple addition to current trait-based approaches that can supplement soil assessments for disturbance and quality without requiring taxonomic expertise.  相似文献   
132.
《兽医公共卫生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新型兽医人才培养要求。以《兽医公共卫生学》课程为例,对云南农业大学2届学生进行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结果表明,案例教学能显著地提高期末卷面成绩,学生对案例教学满意度较高,案例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现场认知感,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有利于提升《兽医公共卫生学》教学效果,为课程案例库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3.
在简述生态护坡的内涵、特征及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传统护坡对自然及人类生活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从稳定性、生态性、技术性和护坡栽种植物选择等方面,探讨设计生态护坡的原则和要点,展望此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4.
大兴安岭湖通河野生五味子药用资源保护区保护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物多样性,植物资源的珍稀性,经济价值、水源涵养、生态旅游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分析论述了大兴安岭湖通河五味子药用资源保护区内各种资源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35.
李明  李文祥  赵威山  周伟钿  步夏莲  吴山功  邹红  王桂堂 《水产学报》2023,44(11):119414-1-119414-21

寄生虫是水产养殖中最主要的病原类群之一,对鱼类苗种直至成鱼各个阶段的危害都十分严重。我国的鱼病学即是从鱼类寄生虫的研究发端并逐步发展起来的。本文从病原生物学、生态学、药物学、免疫学四个方面回顾了我国淡水鱼类寄生虫自新中国建立初期至今70年间 (1953年—2023年)的研究历程和已取得的成绩,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沿热点进行了展望。本文为从事鱼类寄生虫学以及水产其他相关研究的读者提供了关于中国鱼类寄生虫研究的历史、现在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动向等较为全面的素材。

  相似文献   
136.
刘凌冰  李世平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4):190-194,202
选择酒泉市作为研究区域,结合西部荒漠化地区的特点,利用PSR框架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计算土地生态安全值,对酒泉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动态评价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1年间酒泉市土地生态安全一直在敏感级别波动,生态问题显著。其中2002年土地安全状况最差,接近风险级别,2011年土地安全状况最好,接近良好级别。整体上酒泉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呈正向发展,人口增长率降低、环境污染负荷下降、农耕水平提高、社会经济增长等因素是土地状况改善的主因。  相似文献   
137.
本文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以生态学理论框架为依托,系统地总结了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生态学理念的渗透及运用,为城市生态园林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设计参考,同时得出我国生态园林的下一步工作重点要放在恢复生态学的应用上,并且要实现现代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要多学科、多角度共同协作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8.
针对目前高校课堂教学指导思想、手段、效果等存在的问题,本从“学”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提出使学生从传统课堂的被动学习过程,变为在教师引导下合理、有序的自主学习过程,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实现一种被广大学生所接受的“自愿、自主、自理”的课堂教学方法,该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为表现形式,以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自觉向深度和广度扩展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39.
我国木质林产品贸易与森林生态安全耦合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头在外”是我国林产品贸易的典型特征, 它意味着对国内和国外森林资源的大量消耗。木质林产品贸易和森林生态安全的协调是开放条件下实现我国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文中运用耦合理论研究1961-2010年我国木质林产品贸易和森林生态安全之间的协调问题, 结论认为:1)2004之前森林生态安全指数高于木质林产品贸易指数, 2005-2008年则低于木质林产品贸易指数, 1991年之后木质林产品贸易指数的波动幅度显著大于森林生态安全指数。2)1961-1999年森林生态安全指数与木质林产品贸易指数的协调状态在初级协调和勉强协调之间波动; 2000年之后二者的协调进入稳定阶段, 并在2003年由初级协调进入中级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140.
乌苏里江大麻哈鱼的溯河生殖群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9月10日~10月10日于乌苏里江大麻哈鱼(Oncorhynchusketa)生殖群体中随机取样904尾,研究其年龄与生长、体长体重组成、生殖力、成熟系数及肥满度等主要群体结构特征,并与历年群体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996年的生殖群体主要由2 ~4 龄个体组成,其中,3 龄大麻哈鱼占数量优势(743%),该年龄中的雌性数量多于雄性。雌性的性成熟年龄为3龄,而雄性更早些。在1 ~3 龄期间,雄、雌鱼的生长率相近,但达到4 龄时,雄性生长快于雌性。该生殖群体的个体体长平均为(640±296)cm,其中,60~65cm体长的个体占数量优势(315%),个体体重平均为(34±058)kg其中,3~4kg体重的个体占数量优势(442%)。计算表明,生殖群体的体重与体长呈显著相关。在55例雌性样品中,绝对生殖力为2296~6380粒,相对生殖力为03~160粒/g。绝对生殖力与鱼龄、体长、体重增长分别存在线性关系。雄性成熟系数为249~929,雌性为100~3316。这说明雄性成熟系数随体重增加而减少。雌性肥满度为09~101,雄性为102~117,说明肥满度随体长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