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01篇 |
免费 | 2742篇 |
国内免费 | 21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74篇 |
农学 | 464篇 |
基础科学 | 1232篇 |
626篇 | |
综合类 | 3846篇 |
农作物 | 284篇 |
水产渔业 | 1223篇 |
畜牧兽医 | 6009篇 |
园艺 | 92篇 |
植物保护 | 20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82篇 |
2024年 | 338篇 |
2023年 | 370篇 |
2022年 | 562篇 |
2021年 | 699篇 |
2020年 | 753篇 |
2019年 | 922篇 |
2018年 | 479篇 |
2017年 | 742篇 |
2016年 | 790篇 |
2015年 | 631篇 |
2014年 | 714篇 |
2013年 | 702篇 |
2012年 | 964篇 |
2011年 | 896篇 |
2010年 | 667篇 |
2009年 | 643篇 |
2008年 | 589篇 |
2007年 | 591篇 |
2006年 | 468篇 |
2005年 | 359篇 |
2004年 | 259篇 |
2003年 | 220篇 |
2002年 | 144篇 |
2001年 | 143篇 |
2000年 | 124篇 |
1999年 | 100篇 |
1998年 | 78篇 |
1997年 | 83篇 |
1996年 | 70篇 |
1995年 | 39篇 |
1994年 | 45篇 |
1993年 | 43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56年 | 6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利用PCR结合测序方法,在鲤(Cyprinus carpio)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基因内含子1和内含子2中各鉴定1个微卫星多态性位点,分别命名为intron1189和intron2310,这两个位点均以4碱基为重复单元.以黑龙江鲤(Cyprinus cario haematopterus,YL)(n=263)、德国镜鲤选育系(Cyprinus carpio L.mirror,JL)(n=229),及荷包红鲤抗寒品系(Cyprinus carpio var.wuyuanensis,HL)(n=255)为研究对象,评估了这两个位点不同基因型(频率>3%)与鲤4个生长时段(135 d、325 d、335 d和445 d)生长表型的关联.结果显示,2个位点在3个鲤群体中均表现为高度多态(PIC>0.5).intron1189位点多态性主要对YL的135 d、325 d体长和325 d、385 d体质量有显著影响(P<0.05),而intron2 310位点多态性对JL各检测时段的体长和体质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不同基因型个体的体长和体质量性状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intron 1189位点,185/229基因型YL的135 d、325 d体长和325 d、385 d体质量最低,而205/221基因型YL的135 d、325 d体长和325 d体质量最高.在mtron2310位点,290/350基因型JL在各检测时段的体长及135 d、325 d、385 d体质量最低,而318/350基因型JL的135 d、325 d、385 d体长和体质量均为最高.上述结果表明,鲤IGF-Ⅰ基因内含子中的这两个高度多态微卫星位点潜在影响鲤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993.
与Savonius风轮组合使用是改善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起动性的重要方法,而二者的结合角度对组合型垂直轴风力机的起动性有很大影响.首先,设计了采用FX63-145和NACA0018翼型的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和Savonius风轮,利用风洞试验测试并分析了各自的起动性.然后,分别将Savonius风轮的最佳起动区域与两种直线翼垂直风力机的最差起动区域和最佳起动区域进行组合,测试了在这4种不同组合方式下的组合型垂直轴风力机的起动性.结果表明:对于采用对称翼型的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将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的最佳起动区域与Savonius风轮的最佳起动区域结合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组合型垂直轴风力机的起动性.而对于采用非对称翼型的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两种组合方式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994.
不同滴灌定额对玉米光合性能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夏玉米滴灌条件下灌溉定额与灌溉周期,建立适宜的灌溉制度。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地表滴灌,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不同灌水定额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光合性能、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玉米株高、穗位高、最大叶面积系数随灌溉量增加而增加;除灌溉量最小的模式(DI-5)外,各模式间穗位叶光合速率、蒸腾强度差异不显著;玉米穗位叶叶绿素含量(
995.
基于虚拟仪器构建了拖拉机电性能综合测试系统,以满足整车条件下拖拉机电器功耗、电器部件匹配选型等研究测试需要。首先在分析拖拉机电性能测试要求的基础上,对硬件进行选型。然后设计了以美国NI cRIO控制器为核心的测试系统,实现对蓄电池和发电机端电压和电流、发动机转速、车速、温度等信号同步采集。给出了测试系统的虚拟软件设计方案,包括在数据采集器中运行的FPGA软件和实时软件,以及在上位机中的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等。最后进行了电流精度对比试验和拖拉机电性能场地实车试验,试验验证了本系统电流采样精度和工作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探究迷宫流道齿间角对灌水器水力性能的影响,应用CFD流场和速度场的数值分析方法,研究齿间角度分别为50°,60°,70°和80°时正齿型和斜齿型迷宫灌水器的流场和速度场随齿间角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RNG k-ε模型和SST模型,标准k-ε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更加接近;正齿型和斜齿型迷宫灌水器通道内主要存在2处低速回流区,即齿型的左上侧低速回流区和右下侧低速回流区;相比于正齿型迷宫灌水器,斜齿型迷宫灌水器左上侧的低速区域较多,而右下侧的低速区域较少;随着齿间角度不断增加,灌水器内的流量不断增大,斜齿型迷宫灌水器内的流量增加受齿间角度的影响更为明显;正齿型迷宫灌水器的流量系数较大,但流态指数较小,齿间角度为70°的正齿型迷宫灌水器的流态指数在所有灌水器中最小,其水力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997.
针对喷头在低压条件下工作时水力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采用异形喷嘴降低水滴打击强度并改善喷洒均匀性的方法.选取PY115型摇臂式喷头为研究对象,设计了3套改进喷嘴的方案,在出口喷嘴上增加了1、2、3个凹槽,凹槽的尺寸均为宽0.5 mm,高0.3 mm,位置分别在出口喷嘴下方和左右两侧.在工作压力为200 kPa下进行了试验测量,同时在正方形组合间距为13~18 m时,采用Matlab语言编制程序对其进行了仿真计算.试验和计算结果表明:在低压条件工作时,随着凹槽数量的增多,流量增大,射程缩短8.1% ~9.4%,末端水滴直径降低系数为2.9% ~ 6.8%,平均喷灌强度增大并均符合规范要求.增加凹槽有利于提高组合均匀系数,出口喷嘴增加3个凹槽时效果最佳,组合均匀系数最高超过90%,证明了所设计异形喷嘴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8.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海藻肥中甘露醇和甜菜碱的新方法。使用Waters BEH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和5 mM乙酸铵溶液,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35 ℃。采用正负离子同时扫描的方式测定,甘露醇和甜菜碱m/z为89和59.2;母离子的m/z分别为181和118,结果以外标法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甘露醇和甜菜碱在本方法中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50 和0.05-0.5 mg/L,当S/N为3时检出限分别为0.18和0.083 mg/L。两种物质分别在3个水平进行加标回收实验,甜菜碱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0.3-109.44%之间;甘露醇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5.52-106.55%之间,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999.
试验旨在通过研究不同能量水平对卢氏绿壳蛋鸡育成期体尺、生长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得出其育成期能量的需要量。选用150 只体重相近的8 周龄卢氏绿壳蛋鸡,按能量水平(A组10.52 MJ/kg、B组10.90 MJ/kg、C组11.29 MJ/kg、D组11.70 MJ/kg、E组12.10 MJ/kg)随机分为5 组(5 个重复,每个重复6 只鸡)。试验采取单因素试验设计,预试期1 周,正试期10 周。结果表明:不同能量水平显著影响卢氏绿壳蛋鸡育成期的胫长、胸宽和胸深(P<0.05)。D和E 组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A、B和C组(P<0.05)。能量过高时(E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又有所下降。不同能量水平对卢氏绿壳蛋鸡的屠宰性能影响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能量水平为11.70 MJ/kg时,更有利于提高卢氏绿壳蛋鸡育成期的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日粮添加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对犊牛生长性能和血清代谢物的影响,为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在奶牛高效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试验选取20头1日龄体重为(38±3)kg的荷斯坦公犊,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亮氨酸组(1.435 g·L~(-1))、苯丙氨酸组(0.725 g·L~(-1))、混合氨基酸组(1.435 g·L~(-1)亮氨酸和0.725 g·L~(-1)苯丙氨酸),每组5头牛,各组以丙氨酸调节为等氮日粮。犊牛单独饲喂,试验共8周,预试期1周,正试期7周。试验犊牛单圈饲养,试验日粮由原奶和开食料组成。犊牛出生后,1 h内饲喂4.0 L初乳。此后1周为过渡期,日喂原奶2次,每次3.0 L。过渡期内以氨基酸添加量的20%为梯度逐天增加,至出生第6天达到添加量的100%。2—8周为正试期,日饲喂添加氨基酸的原奶2次。第2—3周每次3.5 L,4—8周每次4.0 L。第3周开始定量供给开食料,自由饮水。在犊牛1、3、5、7、8周龄测定体重、体高、体斜长和胸围,计算体躯指数和体长指数;采集10 mL血液用于获得血清,并检测其氨基酸组成、葡萄糖、尿素氮、胰岛素和胆囊收缩素。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V22.0统计软件GLM过程进行统计分析,采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混合氨基酸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相对于对照组,各处理组显著提高最终体斜长(P0.05)。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具有降低最终体高的趋势(P0.10),而苯丙氨酸显著降低最终胸围(P0.05)。与对照组相比,亮氨酸组和混合氨基酸组显著提高犊牛8周龄体躯指数(P0.05)。但各组犊牛初始体重、体斜长、体高、胸围、体躯指数、体长指数和最终体重及体躯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亮氨酸显著提高血清组氨酸、亮氨酸、苏氨酸、甘氨酸和总必需氨基酸的浓度(P0.05),趋于增加天冬氨酸和总氨酸浓度(P0.10),但显著降低丙氨酸和甘氨酸浓度(P0.05)。苯丙氨酸显著提高血清苯丙氨酸、谷氨酸和甘氨酸浓度(P0.05),对照组因添加丙氨酸调节为等氮日粮,其血清丙氨酸浓度显著高于亮氨酸组与混合氨基酸组(P0.05)。苯丙氨酸和亮氨酸对血清各种氨基酸浓度无交互效应(P0.05)。亮氨酸显著提高血清葡萄糖浓度(P0.05),苯丙氨酸降低血清葡萄糖浓度(P0.05),且与亮氨酸存在负交互效应(P0.05)。此外,苯丙氨酸显著提高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但亮氨酸和苯丙氨酸添加对血清中胰岛素及胆囊收缩素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亮氨酸可提高犊牛血清部分必需氨基酸、葡萄糖浓度、8周龄体躯指数和平均日增重。从以上指标可见,亮氨酸添加效果优于苯丙氨酸,但二者在影响血清葡萄糖浓度方面存在负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