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2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4篇 |
农学 | 9篇 |
基础科学 | 2篇 |
62篇 | |
综合类 | 51篇 |
农作物 | 10篇 |
水产渔业 | 3篇 |
畜牧兽医 | 23篇 |
园艺 | 3篇 |
植物保护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Export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pollutants from the unsaturated zone of manufactured gas plant (MGP) sites may endanger groundwater quality. The release and mobility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 and iron‐cyanide complexes (FeCN) in soils from a former MGP site were studied in column and batch experiments. The unsaturated column experiment involved two parts. (1) The development of steady‐state effluent concentrations was studied under constant irrigation. (2) Rate‐limited contaminant release was studied by the system's response to flow interruption. Transport data were supplemented by a sequential batch‐desorption experiment. During constant irrigation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PAH and FeCN, but also the concentra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were higher than the steady state level, indicating that a specific fraction of the DOC and the contaminants was readily mobilized. Cyanide reached a constant effluent concentration after seven pore volumes (pvs), whereas equilibration of effluent PAH took 20 pvs. After flow interruption, rate‐limited release of DOC, PAH, and FeCN was observed by increased effluent concentrations. Comparison of FeCN levels with theoretical equilibrium concentrations indicated that in addition to the dissolution of iron(II)ferrocyanide (Berlin Blue), Fe4[Fe(CN)6]3, other cyanide‐species may control the release and such the mobility of FeCN. This was confirmed by decreasing FeCN concentrations during sequential batch extractions. Due to rate‐limited release, seepage water concentrations of DOC, PAH, and FeCN in alkaline MGP soils are influenced by the flow regime. Experiments performed at continuous irrigation may therefore severely underestimate the release of PAH and FeCN under field conditions. The effect of DOC on the release and mobility of PAH and FeCN under transient conditions has to be further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63.
蓝花楹木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在硫酸盐法蒸煮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蓝花楹为原料提取木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LCC),并对LCC的结构进行分析,同时模拟硫酸盐法蒸煮过程,采用蒸煮的方法对LCC进行处理,并对处理后的产物进行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分析,研究蓝花楹LCC的结构变化,探讨其在硫酸盐法蒸煮过程中LCC的形成和降解情况。研究发现:蓝花楹LCC中的碳水化合物在蒸煮过程中非常不稳定,大部分发生降解,而蒸煮产物中含有对碱稳定的LCC结构,也含有新形成的LCC结构,这种新形成的LCC是5-5缩合型木质素结构与木聚糖形成的以化学键连接的LCC结构,且其对碱也非常稳定。 相似文献
64.
65.
桑色素络合测定酸性土壤溶液中无机单核铝的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桑色素(Morin)作络合试剂,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了酸性土壤溶液中的无机单核铝。由分析试剂与铝的比例、络合试剂的溶解介质及缓冲液的pH等的不同形成三种不同的方法。通过比较三种方法的线性范围、准确度和精密度及方法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采用乙醇溶解的桑色素(1.0×10-4mol L-1)在pH4.0的1.0 mol L-1乙酸铵-乙酸缓冲体系中反应后,荧光分光光度计(Ex=403.3 nm,Em=490 nm)测定酸性土壤溶液中无机单核铝更适宜。 相似文献
66.
为了调查诸城地区某水貂养殖场粪便源大肠杆菌的表观及其分子特征,采集某个水貂养殖场的水貂粪便进行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对分离鉴定的大肠杆菌进行血清型鉴定和对14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鉴定;使用PCR检测耐药基因以及Ⅰ整合子基因盒的携带情况,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来分析菌株的克隆关系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来分析相同克隆群菌株的遗传相似性。结果显示,自82份水貂粪便样品分离到62株大肠杆菌,分离率75.61%;大肠杆菌分离株对AMP和TET的耐药率超过90%,多重耐药菌株(MDR)占比为85.48%。PCR检测到5类耐药基因的存在,qnrS检出率最高,为61.29%(38/62);aaC2、aaC4、sul1和aac(6')-Ib-cr耐药基因与菌株产生相应的耐药抗性存在一致性(P<0.01)。分离菌株中Ⅰ类整合子可变区域的优势结构为dfrA27-aadA2-qnrA。鉴定出致病性血清型的存在,且对应菌株都具有多重耐药性,优势血清型为O104:H4。分离株中存在33个STs,ST46为优势STs(16.13%),具有3个主要克隆群,依次为CC10、CC46和CC176;与致病性相关菌株的STs和人源大肠杆菌具有共同的遗传背景。本研究表明,养殖场的水貂受到致病性和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的污染,相同克隆群菌株的耐药基因分布具有多态性,表观特征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67.
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GVBD)发生前后脱卵丘细胞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熟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对供体细胞的重编程有作用,卵母细胞的成熟状态成为核移植过程的关键因素。为了研究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germinal vesicle breakdown,GVBD)发生前后脱卵丘细胞对卵母细胞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猪(Sus scrofa)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es,COCs)于体外培养,每隔5 h取卵母细胞采样,置于地衣红染液中染色,根据卵母细胞染色体构型的变化确定卵母细胞的分期,然后在21、27和42 h的卵母细胞进行脱卵丘细胞处理,观察极体数。体外培养不同时间压片观察结果表明,直径2~6 mm卵泡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时,2~17 h大部分卵母细胞处于GV期(88.30%~52.38%);22 h有63.25%的卵母细胞处于生发泡破裂至前中期(germinal vesical breakdown~premetaphaseⅠ,GVBD~pre-MⅠ);27 h处于中期Ⅰ(metaphaseⅠ,MⅠ)的卵母细胞最多(42.25%);32 h处于后期Ⅰ(anaphaseⅠ,AⅠ)的卵母细胞比例最多(29.90%);37 h处于末期Ⅰ(telophaseⅠ,TⅠ)的卵母细胞比例最多(40%);42 h绝大部分卵母细胞达到了中期Ⅱ(metaphaseⅡ,MⅡ)(72.81%)。分别采取21、27和44 h的卵母细胞进行脱卵丘细胞处理,发现21 h脱卵丘细胞后卵母细胞成熟率为25.56%,低于27 h处理卵的成熟率(34.33%),42 h脱卵丘细胞的卵母细胞的成熟率最高达到84.33%。结果说明,体外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卵丘细胞对卵母细胞的成熟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探讨和分析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的方法,改良体外培养体系,提高猪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率,进而提高胚胎体外培养质量提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8.
69.
[目的]为了研究春兰适应环境变化的方法。[方法]对自然状态(正常组,CO2浓度(370±50)μl/L)和高CO2浓度(试验组,CO2浓度(700±50)μl/L)春兰叶片的叶绿素及叶绿素蛋白质复合物含量进行研究。[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试验组春兰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高,叶绿素a/b降低;叶绿素蛋白质复合物的含量增加,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得到6条叶绿素蛋白质复合物带和1条游离色素带,表明叶绿素蛋白质复合物种类未发生变化。从电泳结果可以看出,叶绿素蛋白质复合物聚合态如LHCⅡ3的量增多,单体态LHCⅡ1和LHCⅡ2的量减少。[结论]叶绿素、叶绿素蛋白质复合物含量的变化是春兰对高CO2浓度的一种适应效应,有利于提高其在光合作用中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的效率,并且支持高效的光合碳素同化作用。 相似文献
70.
本试验建立了检测水貂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微量PEG沉淀比浊法和固相C_(1q)—SPA—ELISA.用这两种方法检测了38例健康水貂血清、126例阿留申病(AD)病貂血清.微量PEG沉淀比浊法的结果(OD值,(?)±S)为:健康水貂0.081±0.042,AD病貂0.198±0.066;固相C_(1q)—SPA—ELISA的结果(OD值,(?)±S)为:健康水貂0.245±0.057,AD病貂0.503±0.167,敏感性为0.25μg/mL.经统计学处理,健康水貂与AD病貂血清OD值之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水貂阿留申病的病理过程与CTC有关.建立的两种方法均具有快速、简便、重复性好和敏感性高等特点,两种方法的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