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1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253篇
林业   3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4篇
  33篇
综合类   712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300篇
畜牧兽医   18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多种接种途径对草鱼细菌性烂鳃和肠炎病的免疫预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columnaris)和点状气单胞菌(Aeromonaspunctata)分别制成酚灭活菌苗(PKC)和提取其菌体脂多糖(LPS),采用浸泡加注射和口服加浸泡的多种接种途径,对草鱼免疫接种4周后,测定受免鱼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无论是浸泡加注射还是口服加浸泡的免疫应答均较对照鱼有明显上升,对活菌攻毒的免疫保护率也达到了50%~88.9%。证明了多种接种途径免疫预防草鱼的细菌性烂鳃和肠炎病的效果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92.
红雁池鱼场利用电场冷却电机回流水饲养非洲鲫鱼。1982~1983年分3批从北京小唐山温泉鱼场引进非洲鲫鱼,进场不久即大批死亡,死亡率由18.37%到几乎全群覆灭,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经采样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并对菌株作药敏试验,同时将病鱼组织磨碎,匀浆后进行差速离心和梯度离心沉淀,点样用磷钨酸和醋酸氧铀分别染色作电镜观察。其结果为;电镜检查未发现病毒,细菌学检查分离出8株细菌。分离出的细菌以气单胞菌属菌为主(8株菌中、气单胞属菌占6株),因此定名为气单胞菌感染复合症(AeromonadMixedInfective Complex)。分离上述菌株对小白鼠有较强致病力,鉴于国外文献报道气单胞菌属偶能引起人传染性胃肠炎,故本病可能为人鱼共患病,特此报道.警惕注意。  相似文献   
93.
2种多糖对鲤鱼离体培养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Percoll密度离心等技术,对鲤鱼的头肾巨噬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并离体培养。体外暴露不同浓度的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和香菇多糖(Lentinan,LNT)后,分别采用MTT(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法测定它们对鲤鱼外周血白细胞增殖的影响;NBT(nitroblue tetrazolium)还原法和Griess试剂显色法测定对头肾巨噬细胞的呼吸暴发的影响。结果显示,香菇多糖能显著诱导巨噬细胞的氧暴发活性,黄芪多糖则没有显著的诱导作用;香菇多糖低浓度时对细胞的氮呼吸暴发活性无显著影响,黄芪多糖能显著诱导氮呼吸暴发活性,随着两者作用浓度的增加均表现为高浓度抑制作用;香菇多糖和黄芪多糖都能显著促进鲤鱼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结果表明黄芪多糖和香菇多糖对离体培养鲤鱼免疫细胞有明显活性作用,对鲤鱼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具有促进作用,是有潜力的鱼用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94.
鲤竖鳞病的组织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溶血,水肿,变性坏死和炎症,病鱼的皮肤,鳞囊,鳍、鳃、肾、肝、脾和肠都显出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尤其是肾,锶和皮肤更严重。  相似文献   
95.
设计中草药配方Ⅰ和Ⅱ,各以0.5%、1%、2%剂量添加到基础饲料中,饲喂异育银鲫(体重1.6-2.2g),2个月后,测定鱼体肌肉的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脂肪酸,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异育银鲫肌肉中水分、蛋白质,各种脂肪酸,水解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无显著变化,复方中草药添加剂Ⅰ和Ⅱ对异育银鲫肌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和呈味氨基酸的含量无不良影响(P>0.05),其中,配方Ⅱ的2%添加量可显著地提高异育银鲫鱼肉的脂肪含量,从而改善鱼的肉质。  相似文献   
96.
用 13种限制性内切酶对瓯江彩鲤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RFLP分析 ,结果表明 :(1)共产生 18种限制性态型 ,其中 5种酶产生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s) ,归结为 5种基因单倍型。 (2 )瓯江彩鲤mtDNA大小为 16 .6 0± 0 .15kb ,单倍型间的基因多样性指数和群体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 0 .75 17、0 .0 2 86 ,遗传多样性较丰富  相似文献   
97.
兽药添加剂喹乙醇的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水生生物斑马鱼(Daniorerio)、鲤鱼(Cyprinuscarpio)和土壤生物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作为生物材料,通过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斑马鱼胚胎发育试验、鲤鱼肾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蚯蚓急性毒性试验、蚯蚓生化毒性试验以及蚯蚓体腔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对兽药添加剂喹乙醇分别从生物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进行了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喹乙醇实验浓度范围内对斑马鱼和蚯蚓的急性毒性均不大。胚胎发育试验结果表明,喹乙醇对斑马鱼胚胎的72hEC50为221.20mg·L-1,具有明显致畸效应。蚯蚓生化毒性试验表明,喹乙醇能促进蚯蚓体内SOD酶活性,并呈现一定剂量-效应关系,但对纤维素酶影响不明显,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结果表明,喹乙醇具有一定遗传毒性,能引起鲤鱼肾脏细胞和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与空白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并呈现出一定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98.
紫花苜蓿草粉对鲤鱼生长性能及鱼体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750尾规格整齐、体格健壮的黄河鲤鱼,随机分为5组。各组饲粮的苜蓿草粉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50(试验Ⅰ组),100(试验Ⅱ组),150(试验Ⅲ组)和200 g/kg(试验Ⅳ组),研究鲤鱼全价配合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苜蓿草粉对鲤鱼生长性能、鱼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试验Ⅰ组的平均日增重、相对生长率、增重率、饵料系数均优于对照组,尽管差异不显著(P>0.05),但也说明添加50 g/kg苜蓿草粉对鲤鱼生产性能有积极作用;试验Ⅱ组的各项指标稍低于对照组(P<0.05),但显著低于50 g/kg草粉组(P<0.05);试验Ⅲ组、Ⅳ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除试验Ⅳ组外,其余试验组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第Ⅰ组外,其余3组的粗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添加苜蓿草粉有助于提高鱼肉品质。(3)经济效益分析表明,添加50 g/kg苜蓿草粉(试验Ⅰ组)的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99.
在鲤鱼配合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尿素,与对照组相比,鲤鱼血氨的质量浓度无显著性差异,血液中尿素质量浓度也无显著性差异,但在0.1水平上有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浆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93.80和96.48,化学分分别为45.27和49.84。蛋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为共同的限制性氨基酸,而亮氨酸大大高于标准氨基酸的需要量。  相似文献   
100.
对瓯江彩鲤、日本锦鲤及其正反杂交F1采用同塘试验比较生长率,采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比较分析形态差异。结果表明,正反杂交F1的瞬时增重率低于双亲,而绝对增重率介于双亲之间;正反杂交F1形态性状有的介于双亲之间,有的表现为超亲本优势,有的性状低于双亲的性状值。总体上,日本锦鲤对正反杂交F1的遗传影响明显大于瓯江彩鲤,2个亲本基因的相互作用在遗传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