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4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224篇
林业   319篇
农学   161篇
基础科学   128篇
  689篇
综合类   977篇
农作物   60篇
水产渔业   118篇
畜牧兽医   187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15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余敦  陈文波 《水土保持研究》2011,18(4):107-111,116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是生态安全评价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对其进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利用2001-2007年的相关数据,借助于物元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由2001年较安全状态下降到2005不安全状态。(2)2005-2007年土地生态安全由不安全状态到临界安全状态,状态有所好转。研究也证明了利用物元模型进行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是可行的,这种方法可作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2.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对三峡库区小江流域消落带土壤重金属Cu、Zn、Cr、Ni的含量特征进行了评价,并同时对其在消落带上的影响因素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u、Zn、Cr、Ni在消落带上的含量分别为28.69,126.03,57.20,27.91mg/kg。相关分析表明,Ni、Cr、Cu的含量明显受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其中,有机质、粗黏粒和黏粒均与Ni、Cr、Cu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粉粒与Cr、Cu呈显著正相关,砂粒与Ni、Cr、Cu均呈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Cr、Ni主要受粗黏粒含量的影响;Cu主要受砂粒含量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Cu、Zn、Cr、Ni在消落带不同区段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体呈从上游到中下游逐渐增大,下游又有所下降的趋势,其在消落带不同高程上分布的差异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93.
南亚热带侵蚀赤红壤治理前后土壤肥力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亚热带侵蚀赤红壤土壤肥力的各项指标较差,植物难以生长。以生物措施米,辅以必要的工程措施治理后,土壤的结构和水分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土壤的养分库、养分供应强度和保肥性能均得到较大的提高。土壤的强酸性环境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表明采取不同治理措施后,土壤的肥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南岭黄檀是南亚热带侵蚀赤红壤一种较好的水土保持树种,改土效果较好。种植果树等开发性的治理措施可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但应加大投入与管理力度,增施有机肥,并注意保留地表植被,以促进园地土壤结构改良与土壤肥力恢复,从而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优化。表2参10  相似文献   
94.
耕层以下包气带中氮素蓄积的原位修复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层以下包气带土层中的氮素蓄积再释放是引起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将已优化制备的生物脱氮菌剂与白糖碳源共同施用,并于常规的田间施肥后在一定灌水量下以一定时段(3个月左右)观测,进行了现场原位修复治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该方法可有效去除耕层以下2.0m以浅主要发生氮蓄积的土壤层段中的高含量氮素,为防范地下水污染,消除潜在隐患,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
三种甘草下胚轴及子叶节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种甘草维管组织在下胚轴、子叶节区内的排列形式及变化规律一致,但不同的种维管组织排列成不同形式所经过的距离有所不同。下胚轴是根和子叶间维管组织转变的过渡区,而根的初生维管组织与上胚轴的维管组织无直接的联系。在过渡区内外始式的木质部经过后生木质部分离、拉开呈一条直线的过程,然后在子叶节区靠合形成子叶的内始式木质部。在子叶节区子叶迹分化完成,上胚轴维管组织开始分化,同时在子叶迹与上胚轴维管组织之间有芽的分化。  相似文献   
96.
日本冲绳岛琉球松林台风干扰后的群落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阐述亚热带地区琉球松林受到干扰后的演替规律,就日本冲绳地区琉球松人工林在强台风干扰后,林分结构和树种组成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琉球松林经台风干扰后演替形成两种群落类型,即琉球松-峨嵋木荷群落和琉球松-峨嵋木荷-蕨类群落;两者在林分结构和树种组成特点方面差异明显。琉球松-峨嵋木荷群落中,出现乔灌树种26种(DBH≥3.0cm),树种多样性指数为2.55,林下植被特别是草本层盖度低,没有蕨类植物分布。而琉球松-峨嵋木荷-蕨类群落中,出现乔灌树种33种,树种多样性指数为3.51,林下植被特别是草本层发育较好,并有大量蕨类植物分布,其盖度达55%。此外,经受干扰的琉球松林出现了大量的较耐荫的常绿阔叶树种,尤其是山茶科和樟科的树种,而没有出现本地天然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壳斗科的栲类(Castanopsis spp.)。充分说明强台风干扰促进了琉球松林向常绿阔叶林演替。  相似文献   
97.
通过对目光温室黄瓜幼苗不同根区温度的处理[适温(CK)21~23℃、亚适温14~16℃、低温8~10℃],结果表明,与适温处理(CK)相比,亚适温和低温处理的黄瓜幼苗,①根系中N、P、K、Mg的含量增加,而Ca、Fe、Mn、Cu、Zn的含量降低;②茎中N、K、Ca、Mg、Fe的含量增加,而P、Mn、Cu、Zn的含量降低;③叶片中K的含量增加,而N、P、Ca、Mg、Fe、Mn、Cu、Zn的含量降低。津春3号(J3)比津春2号(J2)在维持矿质元素含量相对稳定上表现出一些较强的根系耐低温胁迫的能力;④根系体积、吸收面积、琥珀酸脱氢酶活性都增加。降低根区温度虽然增加了黄瓜幼苗一些元素的含量,但同时也使叶片中除K以外的其它元素含量都降低。降低含量的元素作为限制性因子最终还会阻碍地上部的生长发育。这些结论为低温季节日光温室中黄瓜品种的合理选择和更好地改善根区温度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8.
南亚热带杉木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碳素积累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碳是一切有机物的基本成分,也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约占生物体干质量的一半左右,碳环及其空间分布与生态系统的维持、发展和稳定性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悲志永等,2003).  相似文献   
99.
旅游设施工程规划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概述旅游区规划层次、旅游区规划程序、旅游区设施工程规划程序的基础上,探讨了旅游区交通规划、建筑规划、其他设施工程规划,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建设生态旅游区和建设和谐社区两方面来创新、构建新型旅游区。  相似文献   
100.
长江滩地植被缓冲带包括原生植被、人工植被两大类,其中人工植被缓冲带又包括森林、林农复合系统和农田缓冲带;长江滩地植被缓冲带具有保水固土,过滤径流,提供生物栖息地,防浪护堤,改善长江水文状况和美化滩地环境,丰富人文景观等现实与潜在功能;分析提出了生态重建的总体目标、原则(可持续性,自我恢复,分类重建,调整反馈)与步骤(信息系统建立,系统诊断与评价,规划设计与生态重建,长江保护与流域可持续发展)。为滩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长江流域的科学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