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4篇
综合类   86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6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15个鸡种的DNA编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地方鸡种与引进鸡种遗传多态性特点,探讨COⅠ这一特定基因的特定区段作为DNA条形码在识别鸡种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以13个中国地方鸡种和2个国外引进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DNA测序技术测定了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c oxidaseⅠ,COⅠ)基因部分序列。【结果】选择的这段COⅠ基因序列有38个突变位点,15个鸡种单倍型多样度平均为0.963,核苷酸多样度平均为0.00518,其中引进鸡种明显低于地方鸡种(除藏鸡外);15个鸡种品种间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为0.056%—0.917%,种内遗传距离为0—0.346%,15个鸡种的DNA分类和形态学分类基本一致,引进鸡种与地方鸡种分歧较远。【结论】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COⅠ)这一特定基因的特定区段来做DNA条形编码的基础,进行不同鸡品种鉴定,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2.
中国鹅5个品种遗传多样性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用40个10-寡核苷酸随机引物对中国鹅的5个品种-狮头鹅,皖西白鹅,太湖鹅,浙东白鹅和四川白鹅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结果表明,用筛选出的14个引物共扩增出174个DNA片段,其中的48个(占28.2%)在5个品种间表现为多态性。根据扩增DNA片段的异同,计算了各品种和个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和遗传距离指数。同时,用分子进化遗传分析软件(MEGA)以UPGMA法和NJ法对遗传距离指  相似文献   
73.
2000-2006年黑龙江省实施大豆良种工程,六年共中标41个品系,包括高油品系29个,高蛋白品系11个,特用大豆品系1个.审定推广高油品种16个,平均含油量22.84%;高蛋白品种5个,平均蛋白含量44.91%;加工用无腥味大豆品种1个.2006年推广面积59.67万hm2,有力地推动了黑龙江省大豆的发展.  相似文献   
74.
论我国地方猪种资源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世界上猪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地方猪种是满足人类动态化肉质需求和多样化未来市场的一座基因宝库,但许多猪种目前却面临着优良基因流失和性能逐年退化的威胁。本文就我国地方猪种资源的利用现状、现阶段利用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及其如何创新利用等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5.
绵羊微卫星标记与生长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相邻地理区域的4个地方绵羊品种133只个体为研究对象,选用位于绵羊第1~8号常染色体上的11个微卫星基因座,采用微卫星DNA技术和最小二乘线性模型,分析了与绵羊生长性状相关的标记效应.结果表明正常发育情况下,不同生长性状之间相关极显著(P<0.01),除尻长外的生长性状与年龄相关不显著(P>0.05).品种因子对所有生长性状的效应(P<0.000 1)大于年龄和标记因子.在8个基因座上发现与某些生长性状相关密切的标记效应(P<0.05或P<0.01).影响相应性状的最有利基因型分别是BMS1248座位的136/136和BM3033座位的136/143与体高,BM6444座位的117/121与管围, BM3501座位的178/198与胸围,BMS710座位的118/130和BMS1724座位的178/168与体长,MAF70座位的142/144与体重,BM1227座位的108/116与尻宽.本研究还推测出上述基因座上对相应性状具有正效应或负效应的若干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76.
浙江省适栽紫花苜蓿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5个紫花苜蓿品种年鲜草产量、年干物质产量、茎叶比和粗蛋白质产量4个生产性能指标的综合评定,初步确定了适宜浙江省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根据苜蓿草生长规律,南方苜蓿在越夏后的头茬草尽早刈割,可促进秋季草生长,提高草产量。  相似文献   
77.
四川9个黑山羊品种(群体)微卫星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10个微卫星标记,PCR扩增,12%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anguinetti银染法显色,对四川建昌、金堂、乐至、合江、江安、自贡、嘉陵、营山、白玉9个黑山羊品种(群体),进行微卫星DNA遗传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10个微卫星座位在9个黑山羊品种(群体)中均为高度多态座位,建昌、金堂、乐至、合江、江安、自贡、嘉陵、营山和白玉黑山羊的平均PIC、H和Ne分别为:0.7352/0.7739/5.0176、0.7244/0.7632/4.4838、0.7503/0.7827/4.8782、0.7702/0.8007/5.2861、0.7402/0.7771/4.5768、0.7465/0.7846/4.8556、0.7511/o.7889/4.9591、0.7604/0.7905/4.8869和0.6970/0.7417/4.2728。嘉陵与营山黑山羊在D=0.386处聚为1类;自贡与江安黑山羊在D=0.428处聚在一起后,在D=0.456处再与合江黑山羊聚为1类;金堂与乐至黑山羊在D=0.437处聚为1类;白玉与建昌黑山羊在D=0.489处聚为1类。最后4种聚为1大类。  相似文献   
78.
二十八个冷季型草坪草品种的耐盐性比较   总被引:28,自引:9,他引:19  
在干旱区的硫酸盐型土壤上,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法,对28个冷季型草坪草品种的耐盐性进行比较,草坪型黑麦草品种间的耐盐性差异不显著,耐盐性最强,草坪型高羊茅品种次之,紫羊茅品种普通的耐盐性较?“派尼”强,草地早熟禾品种“公园”,“橄榄球2号”,“亨特”相对较耐盐,参试种幼苗的耐盐性次序为草坪型高羊茅,细弱剪股颖<草坪型黑麦草<匍匐紫羊茅<草地早熟禾<硬羊茅,以出苗率,保苗率和空隙率为指标,综合评价28个草坪草品种的耐盐性,佳丽2号,三A,高帽,凌志,贝克,未来2000E,爱神特,博士的耐盐性最强;美洲虎3号,矮星2号,小野马,飞思达2号,猎狗5号,交战2号次之,橄榄球2号,公 羊1号,亨特,美洲王,普通,高地,派尼,公园再次,康尼,优异,斯巴达,纳苏,抢手股,齿塔基最差。  相似文献   
79.
河北省山羊品种mtDNA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 1 2种识别 6碱基的限制性内切酶ApaⅠ、BamHⅠ、Bg1Ⅰ、DraⅠ、EcoRⅠ、EcoRⅤ、KpnⅠ、PvuⅡ、PstⅠ、SacⅠ、SmaⅠ和XhoⅠ研究了河北省 5个山羊品种和类群共计 61个个体mtDNA的RFLP。结果检测到 3 3个酶切位点 ,1 4种限制性态型 ,3种基因单倍型 ,其中EcoRⅠ和CalⅠ表现出多态。基因单倍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 0 .0 0 3 9,群体平均遗传多态度π值为 0 .1 2 %,表明其遗传分化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80.
Abstract

Due to the competition with high yielding international dairy breeds, many local cattle breeds that traditionally supplied the European dairy market are being marginalised and thus increasingly endangered. While there are many options to enhance profitability of dairy utilisation of local dual purpose cattle breeds, in some of them, for various reasons, milk utilisation is continuously declining and dairy herds are gradually transformed into less labour demanding suckling herds. However, sometimes there is no consensus among breeders and breeding organisations on dividing dual-purpose breeds into dairy and beef subpopulations. The paper examines the pros and cons of this approach using case studies from Poland, Norway and Austria. While there are disadvantages in turning a breed traditionally milked to beef production, sometimes it is the only valid option to continue its utilisation. Therefore, trade-offs need to be considered and conservation steps taken before star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a bre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