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4篇
综合类   86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6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01.
【目的】探讨用于遗传共适应分析的合适组合座位模型,为遗传共适应理论增添关于绵羊品种间及与近缘物种山羊间遗传共适应进化机制差异比较的研究内容。【方法】以中国主要地方绵羊品种湖羊、同羊、小尾寒羊、滩羊和洼地绵羊为研究对象,以近缘物种山羊作为对照群体,选择多态程度不同的9个结构基因座。【结果】(1)"显隐性-显隐性"模型不适合遗传共适应的分析;"共显性-显隐性"和"共显性-共显性"模型可用于遗传共适应的分析。(2)对于与具有过多稀有等位基因的Tf座位组合的座位间的遗传不平衡的原因,经典的中性遗传不平衡原理并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或解释的原因前后不一致。(3)不同物种、不同品种的遗传共适应系数、遗传不平衡系数以及连锁不平衡系数与座位的组合有关。【结论】(1)在"显隐性-显隐性"组合不存在遗传共适应现象,而在"共显性-显隐性"模型和"共显性-共显性"模型中有可能发现存在遗传共适应现象。(2)由于起源不同,绵羊与山羊间遗传共适应存在较大差异,而绵羊物种内不同品种间由于起源相同,在遗传共适应上差异不大,有趋向一致的倾向。(3)本文首次拟合得到的不同座位组合模型的遗传共适应系数与遗传不平衡系数的回归方程,对于探讨遗传共适应的作用机理与计算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2.
试验旨在探讨生态因子对中国地方乌骨鸡的体量性状及繁殖性状的影响,分析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揭示其内在联系。对中国17个地方乌骨鸡品种的9个体量性状和5个繁殖性状分别与其产区的4个生态因子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CCA)。结果表明,生态因子和体量性状间的第1个典型相关系数为0.992(P<0.01),贡献率为83.368%,第2个典型相关系数为0.953(P<0.01),贡献率12.566%,说明这两组性状间的相关性主要是由年日照时数、无霜期和胸宽之间密切相关引起的,年日照时数越长,无霜期就越长,乌骨鸡的胸宽就越大;生态因子和繁殖性状间的第1个典型相关系数为0.867(P<0.01),贡献率60.797%,第2个典型相关系数为0.754(P<0.01),贡献率为26.496%,说明这两组性状间的相关性主要是由年日照时数和平均开产日龄之间密切相关引起的,两者是正向趋势,即年日照时数越长,乌骨鸡的平均开产日龄也就越晚。本研究结果为乌骨鸡的遗传育种与繁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3.
不同品种鸡蒸煮加工适宜性评价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选取不同品种鸡为研究对象,分析肉鸡原料肉以及蒸煮肉样品质,为筛选鸡肉蒸煮加工专用品种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测定10个不同品种鸡原料肉的16项品质指标以及经过蒸煮加工后肉样的9项品质指标。对所测得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建立原料肉品质与蒸煮肉样品质的相关性;运用因子分析筛选出蒸煮加工的品质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确定品质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合理-满意度”的评价方法,确定综合评价得分;并结合聚类分析,将10个品种肉鸡分为不同等级;运用回归分析,进行综合评价模型验证。【结果】不同品种鸡胸肉基本品质指标之间呈显著差异性(P<0.05)。经过煮制,样品的剪切力、硬度、弹性以及咀嚼性均增加,肌节长度缩短,但品种之间收缩率呈显著差异,其中柴母鸡肌节收缩率为30.41%,显著高于其他9种鸡(P<0.05),而矮脚鸡肌节收缩率为4.99%。品种间原料肉及其煮制肉样品质指标变异较大。其中,原料肉指标中脂肪含量和肌原纤维密度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60.51%和48.62%,但是在加工产品中肌节收缩率、咀嚼性和剪切力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48.33%,34.64%和20.51%,因此,10个品种肉鸡可以作为代表样品。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原料肉指标脂肪含量、亮度值(L*)、剪切力、蒸煮损失率、硬度、咀嚼性、肌节长度、肌节收缩率及体积收缩率与煮制肉样的品质指标相关性极显著(P<0.01),其中原料肉的剪切力与产品剪切力,原料肉的硬度和咀嚼性与产品硬度之间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59、0.62和0.48;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0.8,同时9个品质指标中(脂肪含量、L*、剪切力、蒸煮损失率、硬度、咀嚼性、肌节长度、肌节收缩率及体积收缩率)7个指标对前5个因子的贡献率较大。因此,筛选出原料肉指标脂肪含量、剪切力、硬度、咀嚼性、肌节长度、肌节收缩率及体积收缩率作为品质评价指标,代表原来所有指标的90.09%的信息;层次分析确立品质评价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0603、0.1045、0.0920、0.2223、0.0416、0.1898及0.2896,同时建立品质评价方程为Y=0.0603×M脂肪含量+0.1045×M剪切力+0.0920×M硬度+0.2223×M咀嚼性+0.0416×M肌节长度+0.1898×M肌节收缩率+0.2896×M体积收缩率;通过聚类分析,将10个品种鸡分为3类;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评价模型与感官评价结果相近,其回归方程为y=1.899x-0.510,相关系数为0.887,综合评价模型可以较准确的评价鸡肉蒸煮加工适宜性。【结论】在10个品种肉鸡中,通过原料肉品质指标进行分析,清远鸡、白羽肉鸡和童子鸡最适宜蒸煮加工,柴母鸡不适宜蒸煮。  相似文献   
104.
5个地方鸡种肌肉脂肪酸相对含量比较及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地方鸡品种白耳鸡(BAI)、狼山鸡(LAN)、萧山鸡(XIS)、北京油鸡(YOU)、泰和乌骨鸡(TAI)为研究对象,比较品种间13项肌肉脂肪酸组成指标的相对含量的差异,并对13项脂肪酸组成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泰和乌骨鸡的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最高(44.96%),其次为狼山鸡(43.26%)、北京油鸡(38.98%)、萧山鸡(38.56%)、白耳鸡(34.40%),其中泰和乌骨鸡、狼山鸡与白耳鸡相对含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白耳鸡的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最高(63.99%),其次为北京油鸡(59.76%)、萧山鸡(59.45%%)、狼山鸡(55.34%)、泰和乌骨鸡(54.43%),其中白耳鸡与泰和乌骨鸡、狼山鸡相对含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白耳鸡的必需脂肪酸相对含量最高(6.76%),且与狼山鸡(3.84%)、泰和乌骨鸡(4.17%)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与萧山鸡(5.98%)、北京油鸡(6.72%)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获得的前3个主成分可以解释全部变异的94.865%,其中第1、2、3主成分分别解释总变异的58.632%、22.479%和13.754%.将5个地方鸡种归入三大类,萧山鸡、狼山鸡和北京油鸡聚为一类,白耳鸡、泰和乌骨鸡分别形成独立分支.  相似文献   
105.
以中国2个新发现鸡种资源金湖乌凤鸡、安义瓦灰鸡及地方鸡种狼山鸡为研究对象,利用DNA测序技术测定了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c oxidase Ⅰ,COⅠ)基因序列,揭示2个新发现资源COⅠ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地方鸡种的遗传关系。结果显示,选择的这段COⅠ基因序列在2个新发现资源和狼山鸡中有10个突变位点,为7个单倍型,其中有3个为特异性突变位点,5个特异性单倍型。金湖乌凤鸡、安义瓦灰鸡和狼山鸡群体内平均核苷酸多样度(Pi)分别为0.068%;0.051%和0.0369%,单倍型多样度(H)分别为0.4167、0.3030和0.9000。狼山鸡的遗传多样性大于2个新发现资源。3个地方鸡群体间的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范围为-0.002~0.236;种间遗传距离小于种内遗传距离。结果表明,利用COⅠ这一特定基因的特定区段来做DNA条形编码的基础,进行不同鸡品种鉴定具有方便、快捷、经济、准确等优点,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6.
萨陶寒三元杂交肉羊主要经济性状表型相关及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AS软件分析了萨福克×(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三元杂交组合3月龄公羔体尺与体重间的表型相关、体尺对体重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并建立了最优回归模型.萨福克×(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三元杂交组合3月龄羔羊体尺各指标均与体重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其中胸深和胸围是影响三元杂交公羔体重的主要因素.建议在选择三元杂交公羔体重的同时,应加强对胸深和胸围的选择力度.  相似文献   
107.
12个地方鸡种遗传多态性的AFLP指纹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6对AFLP引物组合对中国12个地方鸡种进行了遗传检测,构建了各个品种的AFLP DNA指纹图谱,根据AFLP分析结果, 统计了每个引物组合在各个品种中检测到的多态性条带和特异性条带,计算了12个地方鸡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并据此构建了UPGMA聚类关系图,分析了所研究鸡种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6对AFLP引物组合在12个地方鸡种中共检测到279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46.5条多态性标记,同时在每个品种群体中还检测到了数量不等的特异性条带,其中寿光鸡和东乡黑鸡最多,为9条,旧院黑鸡和兴义矮脚鸡最少,为1条。12 个鸡种聚为3类,鸡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及聚类结果与所保存的地方鸡种的地理分布、现实状况是相吻合的。从而表明AFLP指纹用于我国地方鸡种遗传多态性分析、品种的鉴定及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8.
中国斗鸡遗传分化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27个微卫星位点对中国斗鸡(河南斗鸡、鲁西斗鸡、吐鲁番斗鸡、西双版纳斗鸡及漳州斗鸡)进行了遗传检测,统计了其群体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有效等位基因数及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并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西双版纳斗鸡群体杂合度最高,为0.662,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河南斗鸡群体杂合度较低,为0.532,说明河南斗鸡基因型趋于一致。漳州斗鸡与吐鲁番斗鸡遗传距离最远,为0.516;鲁西斗鸡与西双版纳斗鸡遗传距离最近,为0.206。聚类结果表明,西双版纳斗鸡与吐鲁番斗鸡均为鲁西斗鸡的后裔,三者之间距离较近,而漳州斗鸡则与河南斗鸡、鲁西斗鸡、吐鲁番斗鸡及西双版纳斗鸡的遗传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109.
对3个不同绵羊类群(无角道塞特二代公羊、杜泊一代公羊、杜泊二代公羊)共8个样本应用20个随机引物扩增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在20个随机引物中,有7个随机引物扩增出不同程度的清晰可辨的RAPD谱带,其中标记总数为35条,多态标记数为24条。共得到147条清晰的谱带。杜泊一代与杜泊二代2个种群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080 9;杜泊一代与无角道塞特2个种群间遗传距离最大,为0.515 2。  相似文献   
110.
我国主要地方山羊品种随机扩增多态DNA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研究了我国主要地方山呼吸主部分国外品种共计23个山羊品种251个山羊个体的随机扩增多态DNA。结果表明:(1)总群体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sp)为0.7084,群体遗传分化指数为0.8583,山羊品种间平均遗传距离指数(AIGD)(0.0810-0.2044)明显大于品种内的AIGD(0.0444-0.1112),不同山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o)除安哥拉山羊和承德无角山羊大于50%外,其它各品种均低于50%,上述结果说明所研究山羊群体不仅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且山羊核基因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品种间,我国地方山羊品种间遗传分化比较明显。(2)中卫山羊(0.3410)和辽宁绒山羊(0.2589)的Ho值明显低于各品种的平均值(0.3881);雷州山羊(0.0566)、中卫山羊(0.0564)和辽宁绒山羊(0.0444)的AIGD值也明显低于各群体的平均值(0.0749),说明辽宁绒山羊、中卫山羊和雷州山羊核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相对其它品种来说较为贫乏,应作为重点保护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