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6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89篇
林业   94篇
农学   86篇
基础科学   277篇
  417篇
综合类   425篇
农作物   59篇
水产渔业   110篇
畜牧兽医   80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13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71.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个体大小与钓获深度有一定的关联。本研究利用2013年东太平洋渔业观察员的数据,将渔获物分为76~85 cm、86~95 cm、96~105 cm、106~115 cm和116~125 cm 5个叉长组,运用悬链线公式得到钓获深度,统计各叉长组渔获个体钩位差异和各钩位渔获个体大小差异,分析个体大小与钓获深度的关系,得到结果如下:渔获物钓获深度范围为61.3~236.1 m。各叉长组主要渔获钩位随叉长增大而增大。各钩位主要渔获个体随序号增大而增大。76~85 cm叉长组的渔获物主要分布在61.3~121.8 m水层,平均钓获深度为(110.6±11.7)m;86~95 cm叉长组的在102.3~174.4 m,平均钓获深度为(144.1±4.5)m;96~105 cm叉长组的在189.4~202.8 m,平均钓获深度为(184.9±1.6)m;106~115 cm叉长组的在214.3~223.6 m,平均钓获深度为(193.8±3.8)m;116~125 cm叉长组的在230.5~236.1 m,平均钓获深度为(219.3±7.2)m。研究结果表明:东太平洋长鳍金枪鱼随叉长增大,栖息深度也加深,二者有相关关系。生产时调整钓具深度可有效保护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72.
枸杞岛铜藻空间分布格局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查清铜藻空间分布格局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采用水下采样方法对不同生境条件下铜藻分布和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从大小两个尺度(站点间和站点内)分析了铜藻空间分布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站点尺度上,铜藻多集中分布于隐蔽的内湾处,分布密度和株高显著高于暴波站点(P<0.05),暴波站点的波浪和水流运动大小以及浊度显著高于隐蔽站点(P<0.05),说明暴波强度是影响铜藻水平分布和生长的主要因子之一;在站点内,铜藻垂直分布特征明显,潮间带低潮区铜藻分布密度和株高显著高于潮下带(P<0.05),且分布在潮间带低潮区的藻苗平均株高最高;铜藻分布密度和株高与附着基粗糙度、坡度、坡向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但经相关性分析表明,水深与铜藻分布密度最相关(r=-0.337,P=0.001),粗糙度次之(r=0.175,P=0.092),与坡度和坡向相关性不高,说明了与水深相关的光照条件可能是影响铜藻垂直分布和生长的另一个主要因子.研究表明,附着基物理特征不是影响铜藻分布的主导因子,由波浪和水流运动引起的沉积物再悬浮影响到铜藻所需的光照条件,进而影响到铜藻的分布与生长,以此推断出沉积物可能是影响铜藻空间分布格局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973.
针对现有钵苗移栽机在起伏垄面作业时栽深控制稳定性低的问题,采用栽植器仿形方法,以可编程机床控制器(program machine control)为核心,设计了自动精准定深仿形装置以实现对每行栽植器独立主动仿形.通过理论分析确定自定深仿形装置关键结构与扭矩、升降速度等参数,并设计了自定深移栽试验台.运用正交试验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974.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降雨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土壤酶是森林生态系统化学过程的重要参与者,能够快速反映土壤环境的变化。因此研究亚热带土壤胞外酶活性对降水变化的响应,可有效评估气候变化对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的影响。以福建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内的米槠天然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T)、隔离30%降雨(TE1)和隔离60%降雨(TE2) 3种处理,于2020年9月对不同土层(0—10,10—20,20—40,40—60 cm)土壤进行取样,研究9年的隔离降雨对不同土层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程度隔离降雨后,4个土层的β—葡萄糖苷酶(βG)、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酸性磷酸酶(AP)活性均呈下降趋势。与CT相比,TE2处理0—40 cm土壤AP、βG和NAG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40—60 cm土壤AP酶活性在TE1和TE2处理中降低均较为显著。随着土层加深,3种土壤胞外酶活性均逐渐降低。冗余分析(RDA)表明,在0—10 cm土壤中,土壤含水量(SWC)、总氮(TN)和可溶性有机碳(DOC)是调控土壤胞外酶活性的主要因素,10—20 cm土壤胞外酶活性主要受...  相似文献   
975.
悬挂犁耕机组耕深自动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悬挂犁耕深的自动控制是农机自动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以黄海-304拖拉机悬挂三铧犁耕机组为研究对象,用电液比例方向阀替代主控制阀,结合应用传感器检测技术,采用闭环控制的方式来实现悬挂犁耕机组耕深的阻力控制、位置控制、力位综合控制;采用按钮式控制面板代替原有拖拉机复杂的操纵机构,使得对液压系统的操作简单准确,实现了悬挂犁耕机组耕深的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976.
黄河三角洲湿地芦苇种群水深生态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黄河三角洲湿地芦苇种群密度、盖度对水深梯度的响应,利用高斯模型定量确定了芦苇种群对水深的响应关系,得到了黄河三角洲湿地芦苇种群的水深生态幅。基于密度的芦苇水深生态幅为[-0.64,1.01](m),其最适生态幅为[-0.23,0.60](m);基于盖度的芦苇水深生态幅为[-0.95,1.23](m),最适生态幅为[-0.41,0.69](m)。对以上两个生态幅取交集,最终确定芦苇的生态幅为[0.64,1.01](m),最适生态幅为[-0.23,0.60](m)。  相似文献   
977.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灌区地下水埋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灌区地下水埋深的影响。【方法】利用年代波动性分析、突变检验、灰色关联分析、敏感性分析、双累积曲线法和相对贡献率分析了人民胜利渠灌区1952—2013年地下水埋深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和突变特征,并识别了地下水埋深与各影响因素间的响应特征。【结果】人民胜利渠灌区地下水埋深呈明显增加趋势(0.8 m/10 a)。地下水埋深在1952—1959年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7.33%,呈中等变异性;降水量、蒸发量、平均气温和灌溉水量在1960s的变异系数最大,其中蒸发量和平均气温呈弱变异性。地下水埋深、降水量、蒸发量、平均气温和灌溉水量的突变年份分别发生在1984年、1970s、1972年前后、1973年前后以及1993—1996年。各影响因素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程度大小为平均气温>降水量>灌溉水量>蒸发量,敏感程度为平均气温>蒸发量>降水量>灌溉水量。各影响因素对地下水埋深的贡献大小呈平均气温>蒸发量>灌溉水量>降水量,其中平均气温的贡献率最大为38.16%,降水量的贡献率最小为17.40%;2002—2013年灌溉水...  相似文献   
978.
环渤海平原区土壤盐分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环渤海低平原区2010年4-5月份采集的70组0-60cm土样和水样的全盐量、八大离子和pH值的测试数据,查明了环渤海低平原强蒸发条件下土壤盐分空间特征,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盐分与浅层地下水埋深之间表现为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312;土壤盐分与地下水矿化度之间可以用指数函数关系进行拟合,决定系数为0.73-0.76;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土壤含盐量与蒸发量之间的关系为线性正相关,在土壤积盐因素中有17.3%与蒸发量有关;在浅层地下水埋深较大的中西部地区,两者之间表现为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021;在浅层地下水埋深较小的滨海平原,两者之间表现为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035;土壤自身的理化性质对盐分的滞留和阻隔作用同样重要。在空间分布上,随着自西向东浅层地下水埋深逐渐变小、矿化度逐渐增高、降水量越来越大和蒸发量的变化,土壤盐分逐渐增高的趋势也验证了土壤盐分与上述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79.
以新疆北部为研究区,利用AMSR2雪深标准产品及MODIS逐日积雪面积比例产品,对10 km空间分辨率AMSR2雪深标准产品进行降尺度运算,获得了北疆地区降尺度后的500 m空间分辨率SNDsp雪深产品。利用21个气象台站实测雪深数据对升轨和降轨2个时间的AMSR2雪深标准产品及SNDsp产品进行了精度评价及精度分析。结果表明:降尺度后的SNDsp升轨产品均方根误差较AMSR2雪深标准升轨产品降低了1.78 cm,降轨产品的均方根误差较AMSR2雪深标准产品降低了2.68 cm,且降尺度SNDsp产品与地面台站实测雪深的相关性较AMSR2雪深标准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AMSR2雪深标准产品在雪深为7~9 cm时误差最小,SNDsp产品在雪深为16~18 cm时精度最高。雪深大于12 cm时,AMSR2雪深标准产品精度较低,而SNDsp产品在此基础上精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80.
播种深度和种子来源对羊草种苗出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5种播种深度下2种种子来源的羊草(野生和栽培)出苗情况.结果表明:播种深度和种子来源都显著影响羊草出苗率、出苗速率和种苗首次出土时间.羊草出苗率、出苗速率与播种深度成反比.播深1 cm时出苗最多,野生和栽培羊草的出苗率分别为84%和91%;覆土2 cm次之,分别为74.5%和84.5%;覆土6cm出苗最低,为33%和24.25%;不覆土与覆土1 cm的相比分别下降了50.25%和45.25%.野生和栽培羊草的出苗速率分别由覆土1 cm 时的6.46和8.46下降到覆土6 cm时的2.41和1.65.种苗首次出土时间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而延长,播种深度1~2 cm时,两种羊草9~10 d都可出苗;不覆土的处理种苗首次出土所需时间最长,分别需要21.25 d和21 d.总体上,栽培羊草的出苗率和出苗速率高于野生羊草的出苗率和出苗速率,栽培羊草首次出苗时间早于野生羊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