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6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24篇
林业   49篇
农学   105篇
基础科学   5篇
  44篇
综合类   394篇
农作物   10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1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Milk vetch dwarf virus (MDV) is an important member of the genus Nanovirus and is transmitted by the aphid Aphis craccivora. MDV has multiple single-stranded DNA genome components, each approximately 1 kb, and two or three alpha-satellite molecules. It mainly infects plants of the legume family Fabaceae. Recently, papaya (Carica papaya) collected in Yesan, South Korea, displaying symptoms of leaf yellowing and dwarfism, was identified as a new host for MDV. To examine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MDV, papaya samples with symptoms were harvested in South Korea, Vietnam, and Taiwan in August 2018, along with tomato and pepper samples grown in adjacent fields in Vietnam. The result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MDV not only in papaya but also in pepper and tomato. This MDV infection in members of the Solanaceae family was confirmed by Southern blot hybridization performed using a PCR product of segment S as a probe. Based on sequence analysis of three MDV components (M, S, and C3), we verified the presence of three different isolates of MDV in these three countries and homology between sequences of isolates from papaya and from members of the Solanaceae from Vietnam. Taken together, our results clearly demonstrate MDV infection in Vietnam and Taiwan for the first time and confirm that MDV can infect economically important pepper and tomato.  相似文献   
12.
正小麦蓝矮病(Wheat blue dwarf,WBD)是我国西北麦区一种重要植原体病害,在我国西部地区危害严重。该病害由异沙叶蝉(Psammotettix alienus L.)专化性传播,介体传毒成为病害流行的重要中心环节[1]。本实验室前期通过免疫荧光标记研究发现WBD植原体免疫膜蛋白(immunodominant membrane protein, IMP)与介体异沙叶蝉肌动蛋白互作,说明IMP在植原体传播和致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常规水稻是广东省水稻的优势和特色,有着辉煌的发展历史,1959年矮化育种的成功引领了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绿色革命。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率先在全国开展优质稻、超级稻育种,常规水稻育种技术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先后育成了广场矮、珍珠矮、广陆矮4号、广解9号、双竹占、青二矮、窄叶青8号、桂朝2号、双桂1号、双桂36、特青2号、珍桂矮1号、七山占、特三矮2号、粤香占、黄华占等23个种植面积超千万亩的常规水稻品种;建立了水稻生态育种理论科学体系,以株型塑造为核心,提出丛化育种、半矮秆早长超高产育种、组群筛选法等育种技术,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广东乃至全国粮食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未来将开展以保障粮食安全、改良食味品质及以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为目标的高产稳产、香型丝苗、功能营养及绿色高效的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发展现代水稻育种理论,应用新技术提高品种选育效率。广东水稻科研在老一辈科学家创造辉煌历史的基础上,当代水稻科研工作者对常规水稻育种肩负着传承与发展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 BYDVs)隶属于黄症病毒科(Luteovirdae)黄症病毒属(Luteovirus),由该病毒引起的小麦黄矮病最早在美国发生并报道,此后在国外其他地域也曾有过发生报道。在我国,小麦黄矮病最早于 1960 年在陕西、甘肃发生并报道,近年来,在我国其他地区也有发生,该病害被称为麦类作物上的“癌症”,对麦类作物生产影响较大,为害严重时,造成麦类作物产量大幅降低。BYDV 株系的划分依据为其传毒介体蚜虫的传播专化性,即一个病毒株系只能由一种或两种蚜虫进行传播,根据 ICTV 国际病毒委员会分类系统报道,目前国际上确定的该病毒株系有 BYDV-MAV、BYDV-PAV、BYDV-RMV、BYDV-SGV 等,我国鉴定有 BYDV-PAV、BYDV-GPV、BYDV-GAV、BYDV-RMV 4 个株系,GAV 为我国流行株系。主要从 BYDV 的为害症状、株系分化、传播介体、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病害防治方面进行相关综述,着重介绍 BYDV-GAV 株系的抗性鉴定、抗性基因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害的抗病育种和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用甲基磺酸乙酯诱变处理常规粳稻浙粳88,获得了矮秆水稻突变体Zj88d,多代自交稳定遗传。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Zj88d的矮秆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采用图位克隆方法,将目的基因定位在水稻第7染色体短臂末端7 44w和RM5344间的603 kb区间。排查该区间包含的100个候选基因,发现已克隆的矮秆基因OSH15也位于其中。测序结果显示,突变体Zj88d中的OSH15基因在第2内含子最末位发生“g→a”单碱基突变。  相似文献   
16.
以8 年生‘东魁’杨梅为材料,研究修剪的矮化提质效果。连续2 年进行大枝修剪(vertical branch pruning,VP)、精准修剪(precise pruning,PP)、大枝修剪+精准修剪(VP+PP)和“开天窗”常规修剪(pruning of open skylight,PO),并以不修剪为对照(CK)。试验前后调查树体高度和冠幅,并测定株产量、果实品质(总糖、可滴定酸、Vc、总多酚、总黄酮等)和色差(L*、a*、b*、ho、C*)等。结果表明,对树冠控制能力的大小为VP+PP>VP>PP>PO,其平均树高分别降低了63%、57%、55%和25%。平均株产量为VP+PP>VP>PP>PO,产量分别提高了25%、20%、6%和-38%。对果实色泽改善以PP 和VP+PP 的效果最显著。调查L*和始熟期发现,近熟期L*越小成熟度越高。处理第2 年果实品质相比第1 年改善幅度增大,以单果重为例,处理第1 年VP+PP、PP、VP、PO的单果重分别提高了32.0%、30.3%、21.1%和8.7%,第2 年单果重分别提高了48.3%、44.9%、43.1%和8.9%;各处理的a*、ho和C*在处理第1 年无显著差异,第2 年出 现差异分离。综合分析,不同处理下杨梅的综合效益为VP+PP>PP>VP>PO>CK。  相似文献   
17.
甜樱桃矮化砧木矮化机理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以六种甜樱桃砧木为试材,对其根皮率、根导管面积、根导管密度、根导管总面积/木质部面积比值、根木质部面积/横断面积比值、枝皮率、枝导管面积、枝导管平均总面积/木质部平均面积比值和枝木质部面积/横断面积比值等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砧木间各测定值存在较大差异,可以认为根皮率,枝导管密度、根、枝导管总面积/木质部面积比值和根、枝木质部面积/横断面面积比值可以作为预测甜樱桃矮化砧木矮化性的综合指标,为今后甜樱桃矮化砧木的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苹果砧木脱落酸与树木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气象色谱法分析了苹果矮化砧木和乔化砧木5月10日~11月10日叶片内源脱落酸(ABA)的含量水平。结果表明:(1)矮化和乔化砧木叶片内ABA含量以相似的规律变化着,其内在变化影响树体新梢生长、幼芽发育及落叶等生长环节,(2)矮化砧木的ABA含量水平始终高于乔化砧木,通过对M,S和SH系的相关分析,表明树体叶片的ABA含量水平与树体高度、树干周长及新梢长度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采用石蜡切片法及联苯胺比色法对山楂属4个种及辽宁山楂的普通型和矮生型进行了枝、叶解剖构造,过氧化物酶活性与生长势关系的研究,获得枝条的筛管密度,筛管占韧皮部的百分率、导管密度、导管占木质部的百分率,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过氧化物酶活性与生长势显著相关的结果。为山楂属植物矮化性的鉴定及矮化砧的预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02428ha"是从隐性高秆水稻"02428h"中发现的1个矮秆迟熟突变体。其抽穗期比02428h迟32d左右,株高降低60cm左右。遗传分析表明,02428ha矮秆性状的遗传涉及2对基因,而迟熟感光性则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