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56篇
  免费   1012篇
  国内免费   1619篇
林业   3155篇
农学   1596篇
基础科学   1882篇
  3467篇
综合类   9818篇
农作物   814篇
水产渔业   610篇
畜牧兽医   1688篇
园艺   481篇
植物保护   476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325篇
  2022年   586篇
  2021年   700篇
  2020年   648篇
  2019年   792篇
  2018年   442篇
  2017年   714篇
  2016年   1082篇
  2015年   880篇
  2014年   1380篇
  2013年   1406篇
  2012年   2050篇
  2011年   1810篇
  2010年   1387篇
  2009年   1411篇
  2008年   1203篇
  2007年   1258篇
  2006年   1149篇
  2005年   937篇
  2004年   689篇
  2003年   610篇
  2002年   374篇
  2001年   315篇
  2000年   306篇
  1999年   262篇
  1998年   191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长杂2号在襄垣县的表现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郭晋襄  李会霞  田岗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1):1174-1176
对优质、高产谷子杂交种长杂2号的特征特性及其在襄垣地区的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杂交种丰产、稳产、抗逆性强。针对其特点提出了相应的优质高产栽培措施:适时播种、适时喷除草剂并间苗、公顷留苗不应超过30万株、综合防治病虫害、及时抢收,为该品种大面积种植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2.
3S技术在林业资源调查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遥感技术(RS)合称为3S技术,已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实践角度对3S技术在林业资源调查上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3.
刺绣工艺是传统的装饰工艺,介绍了中外刺绣艺术特色资源库建设的选题背景和定位,从内容结构、技术标准、资源建设及项目的组织和管理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外刺绣艺术特色资源库的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94.
介绍新疆林业海量影像数据管理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和系统功能。系统通过对多源、多时相、多分辨率的影像数据的统一化、标准化的组织和管理,提供在线影像浏览、查询、对比分析和影像下载等功能,实现了海量影像数据的管理与共享。  相似文献   
95.
分析了当前绿色环保的循环冷却水的处理工艺、现状、机理和应用情况,指出了绿色环保型循环冷却水的重要性,以期引起业内的重视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日光温室越冬西葫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远东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6):111+127-111,127
选择抗病、耐低温、高产优质的品种,经过处理的种子在日光温室内建造苗床育苗,幼苗出土前,苗床气温白天保持28~30℃,夜间保持16~20℃。起垄定植,当幼苗三叶一心,苗龄25~30d时即可定植。定植后管理:浇一次大水、吊蔓、落蔓、肥水管理、温度控制、蘸花保果等等一系列措施。生长期要进行全面病虫害防治,以达到高产效果。  相似文献   
97.
张祖普 《北京农业》2011,(12):18-19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面临着巨大压力,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主要结合目前非常流行的低碳经济讨论了建设节约型的园林。  相似文献   
98.
Our 1988 paper, describing the effects of cultivation on microbial biomass and activity in different aggregate size classes, brought together the ‘aggregate hierarchy theory’ and the ‘microbial biomass concept’. This enabled us to identif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icrobial and microhabitat (aggregate) properties and organic matter distribution and explain some of their responses to disturbance. By combining biochemical and direct microscopy based quantification of microbial abundance with enzyme activities and process measurements, this study provided evidence for the role of microbial biomass (especially fungi) in macroaggregate dynamics and carbon and nutrient flush following cultivation. In the last ten years environmental genomic techniques have provided much new knowledge on bacterial composition in aggregate size fractions yet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other microbial groups (e.g. fungi, archaea and protozoa) is lacking.We now know that soil aggregates are dynamic entities – constantly changing with regard to their biological,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in particular, their influences on plant nutrition and health. As a consequence, elucidation of the many mechanisms regulating soil C and nutrient dynamics demand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specific members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their metabolic capabilities as well as their location within the soil matrix (e.g. aggregates, pore spaces) and their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with plant roots. In addition, the impacts of environment and soil type needs to be quantified at the microscale using, wherever possible, non-destructive ‘in situ’ techniques to predict and quantify the impacts of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on soil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ecosystem level functions.  相似文献   
99.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大学生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学习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教学空间,给计算机专业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带来机遇。本文通过对计算机专业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现状分析,把握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机遇,引入慕课教学和O2O模式教学,对新媒体时代计算机专业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0.
模毒蛾Lymantria monacha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重大森林害虫。通过对模毒蛾性信息素诱捕器应用技术的研究显示:不同类型的诱捕器诱虫效果不同,圆筒型和船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较好,方形的较差;诱捕器设置高度对诱虫效果的影响不同,设置在树冠下层和中层的诱捕器诱捕效果较好,上层的较差;不同设置距离的诱捕器的诱虫效果不同,随着设置距离的增加,诱捕器的诱捕量逐渐下降,设置于距林缘50 m的诱捕器诱虫效果最好,性信息素诱捕器的最远引诱距离可能为280 m。研究结果为利用性信息素对模毒蛾进行种群监测和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