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4篇
  免费   405篇
  国内免费   749篇
林业   1455篇
农学   373篇
基础科学   362篇
  2476篇
综合类   2195篇
农作物   197篇
水产渔业   255篇
畜牧兽医   728篇
园艺   84篇
植物保护   323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205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258篇
  2019年   299篇
  2018年   235篇
  2017年   343篇
  2016年   489篇
  2015年   388篇
  2014年   422篇
  2013年   533篇
  2012年   552篇
  2011年   576篇
  2010年   446篇
  2009年   444篇
  2008年   382篇
  2007年   416篇
  2006年   371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泡核桃林的土壤质地是决定核桃产量的重要因素。开展喀斯特地区泡核桃林土壤肥力状况及微生物群体功能年际变化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指导泡核桃科学高效地生产,而且能为该地区的石漠化治理、土地修复实践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喀斯特地区不同种植年限(4、5、6、7 年)泡核桃林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无机氮(硝态氮、铵态氮)的变化及其相关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1)泡核桃种植 5、6 年后,土壤酶活性普遍高于种植 4、7 年。(2)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微生物量碳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而微生物量氮逐渐增加,且种植 5、6、7 年后差异不显著;泡核桃种植 4 年后的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其他年限。(3)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铵态氮含量呈波动式变化,硝态氮先增后减,且种植 6 年后的硝态氮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年限处理。(4)酶活性、微生物量和无机氮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0~10、10~20、20~30 cm)的增加而降低,显示出明显的“表聚现象”。(5)酶活性、微生物量和无机氮含量三者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总体来看,泡核桃林的建立有利于喀斯特地区的土壤发育。在泡核桃种植 7 年后,应注重水肥管理以提升泡核桃果实的质量,同时为该区的生态恢复提供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92.
考虑土壤水平衡的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内蒙古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地下水埋深较浅且矿化度高及黄河水量逐年减少等因素导致的农业用水严重短缺问题,本研究以解放闸灌域玉米为研究对象,耦合Jensen模型与土壤水平衡模型构建灌区尺度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对不同的地下水埋深及土壤含水量情景下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进行研究,并利用Lingo软件编程求解模型。结果表明:当地下水埋深为2.5m时,引黄水量为3.85×10~8 m~3,可以达到5.55×10~8元的净经济效益;而土壤水含量为0.12~0.16时,净经济效益为[5.41,5.67]×108元。优化结果验证了模型在当地可行,并针对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的不同土壤含水量与地下水埋深情景分别提供14种配水方案。  相似文献   
93.
为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Y-S-Y12拮抗菌发酵液和生物质热解液混配对辣椒炭疽病的协同防病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对不同浓度生物质热解液、拮抗细菌Y-S-Y12菌株的发酵浓缩液及其混配溶液对辣椒炭疽病的抑菌作用进行检测,计算出毒力方程,根据EC50值将两种溶液进行混配,求得最佳配比。通过活体试验检测Y-S-Y12菌株对辣椒炭疽病果实的防治效果,测定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hydrogen peroxidase,CAT)活性,并探究各药剂对辣椒炭疽病病菌菌丝的细胞膜通透性、生理代谢和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Y-S-Y12菌株发酵浓缩液和生物质热解液以1∶9混配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混配的防效显著高于单剂,防效达到79.62%,进一步说明混配具有增效作用。混剂处理的辣椒炭疽病菌菌丝中的几丁质酶活性、β-1,3-葡聚糖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和单剂处理,处理后菌体的保护屏障被打破,使培养液的电导率、外渗液中蛋白质和核酸含量上升。混剂处理的辣椒叶片中SOD、POD、CAT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和单剂处理,说明辣椒植株抗病性增强。综上,Y-S-Y12菌株发酵液和生物质热解液混配对辣椒炭疽病有协同防病作用,可能是因为Y-S-Y12菌株具有破坏辣椒炭疽病菌菌丝和诱导辣椒植株抗病性作用。研究为辣椒炭疽病无公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
长期施肥对黄土旱塬农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的影响,以国家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研究对象,选取不施肥(CK)、单施氮肥(N)、单施磷肥(P)、施氮磷肥(NP)、单施有机肥(M)、氮肥配施有机肥(NM)、磷肥配施有机肥(PM)、氮磷肥配施有机肥(NPM)8个处理,应用氯仿熏蒸-浸提法和生态化学计量比,研究了30 a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变化及其与土壤基本理化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肥较CK处理均能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氮、磷含量;与CK相比,施用化肥处理的微生物量碳含量均有所降低,而微生物量氮、磷含量显著提高;除NM处理外,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较CK处理均显著提高。长期单施化肥、有机肥和化肥有机肥配施处理的微生物量C∶N显著低于CK处理,等量施磷处理(P、NP、PM、NPM)的微生物量C∶P、N∶P均低于CK和其余施肥处理,而NM处理的微生物量C∶P、N∶P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冗余分析显示,土壤全氮(F=13.9,P=0.002)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影响最大,解释了微生物量变化的5.3%,各理化性质的影响顺序为全氮全磷pH有机质;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磷分别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微生物量氮与有机质、全氮呈显著正相关。长期单施化肥使土壤酸碱度发生改变,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抑制作用。而长期化肥配施有机肥能不同程度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进而增强微生物对碳、氮、磷等元素的吸收利用,对于提高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
基于温、压、湿、风等主要气象资料,结合生长季逐月的地上生物量实测数据,分析气候变化及气候年型对牧草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站降水量呈波动变化,无明显的变化趋势;(2)额尔古纳和鄂温克的年均气温呈显著升高的趋势,气温倾向率分别为0.348℃/10 a、0.444℃/10 a,增温速率均明显高于同期中国东北地区,其中,鄂温克的增温速率高于中国增温最迅速的青藏地区;(3)额尔古纳和鄂温克潜在蒸散量呈波动升高的趋势;(4)两站湿润度呈显著的波动下降趋势,气候呈较明显的变干燥趋势;(5)湿润状况影响两站地上生物量形成,气候偏旱年草原地上生物量的形成会受到显著的抑制,两站草地地上生物量均与当月及上个月的湿润度指数呈线性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96.
为探究烟叶密集烘烤中经济性和实用性较强的生物质能源,笔者归纳了当前密集型烤房上使用较多的气体、液体、固体生物质能源的应用现状,在总结了3种生物质能源对烟叶烘烤质量影响和能源转化设备技术成熟度的基础上,依据经济性和实用性分析了3种生物质能在密集烤房上应用所具有的优势和局限。最后得出固体生物质颗粒燃料是当前和今后密集烤房应用前景中最好的一种生物质能,指出未来应从加强原料配方研究、持续提升颗粒燃料燃烧机技术改进、并融入大农业物联网技术以实现精准烘烤。  相似文献   
97.
Soil chemical, biochemical, biological and structural properties were measured in two New Zealand loessial soils that were topsoil-mined 10 and 25 years ago respectively. Measurements at the 10-year site were compared to some earlier measurements made at this site and the data combined in a chronological sequence for analysis. Topsoil mining had a large, detrimental impact on 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the earthworm populations, easily mineralizable N and soil enzyme activities. However, most of these properties substantially recovered, to 80-90 per cent of the levels in unmined soils, within 10-25 years of restoration under pasture. In contrast, while total soil C and N were less affected by topsoil mining, their recovery was much slower. Stabilities of macro-aggregates of soil had fully recovered within 10-25 years after topsoil mining. The apparent changes in all the measured properties between 10 and 25 years of restoration were small in comparison with changes between 0-10 years of restoration after topsoil mining. The total C content of both soils under pasture appeared unlikely to attain the levels present in unmined soils. In soils undergoing restoration, the ratio of microbial C/total soil C may be a useful index of soil ‘biological stability’. Sulphatase activity may reflect the recovery of pasture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98.
对大花序桉幼苗生物量及营养元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花序桉苗木平均单株生物量大小排序为茎>根>叶。幼苗主要营养含量和吸收积累规律为K>N>P>Fe>Mn>Zn>B>Ca>Cu>Mg。大量元素N、P、K贮量最高的部位均为茎,根部和叶中含量相近。大花序桉苗期叶片对主要营养元素N、P和K的吸收分配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Mg与Ca,Cu与P、K,Zn与N、K、Cu、Fe,Fe与N呈现互相促进关系;Mn与N、Fe、K、Cu,B与P、Cu为相互抑制关系。据此,大花序桉苗期以氮、磷、钾肥为主,其中要求养分K2O>N>P2O5,并有针对性地添加铁肥、锌肥和铜肥。  相似文献   
99.
新垦淡灰钙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及玉米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设置在宁夏红寺堡灌区开垦4 a的淡灰钙土上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对新垦淡灰钙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可以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不同处理相比,化肥配合羊粪效果最好,单施羊粪次之,单施化肥最低;与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对玉米的增产效果极显著,各处理作用效果的排序为:氮磷 羊粪>氮磷锌钾>氮磷锌>氮磷>氮>羊粪>不施肥,氮磷 羊粪处理与单施氮肥和单施羊粪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化肥与有机肥羊粪配合施用既能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又能使玉米产量显著提高,因此是新垦淡灰钙土施肥的最佳选择。土壤微生物量碳与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氮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其与土壤肥力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价新垦地土壤质量变化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0.
吴起县沙棘林分配置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吴起县现有沙棘林的生长和经营情况,对沙棘种植的不同立地类型提出了沙棘林分配置的模式,包括整地的方法、种植密度、种植季节和抚育管理等,为吴起沙棘资源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也为沙棘的开发利用提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