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7篇
  免费   612篇
  国内免费   442篇
林业   840篇
农学   422篇
基础科学   114篇
  526篇
综合类   2687篇
农作物   358篇
水产渔业   536篇
畜牧兽医   1023篇
园艺   210篇
植物保护   1615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291篇
  2021年   291篇
  2020年   310篇
  2019年   338篇
  2018年   235篇
  2017年   290篇
  2016年   292篇
  2015年   282篇
  2014年   410篇
  2013年   376篇
  2012年   528篇
  2011年   496篇
  2010年   396篇
  2009年   409篇
  2008年   355篇
  2007年   416篇
  2006年   382篇
  2005年   291篇
  2004年   282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试验旨在研究马乳脂肪球膜(milk fat globule membrane,MFGM)蛋白组成及潜在的生物学功能。选取12匹5岁左右、平均体重为450~500 kg的健康纯血母马作为试验动物,主要饲喂干牧草,所有马匹饲养和管理条件均相同。将12份样品以每组4份进行混合,分离提取产后第60天马乳中MFGM蛋白,进行高分辨质谱仪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马MFGM组分中共鉴定出310种表达蛋白,这些蛋白主要参与的生物过程为生物调节、刺激应答、定位、多细胞生物过程、运输、信号、细胞通讯、发育过程、细胞分化和免疫系统过程等;细胞成分主要为胞外区域、膜、囊泡、核仁和线粒体等;分子功能主要为催化活性、蛋白质结合、碳水化合物衍生物结合和小分子结合等。KEGG通路分析表明,MFGM蛋白主要参与血小板活化通路、内吞、脂肪酸生物合成和Ras信号通路等。马乳MFGM蛋白的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图中共包含215种蛋白质。本研究结果揭示了马乳MFGM蛋白质组的复杂性,为解析其营养和生物学功能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52.
生物钟是生物的计时机制,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列所决定,使行为、生理和新陈代谢的内部循环与外界环境周期性同步。本文就生物节律系统、生物钟的调控基因、生物钟对营养生理代谢和消化器官的调控以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3.
试验旨在探索法氏囊活性肽BP7调节鸡未成熟B细胞的分子基础。利用BP7刺激禽前B淋巴细胞DT40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IgM的mRNA水平,并采用基因芯片分析基因表达谱及其生物学功能。结果显示,BP7刺激的DT40细胞产生IgM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基因芯片分析发现,BP7处理的DT40细胞中共有1345个差异表达基因。通路分析发现,BP7诱导DT40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涉及17条通路,包括受体互作、信号通路、代谢和蛋白质分解相关通路等。通路网络分析发现,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互作是BP7刺激后DT40细胞相关途径中的关键通路。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析发现,BP7刺激DT40细胞中涉及的免疫相关功能主要包括免疫应答、免疫应答信号、Th1型免疫应答、细胞因子的产生和调节及其受体活性等方面。该研究阐述了法氏囊活性肽BP7调节禽未成熟B细胞的分子基础,为进一步研究法氏囊活性肽调控B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数据。  相似文献   
54.
构树含有丰富的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物质,有抗氧化、抗菌消炎的功能。构树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有助于解决我国的"人畜争粮"问题,有望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蛋白质饲料。文章综述构树的营养成分、生物发酵技术以及在猪、家禽、反刍动物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5.
为了解乳酸菌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并为制定乳酸菌发酵生产过程中噬菌体污染的防控措施提供试验数据和参考,本研究通过斑点试验和双层琼脂平板法,以干酪乳杆菌(L. casei) ATCC 393、戊糖乳杆菌(L. pentosus) KLDS 1.0413、短小乳杆菌(L. brevis) ATCC 367为指示菌从乳制品、泡菜样品中分离乳酸菌噬菌体,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噬菌体基因组限制性内切酶作用分析其包装机制,并进行宿主范围和一步生长曲线的测定,SDS-PAGE分析噬菌体结构蛋白,对获得的噬菌体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获得3株烈性乳酸菌噬菌体,依次命名为Lc、Lpen和Lbre。电镜结果显示,噬菌体Lc、Lpen均由多面体头部和非收缩性尾部组成,而噬菌体Lbre由多面体头部和收缩性尾部组成。根据形态学分析,Lc和Lpen属于长尾噬菌体科(Siphoviridae),B1类,Lbre属于肌尾噬菌体科(Myoviridae),A1类。噬菌体基因组经限制性内切酶作用后,核酸电泳结果显示,噬菌体Lc、Lpen基因组均为异质平末端,其包装机制属满头包装,即pac-型,而Lbre含有黏性末端,其包装机制属于cos-型。宿主范围测定结果显示,噬菌体Lc、Lbre对宿主专一,而Lpen宿主谱较广。一步生长曲线显示,噬菌体Lc、Lpen和Lbre潜伏期分别为60、45和150 min,裂解期分别为45、90和105 min,裂解量分别为47、24和30 PFU/cell。SDS-PAGE分析显示,噬菌体Lc结构蛋白有7个,主要结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50 ku;噬菌体Lpen和Lbre结构蛋白均有5个,主要结构蛋白分子质量分别约为55和50 ku。综上,本研究分离获得3株乳酸菌烈性噬菌体,并对其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对了解乳酸菌噬菌体及后续乳酸菌噬菌体污染的防治提供了试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6.
对发酵黄芪样品中分离的1株产纤维素酶解淀粉芽胞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菌株在10℃~60℃环境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5℃~40℃。pH5.0~8.0培养基均适宜菌株生长,其中最适pH为6.0。在37℃环境200r/min振荡培养的生长曲线在0~4h为延迟期,4h~12h为对数期,12h~24h为稳定期,24h以后为衰亡期。细菌37℃培养32h开始产生芽胞,在培养72h时芽胞形成率达到80.67%。菌株对多数抗菌药物敏感,且安全性良好。该菌株适应性强,生长条件较为宽松,这为其开发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7.
紫花苜蓿根腐新病原-厚垣镰孢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紫花苜蓿根腐致病菌厚垣镰孢菌(Fusarium chlamydosporum)在不同温度、光照、p H和多种碳氮源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采用菌饼法进行了测定,并对不同碳氮源下菌落产色素情况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在5~40℃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5℃;当p H 4.0~12.0时均能生长,最适宜p H为7.0;全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氮源分别为山梨醇和蛋白胨,碳源氯醛糖及除蛋白胨以外8种氮源均不利于菌丝的生长。含不同碳氮源培养基可诱导菌丝产生不同色素,且颜色变化差异大,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色素颜色也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8.
There is an increasing interest in using whole‐genome sequence data in genomic selection breeding programmes. Prediction of breeding values is expected to be more accurate when whole‐genome sequence is used, because the causal mutations are assumed to be in the data. We performed genomic prediction for the number of eggs in white layers using imputed whole‐genome resequence data including ~4.6 million SNPs. The prediction accuracies based on sequence data were compared with the accuracies from the 60 K SNP panel. Predictions were based on genomic 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 (GBLUP) as well as a Bayesian variable selection model (BayesC). Moreover,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from using different types of variants (synonymous, non‐synonymous and non‐coding SNPs) was evaluated. Genomic prediction using the 60 K SNP panel resulted in a prediction accuracy of 0.74 when GBLUP was applied. With sequence data, there was a small increase (~1%) in prediction accuracy over the 60 K genotypes. With both 60 K SNP panel and sequence data, GBLUP slightly outperformed BayesC in predicting the breeding values. Selection of SNPs more likely to affect the phenotype (i.e. non‐synonymous SNPs) did not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genomic prediction. The fact that sequence data were based on imputation from a small number of sequenced animals may have limited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A small reference population (n = 1004) and possible exclusion of many causal SNPs during quality control can be other possible reasons for limited benefit of sequence data. We expect, however, that the limited improvement is because the 60 K SNP panel was already sufficiently dense to accurately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nimals in our data.  相似文献   
59.
采用不同比例丹参(Salviae miltiorrhiza)药渣替代玉米芯对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供试菌株进行栽培实验.经栽培收获两茬子实体,分别对不同配方两个菌种的菌丝长速、单位料重产量、生物学效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单位料重产量及生物学效率表现上,随培养料中所含丹参药渣比例增加而增加;在菌丝长速表现上则相反.经丹参药渣、玉米芯的碳氮比分析(28.5∶1;88.1∶1)得知,栽培料中随药渣含量的增加氮素含量相应提高(碳氮比55.27∶1~27.44∶1,氮含量为0.76%~2.43%),成为两个菌种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0.
粉煤灰磁粉表面化学镀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煤灰磁粉是热电厂生产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粉煤灰中的一种成分,由于其有内在的磁性和微导电性,通过表面金属化后,能用于制备电磁屏蔽和吸波材料。笔者采用置换反应法在粉煤灰空心磁粉表面进行了化学镀铜的研究。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X)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学镀方法能在其表面获得良好性能的金属镀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