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05篇
  免费   1049篇
  国内免费   1336篇
林业   1733篇
农学   1141篇
基础科学   1175篇
  1332篇
综合类   6759篇
农作物   839篇
水产渔业   723篇
畜牧兽医   3122篇
园艺   522篇
植物保护   2444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373篇
  2022年   645篇
  2021年   660篇
  2020年   656篇
  2019年   785篇
  2018年   485篇
  2017年   671篇
  2016年   842篇
  2015年   716篇
  2014年   1053篇
  2013年   911篇
  2012年   1459篇
  2011年   1257篇
  2010年   1000篇
  2009年   975篇
  2008年   833篇
  2007年   918篇
  2006年   851篇
  2005年   617篇
  2004年   569篇
  2003年   424篇
  2002年   376篇
  2001年   353篇
  2000年   301篇
  1999年   257篇
  1998年   234篇
  1997年   199篇
  1996年   182篇
  1995年   173篇
  1994年   152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113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81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8篇
  1973年   3篇
  195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In 4 dairy farms located in Baotou area, clinical medicine investiga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conducted, and then curative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were analyzed.Epidemic materials were collected from diary cows infected by endometritis, from which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isolated using conventional microbiology technologies.Broth microdilution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sensitivity and resistance of pathogenic bacteria to antibiotics commonly used in clinic.On this basis, the sensitive drugs were used to treat mastitis or endometritis,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raditional treatment group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rapeutic test group.The result of traditional treatment group showed 13 antibiotics were used to treat 160 cases of endometritis, florfenicol was most effective, penicillin was most ineffective.The results of therapeutic test group showed that Staphylococcus aureus, Escherichia coli and Streptococcus were the main pathogenic bacteria of endometritis, which were sensitive to gentamicin and cefalotin, etc.The result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rapeutic test group was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raditional treatment group(P<0.01).Sensitive drugs screened by drug sensitive test could be used to target therapy, and obtain satisfied curative effect.Moreover, this approach could avoid antibiotic abuse.  相似文献   
92.
浙北地区早熟松花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北松花菜秋季栽培区选择试点,对6个早熟松花菜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浙农松花50天是浙北地区秋季抢早栽培的较为理想的品种,而农美50天产量潜力最大,但成熟期略迟,生产上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93.
以新鲜牦牛乳为原料,研究了Scamorza奶酪的制作技术,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量的凝乳酶、氯化钙、食盐以及发酵温度对成品的口感、色泽质地的影响,最终确定了该产品生产的最佳配方及技术条件:凝乳酶0.003%、氯化钙0.01%、食盐22%,发酵温度为32℃.  相似文献   
94.
对百香果进行扦插试验研究,明确影响百香果扦插效果的关键因素,优化扦插处理的最佳组合,为百香果的快速繁殖提供技术支持。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分析插穗茎段部位、NAA浓度、扦插基质3个因素对百香果扦插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排队评分和公式评分法对扦插成活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筛选优化出百香果扦插繁殖的最佳处理组合。插穗部位对百香果扦插成活率的影响最大,NAA浓度和扦插基质的影响相对较小。对根数、平均根粗的影响由大到小为插穗部位、扦插基质、NAA浓度,对平均根长、新生蔓长、新生叶片数的影响由大到小为插穗部位、NAA浓度、扦插基质。综合评分结果表明,插穗部位是影响百香果扦插效果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扦插基质,而NAA浓度的影响最小。百香果扦插的最佳组合为A2B3C3处理,即以中部半木质化茎段为插穗,用300 mg/L的NAA溶液浸泡20 min,选用泥炭混合基质(泥炭:黄壤=1:1)为扦插基质时,百香果的扦插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95.
为探明引起贵州省某鸭场雏鸭发病的病原及其致病性和耐药情况,本研究对该鸭场送的疑似细菌感染病鸭进行剖检,取鼻黏膜、心脏和肝脏等组织器官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细菌分离鉴定,通过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和毒力基因检测研究其耐药情况和致病性。结果显示,分离菌在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16 h后呈现为边缘整齐、有光泽的乳白色菌落,伴有β-溶血现象,经革兰氏染色后在生物显微镜下呈两端钝圆、弧状、排列无规则的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与霍乱弧菌相符;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树显示,该分离菌与霍乱弧菌同源性高达99.6%~99.7%聚为一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大部分药物都表现为耐药,其中对氨苄西林、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苯唑西林和克林霉素等抗菌药耐药性较强,对头孢哌酮和头孢曲松敏感;动物回归试验显示,分离菌可导致试验组雏鸭5 d内全部发病死亡,表明该分离菌对雏鸭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检测的霍乱弧菌相关毒力基因hlyAompWchxA为阳性,而检测的O1群rfb、O139群rfbtcpActxA基因为阴性,表明本次分离的霍乱弧菌携带有致病基因,但不属于O1和O139血清群。结果表明,该鸭场雏鸭发病的疫情病原为非O1/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该菌致病性强且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本试验结果为贵州省鸭霍乱弧菌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6.
在普通钢架大棚内,以实生苗为对照,对引进的5个甜瓜砧木品种进行甜瓜嫁接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个砧木品种嫁接苗成活率均在90%以上,其植株和瓜的生长特性、产量和品质均没有显著差异,与实生苗之间亦无显著差异,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砧木品种为日本青秀和亮丽王。  相似文献   
97.
陈中钐 《长江蔬菜》2014,(10):16-18
冬季对7个菠菜品种进行植物学性状、产量、冬性以及抗病性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BC2、越超2个品种具备长势强、叶色绿、抗病、冬性强、产量高等特点,可作为福州地区冬季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98.
为了提高支管射流三通水力性能,改善滴灌的灌水均匀性,基于CFX数值模拟技术,对进口宽度为15 mm的支管射流三通进行结构优化.选取位差、劈距、劈尖半径和侧壁倾角为影响因素,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了9组模型,边界条件设定为进口压力100 kPa.选取支管射流三通出口设计流量为评价标准,支管射流三通最优结构尺寸为位差5.5 mm、劈距113 mm、劈尖半径13 mm、侧壁倾角10°.此结构尺寸参数下的支管射流三通水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进口水压为100 kPa时,支管射流三通脉冲频率为148次/min,水头压力振幅为37.9 kPa,水头压力损失为16.7 kPa,出口流量为0.698 L/s;支管射流三通所接滴灌带长度为60 m时,与普通支管三通相比,支管射流三通的灌水均匀系数提高了2.78%,流量偏差率降低了4.72%.该研究可为射流技术在脉冲滴灌系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
为明确江苏、浙江不同地区葡萄霜霉病菌的致病性分化情况,采用单斑分离法和叶盘接种法,对分离得到的不同葡萄霜霉病菌单斑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80个葡萄霜霉病菌株都有致病性,且2个省份均有半数以上的菌株的病情指数在40~60之间。致病力聚类分析表明,2个省份的菌株都可以聚类为强、中、弱3种致病力类型,江苏以强致病力菌株为优势菌株,浙江以中等致病力菌株为优势菌株。对同一省份的菌株进行致病力分析发现,江苏树山和浙江永福的菌株致病力明显强于同省其他地区,而江苏新坊和浙江上钱的菌株与同省其他地区相比,致病力最弱。同时,构建菌株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同源性相同的菌株间有致病力不同的情况,致病力相同的菌株间也存在rDNA-ITS序列有差异的情况。综上,江苏、浙江的葡萄霜霉病菌都存在致病力分化现象,这种分化现象与菌株的亲缘关系远近没有相关性,但同一省份不同地区间的菌株致病力差异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0.
张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615-11617
为了探索汉中山区生土建筑合适的墙体改性材料,对目前常见的生土改性材料进行归纳分析,笔者认为天然可再生材料淀粉有应用潜能,对素土,不同掺量的生石灰、熟石灰和淀粉改性生土进行了直接剪切试验,试验表明淀粉可用于山区生土建筑的改性,为汉中山区生土材料的改性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