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90篇 |
免费 | 164篇 |
国内免费 | 56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28篇 |
农学 | 275篇 |
基础科学 | 355篇 |
806篇 | |
综合类 | 1888篇 |
农作物 | 156篇 |
水产渔业 | 71篇 |
畜牧兽医 | 469篇 |
园艺 | 142篇 |
植物保护 | 6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篇 |
2023年 | 90篇 |
2022年 | 125篇 |
2021年 | 161篇 |
2020年 | 161篇 |
2019年 | 202篇 |
2018年 | 160篇 |
2017年 | 227篇 |
2016年 | 275篇 |
2015年 | 207篇 |
2014年 | 289篇 |
2013年 | 311篇 |
2012年 | 419篇 |
2011年 | 403篇 |
2010年 | 305篇 |
2009年 | 253篇 |
2008年 | 192篇 |
2007年 | 267篇 |
2006年 | 186篇 |
2005年 | 129篇 |
2004年 | 83篇 |
2003年 | 96篇 |
2002年 | 47篇 |
2001年 | 46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金霉素和代谢物差向金霉素在肉鸡肌肉和肝脏中的残留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金霉素(CTC)、差向金霉素(ECTC)在肉鸡肌肉、肝脏中的残留分布情况,样品经提取液提取后过Oasis HLB SPE小柱净化,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ESI+)和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试验组鸡按体重以50 mg/(kg·d)剂量内服CTC,连续5 d,每天给药1次。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肉鸡肌肉和肝脏中CTC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5.0、10.0μg/kg。ECTC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20.0、30.0μg/kg。CTC和ECTC在肉鸡肌肉中平均回收率分别在73.0%~95.20%和81.80%~101.60%,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在8.85%~12.18%和2.05%~9.29%;在肉鸡肝脏中平均回收率分别在67.06%~90.80%和78.64%~106.98%,RSD分别在2.90%~8.88%和4.72%~9.48%;肉鸡肌肉和肝脏中CTC、代谢物ECTC的残留量分别在给药后第1、5 d时达到最高。肉鸡肝脏中ECTC的残留量约占总残留量的1/2。停药后CTC及其代谢物ECTC代谢缓慢,在停药第6 d时,仍能检测到CTC及其代谢物ECTC,但其残留量均低于最高残留限量(MRLs)。从保障食品安全方面考虑,建议我国将CTC和ECTC均作为金霉素的残留标示物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22.
"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研究Ⅶ黑麦草残留物的田间分解及营养元素的释放动态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采用尼龙网袋分解法,将一定量的黑麦草根系和地上留茬(统称黑麦草残留物)置于田间耕作层令其自然分解,分别于埋设后11,39,70,109,161和244 d收集尼龙网袋内的样品,洗净,烘干,称重后用于分析全量N、P、K、Ca、Mg、Mn和Fe的含量.结果表明,黑麦草残留物在大田中通过生物降解,将养分释放到土壤中,在后作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分解初期的释放量较高,埋设10 d后黑麦草残留物样品中近90%的Ca和37%~50%的C、N、P、K和Fe被释放,Mn和Mg则只有0.4%~13.4%被释放.在早稻生长过程中黑麦草残留物有74.9%被分解,C、N、Mn和Mg的矿化率均在80%以下,表现出一定的缓释效应.晚稻收获时各养分的释放率达到92%~99%.理论上黑麦草根系可以为0~20 cm土层贡献有机质、N、P、K、Fe、Mn、Mg和Ca分别达到865.42 g/kg,26.92 g/kg,1.75 g/kg,23.83 g/kg,2 741 mg/kg,75 mg/kg,162 mg/kg和46 mg/kg. 相似文献
23.
文章旨在分析双层桨叶单轴混合机的结构和混合原理。通过对混合机的机体、转子、卸料门及控制机构、传动部分、液体添加系统、气包喷吹系统关键结构的详细分析,了解其独特的混合原理和优良特性。该机具有混合均匀度高CV≤5%(可达2%~3%)、残留量低(≤0.1%)、生产效率高、使用维修方便等特点,在国内外饲料添加剂预混合生产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24.
25.
26.
以鸡为靶动物,多次口服(50 mg/kg,每12 h 1次,连续6次)喹胺醇,测定其在肝脏、肾脏及肌肉中的残留.用乙腈-乙酸乙酯(3/2,V/V)提取组织中的药物,反相高效色谱法测定组织中喹胺醇的浓度.色谱条件:C18-ODS柱(25 ㎝×4 .6),流动相为乙腈:水(2/3,V/V);流速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334 nm.鸡多次口服喹胺醇,于第6次给药后在肝脏、肾脏、肌肉药物的消除半衰期为5.91、6.489、5.727 h.若规定组织中喹胺醇浓度最高残留限量为1ng/g可食用,则休药期应为2天. 相似文献
27.
牛羊猪肉组织中伊维菌素残留量检测HPLC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牛、羊、猪肉组织中伊维菌素残留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改进,样品用乙腈提取,用正己烷脱脂并于50℃减压蒸干。残留物用乙酸乙酯溶解,过C18SPE柱,用乙酸乙酯-甲醇(1:1)溶液洗脱;收集流出液和洗脱液,合并蒸干后于(50±3)℃减压干燥20min;残留物用N-甲基咪唑溶解并与三氟乙酸酐-乙腈(1:2)溶液于(67±2)℃衍生1h。用配荧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本方法平均回收率为(102.0±6.6)%,批内RSD〈10%,伊维菌素浓度在5~400ng/mL时,呈线性关系,r=0.9997。检测限为2μg/kg。 相似文献
28.
有毒有害物质如致病微生物、生物毒素、农药、兽药及添加剂残留等会造成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风险监测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代谢组学技术通过考察生物受到有毒有害物的刺激或干扰后代谢产物的变化,进行系统的定量定性分析,获得具有高度敏感性及特异性的代谢组学投影,适用于对多种微量毒物的鉴别监测。同时,代谢组学技术可反映出毒物代谢过程中可能的生物标志物,为毒物代谢过程和毒理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因此,以色谱质谱联用、核磁共振等为代表的代谢组学方法逐渐成为检测和研究有毒有害物质的关键技术,为其风险评估提供依据。同时各种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及检测方法的优化将进一步促进代谢组学技术在毒物监测中的实际应用。作者介绍了代谢组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总结了代谢组学技术对常见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代谢组学技术在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用HPLC-MS/MS研究动物毛发中克伦特罗的残留及代谢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毛发中盐酸克伦特罗残留的方法。猪毛发以0.1moL/L盐酸溶液提取,MCX固相萃取柱净化,流动相溶解定容。以SB-C18柱为分离柱,1%乙酸水溶液和甲醇(60∶40,V∶V)作为流动相,MS/MS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在优化条件下的最低检出限为0.05μg/kg,定量限为0.2μg/kg。毛发样品中添加不同浓度盐酸克伦特罗,测得回收率在79.0%~86.2%之间,变异系数均低于15.2%。应用该方法研究了盐酸克伦特罗在猪毛发中的代谢并初步探讨其代谢机理。结果表明:在较高饲喂浓度(10mg/kg)时,用药5d后,黑色猪毛发有少量盐酸克伦特罗残留,而白色猪毛发中未检出。从第7天起猪毛发中盐酸克伦特罗蓄积量逐渐增加,最高蓄积浓度为4852.5μg/kg。 相似文献
30.
不同添加剂对紫花苜蓿拉伸膜裹包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葡萄糖、红糖、果渣对紫花苜蓿拉伸膜裹包青贮饲料青贮品质的影响,探明最适合添加于紫花苜蓿裹包青贮的有机添加剂,按照紫花苜蓿原料重量的0.2%、0.4%、10%分别添加葡萄糖、果糖、果渣进行90 d青贮。结果表明:添加葡萄糖可保留紫花苜蓿中更多的干物质,有效提高青贮饲料中的乳酸含量,降低乙酸和丙酸含量;添加红糖不利于青贮饲料pH值的降低和乳酸积累,能产生较高的氨态氮、乙酸和丙酸含量;添加果渣虽然可以降低青贮饲料的pH值,但会造成显著的粗蛋白损失。综合分析认为,添加葡萄糖对提高紫花苜蓿拉伸膜裹包青贮饲料青贮品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