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2篇
农学   1篇
  51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sire estimated breeding values (EBV) for litters/sow/year (LSY) and sire progeny means for farrowing rate (FR), removal parity and lifetime born alive (LTBA). Genetic parameters and breeding values were estimated using ASREML. The heritability estimate for LSY was 0.11. When all sires with 10 or more daughters with records were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sire's LSY EBV and the sires' daughter means for FR, removal parity and LTBA were 0.49, 0.23 and 0.25 (p < 0.01). The sire EBV for LSY was favourably correlated with sires' daughter means for all three traits. This provides evidence that selecting sires with high EBV for LSY could improve herd FR, removal parity and LTBA. By including LSY as part of the selection criterion, the LTBA may be indirectly improved. The positive genetic correlation between LTBA and LSY may be a result of the improved longevity of sows with greater LSY compared with sows with lower LS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SY and FR, removal parity and LTBA are strongly supported by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sire progeny means for each trait and the sire LSY EBV.  相似文献   
62.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10:0(TⅠ)、7:3(TⅡ)5:5(TⅢ)、3:7(TⅣ)和0:10(TV)巨桉(Eucalyptus grandis)和台湾桤木(Alnus formosana)混合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土壤动物群落特征.从5种类型、3种规格的810只凋落袋中共收集土壤动物75651只,隶属2门10纲20目,其中弹尾目(Collembola)和蜱螨目(Acarina)为优势类群.土壤动物个体数最高是7-8月,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最高是7月,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最高是7-8月.大型、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各月间均波动较小.与30目和6目相比,260目网袋中弹尾目和蜱螨目等中小型土壤动物数量更高.相对台湾桤木(TV)而言,巨桉(TⅠ)凋落物中弹尾目数量更多.啮虫目(Psocoptera)在台湾桤木(TV)凋落物中的数量远远高于其它凋落物,后孔寡毛目(Opisthopora)在混合凋落物中数量较高.不同比例的凋落物混合可改变凋落物中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组成.桤木、混合凋落物中大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高于巨桉凋落物,而且上述凋落物的分解速率亦明显快于巨桉凋落物,这意味着大型土壤动物的活动可加速凋落物的分解.因此,在巨桉人工纯林中混栽台湾桤木,可显著提高大型土壤动物的数量,促进凋落物的分解.  相似文献   
63.
冀北山地不同树种组成桦木林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不同树种组成的林分对林地枯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采用浸泡法和双环法对冀北山地5种不同树种组成的桦木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林地枯落物半分解层储量均大于未分解层,总储量变化范围为12.85~20.87t/hm~2,白桦纯林储量最大,阔叶混交林最小;2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变化范围为73.27~106.99t/hm~2,有效拦蓄量变化范围为59.22~81.86t/hm~2,均为杨桦混交林最大、落桦混交林最小;3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关系,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而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指数关系,随浸泡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4土壤容重是油松白桦林最大、杨桦混交林最小,总孔隙度是杨桦混交林最大(60.66%)、阔叶混交林次之(59.31%)、油松白桦林最小(45.43%),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均是杨桦混交林最大、阔叶混交林次之、油松白桦林最小;5土壤入渗速率和入渗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综合来看,杨桦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枯落物和土壤持水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64.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床饲养模式下,猪日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对发酵床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杆菌肽锌+硫酸黏杆菌素(抗生素组)和基础日粮+地衣芽孢杆菌(益生菌组)的试验日粮。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发酵床垫料蛋白酶活性(P0.05),对垫料脲酶活性和铵态氮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第15 d时,抗生素组的垫料放线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35 d时,益生菌组的芽孢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第49 d时,益生菌组的芽孢杆菌数量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抗生素组的葡萄球菌数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益生菌组、抗生素组的大肠杆菌低于对照组,抗生素组的细菌总数、芽孢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饲粮抗生素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垫料益生菌,但能有效减少垫料病原菌;各处理组间,垫料微生物DGGE的香农-威纳指数、均匀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用地衣芽孢杆菌显著增加垫料中芽孢杆菌分布数量,提高垫料中垫料蛋白酶活,没有显著影响垫料细菌多样性指数,一定程度上提高粪便原位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65.
不同林龄段桤柏混交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对川中丘陵区的10、152、0和25 a的桤(Alnus cremastogyne)柏(Cupressus funebris)混交林和30 a纯柏林的水源涵养功能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凋落物的蓄积量、饱和持水量与最大持水量均以20 a的最大,30a纯柏林的最低,凋落物的持水量与蓄积量、含水率有显著正相关关系;2)表层土壤密度在1020 a间显著下降,20 a的最低(1.20 g/cm3),在2030a间显著增加;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在1020 a间显著增加,25和30 a时显著下降;毛管孔隙度在各林龄段间呈波动性变化;土壤最小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在1015a间显著增加,2030 a间相对稳定,最大持水量在1020 a间显著增加,25和30a的显著降低;3)桤柏混交林的综合水源涵养功能,15a时达到最大值1446.06 t/hm2,30 a时显著下降到1331.60t/hm2,各林龄段桤柏混交林根系土壤层的水源涵养能力占98%以上。认为应对25 a后的桤柏混交林及纯柏林进行结构调整,以提高桤柏混交林的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66.
对百花山4种林分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①核桃楸林枯落物的总蓄积量为9.99t/hm^2,最大持水量为27.72t/hm^2,有效拦蓄量为29.55t/hm^2;华北落叶松林枯落物的总蓄积量为10.27t/hm^2,最大持水量为12.84t/hm^2,有效拦蓄量为13.53t/hm^2;黑桦林枯落物的总蓄积量为7.04t/hm^2,最大持水量为19.01t/hm^2,有效拦蓄量为19.18t/hm^2;辽东栎林枯落物的总蓄积量为8.22t/hm^2,最大持水量为14.72t/hm^2,有效拦蓄量为18.33t/hm^2。②半分解层枯落物浸泡8h已基本达到饱和,而未分解层10h基本达到饱和,持水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为Q=aln(t)+b;枯落物在浸水的前半小时内吸水速率最大,4h左右时下降速度明显减缓,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的关系为V=kt”。③辽东栎林土壤层持水能力最强,为266.22t/hm^2,黑桦林土壤的持水能力最差,为219.39t/hm^2,利用幂函数对人渗速率与人渗时间进行拟合,其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  相似文献   
67.
百花山5种典型林分枯落物蓄积量及持水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殷婷 《林业资源管理》2019,(3):113-117,146
以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种典型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其枯落物层的蓄积量及持水特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5种林分枯落物蓄积量中华北落叶松林(15.75t/hm^2)>核桃楸林(9.99t/hm^2)和白杄林(10.27t/hm^2)>蒙古栎林(7.34t/hm^2)>黑桦(7.04t/hm^2),针叶林枯落物层中未分解层蓄积量占比明显高于阔叶林分;枯落物蓄积量总持水量中华北落叶松林(2.91mm)>核桃楸林(2.77mm)>黑桦(1.90mm)与蒙古栎林(1.83mm)>白杄林(1.29mm),针叶林枯落物层中未分解层持水量大于半分解层,而阔叶林枯落物层则表现为半分解层大于未分解层。针叶林未分解层枯落物的蓄积及水文效应高于半分解层,而阔叶林半分解层枯落物的蓄积及水文效应高于未分解层。  相似文献   
68.
贡嘎山暗针叶林生态系统枯落物截留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充分考虑不同林型下枯落物的特性和降雨特性,采用现场模拟方法观测枯落物截留,以浸水法观测枯枝落叶层的最大持水量,观测了贡嘎山不同演替阶段的暗针叶林群落林内枯落物的截留特征.结果表明,贡嘎山暗针叶林生态系统中不同群落的枯落物截留降水量与林外降雨量有不同程度的线性相关关系,而林内降雨量与枯落物截留量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同林型内,由于枯落物数量与组成成分、分解程度等不同,其持水能力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过熟林中枯落物吸水饱和时间最短,最大持水率最低,枯落物与林下厚厚的苔藓层混杂在一起,截留水分的能力相对较弱;幼龄林中枯落物饱和需要时间最长,最大持水率也最高,对林下降雨的再分配作用也相应最大.同时,枯落物层的截留作用及截留量的大小,除去枯枝落叶层的数量和质量外,与枯落物的湿润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69.
通过对重庆缙云山针阔叶混交林、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林4种典型植被类型林下枯落物及其持水特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下枯落物储量大小为灌木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楠竹林,其中半分解层和分解层的总储量大于未分解层储量.缙云山自然保护区4种不同植被类型下枯落物持水特征曲线具有明显不同,持水能力为灌木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楠竹林.在浸泡前2h内持水量变化极大,2h以后变化量变小,各层持水量浸泡8h后均基本达到饱和.未分解层枯落物持水量小于半分解层分解层枯落物的持水量,枯落物各层持水量与浸泡时间之间的关系符合Q=alnt+b关系.4种不同植被类型林下枯落物吸水率大小为针阔混交林>灌木林>阔叶林>楠竹林,枯落物各层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存在V=ktn关系.在枯落物持水作用较强的前2h内,其吸水速率最快的为灌木林,达到22.208mm/h.  相似文献   
70.
青海省大通县主要造林树种枯落物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硕 《水土保持研究》2008,15(6):105-107
枯枝落叶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对青海省大通县主要植被类型的枯落物,从持水能力、失水特性以及有效拦蓄量3方面分析。结果表明:(1)大通县鹞子沟主要造林地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变动范围为5.85~34.16t/hm2,其中最大的云杉天然次生林为34.16t/hm2,最小的华北落叶松林为5.85t/hm2。云杉林下的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最大持水率普遍高于沙棘林和华北落叶松林下的枯落物。(2)枯落物的持水量在失水实验开始的1~2h内迅速下降,之后速度变慢。说明枯落物拦蓄地表径流后,随着枯落物湿润程度的减小,失水能力降低,至达到枯落物的自然含水量。(3)在对枯落物有效拦蓄量的比较中发现,云杉林有效拦蓄量最大,其次是沙棘天然次生林,最小的为沙棘人工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