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56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20篇
  38篇
综合类   154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The present study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five bacterial isolates from the microalga Muriellopsis sp. on the microalgal biomass concentration (g/L), specific growth rate (K), photosynthetic quantum yield (QY), 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NPQ), maximum relative electron transport rates (rETR max) and levels of nutritional components such as carbohydrates, lipids, proteins and carotenoids in Muriellopsis sp. cultivated in seawater under indoor and outdoor conditions. The bacterial strains were Microbacterium sp. Dom 1; Pseudomonas sp. Dom2; Microbacterium sp. Dom 3; Rhizobium sp. Dom 4; and Dietzia sp. Dom 5, as well as the Pseudoalteromonas sp. (SLP1), a bacterium known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microalgae. At the laboratory level, inoculation of the strains SLP1, Dom 1, Dom 3 and Dom 5 resulted in higher specific growth rates and biomass of the microalga. Subsequently, the best results were obtained with a combination of the selected bacterial strains (Dom1, Dom 3, Dom5 and SLP1) under outdoor culture conditions improved the biomass, proteins, carbohydrates and total carotenoids in 22.12%, 48.28%, 19,25% and 48.27%,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cultures without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 selected bacteria (control), while no effects were observed on the photosynthetic parameters. Thus,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positive associations of the selected bacterial strain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duction of Muriellopsis sp. acclimatized to grow in seawater. This is of crucial importance, especially in desert areas, where solar radiation is high and freshwater is a limited resource.  相似文献   
22.
小麦生产的生态定位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运用生态学及系统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山西省小麦生产发展现状,确立了加入WTO后小麦生产的生态地位,即小麦是自然资源利用效率高、生态效益大的生态型作物。提出了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是: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进品质。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同时指出小麦生产是社会效益高、生态效益大,而本身经济效益低的弱质产业。应该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把小麦生产的巨大生态效益放在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23.
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贵州省退耕还林10个生态效益监测网络县设置的100个坡面固定样地,以及5个典型县16个坡面径流场各生态指标2年观测数据的分析,得出退耕还林后监测区各生态指标的改善情况如下:退耕还林后2年内土壤侵蚀模数和流失量减少78%,监测区植被覆盖率由12.4%增加到38.7%,平均综合生态效益指数已由0.18上升到0.53。  相似文献   
24.
通过论述效益农(林)业特征和作用的基础上,围绕浙江山区效益农(林)业的三种主要类型(龙头企业带动型,特色品牌型,生态观光型)进行剖析。同时在分析浙江山区效益农(林)业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效益农(林)业的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25.
26.
我国是少林国家,发展侧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经济效益的生态公益林业,是我国21世纪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7.
干巴菌菌丝营养生理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报道了不同碳源、氮源、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培养基对干巴菌菌丝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干巴菌菌丝利用最好的的碳源是葡萄糖,其次是蔗糖。利用最好的氮源是硝酸钙,其次是硝酸铵和硫酸铵,对蛋白胨和尿素的利用效果差。缺少碳源或氮源时,菌丝生长细弱、稀少,不形成原基。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均对干巴菌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中以锰、铜和维生素B2的作用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历届奥运会田径跨栏跑比赛前3名成绩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成绩的递进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第2到第29届奥运会110m栏整体成绩提高的幅度大于冠军成绩的提高幅度;第20~29届奥运会女子100m栏冠军的成绩和前三名的平均成绩增长和降低均比较明显、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29.
畜牧项目是海南州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主要建设项目之一 ,通过四年的实施 ,已完成计划投资的 1 0 3 .63 %。监测表明 ,项目实施经济效益明显 ,群众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有所改变 ,人均收入由项目前的 5 94.43元提高到 1 0 76元 ,增长 81 .1 3 % ;草地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相似文献   
30.
我省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项目作业设计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省天保工程实施两年来,公益林建设项目作业设计率已达95%以上,然而还存在着一些单位领导对作业设计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等诸多问题,据此提出了今后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