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2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25篇
林业   76篇
农学   42篇
基础科学   135篇
  720篇
综合类   493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85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7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气候因子对共和盆地木格滩荒漠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青海省共和盆地木格滩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机制,利用共和盆地木格滩气象站1968-2010年气候资料,研究了气温、降水、蒸发以及大风等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及其对荒漠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木格滩荒漠区总体气候呈现出气温显著升高,降水量微弱减少,蒸发量、日照时数和大风日数显著减少的趋势.冬春季大风和沙尘暴日数占全年的82.9%...  相似文献   
72.
王家沟流域共有林草植物241种,隶属于147属45科,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2种,裸子植物2科6属7种,被子植物42科140属232种(双子叶植物39科107属182种,单子叶植物3科33属50种);以草本在流域植物生活型中占优势;小科属和单种属科较多,大科属较少;林草植物科属的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科的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为主(占总科数的51.11%);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占总属数的51.02),其中北温带分布型优势明显;反映出该区系明显的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73.
齐霜  姚学林  宋连久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291-7292,7330
[目的]研究环境约束下尼洋河流域经济的和谐发展。[方法]依据平衡性、多元性、可比性等指标界定的原则,构建尼洋河流域经济和谐发展的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该流域经济和谐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该流域经济和谐发展的建议。[结果]尼洋河流域经济和谐发展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及9个二级指标。其中,3个一级指标分别为生态经济指标、农村中非农业发展指标、服务经济指标。促进尼洋河流域经济和谐发展,其本质在于进一步地改善和发展该流域的生态经济、农村中非农产业发展及服务经济。[结论]该研究为尼洋河流域经济的和谐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4.
海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占永  郭伟志  张海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292-8295,8314
[目的]定量探求海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变化强度与空间分布规律,以期为该地区土地利用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支持下,解译并绘制了研究区40年(1970~2010年)5期(197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图,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空间叠加构建了土地利用变化图谱、过程图谱、涨势图谱和演变模式4种图谱,分析了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规律。[结果]整体上看,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是40年来海河流域最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非稳定区域面积占到35%,海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加强土地科学管理十分必要;1980~1990年期间各土地利用类型新增转化均最小,形成了增量波动低谷,表明在此时期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转化最为平缓。[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转移矩阵法相比,地学信息图谱方法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方面有着明显优势,能够展示兴趣区的空间位置分布,表现出多维空间信息。  相似文献   
75.
采用水文统计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研究澧水流域观测站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年内分配、年际变化等水文特征.结果表明:澧水流域年降水量与高程显著相关,高程每降低100m,年降水量减少137.76 mm,具有典型的区域差异性,总的趋势是自流域上游向下游递减,自西北高山丘陵向东南部滨湖平原递减;澧水流域降水量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76.
段文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688-12690,12706
[目的]研究模拟土地利用的时空动态变化,以期为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实施土地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黄土高原罗屿沟流域2002年、2006年和2010年3期遥感数据,在RS/GIS技术支持下,结合软件ERDAS8.6进行图像预处理,通过监督分类获取罗屿沟土地利用现状图。在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采用Arcview3.2空间分析模块求得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应用Markov模型对罗屿沟流域未来土地时空变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和定量预测。[结果]近10年来,罗屿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总的变化率达到2.016%,变化总面积2 847.29 hm2。其中,林地和坡耕地都有不同幅度的增加,林地总面积增加了7.24%,年平均增长高达0.8%,而坡耕地面积增加了4.78%,年平均增长0.53%,河床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逐年减少,其中河床地和未利用地分别减少了46.23%和38.22%;未来土地利用类型仍然是以林地和坡耕地为主,二者总面积达到89.48%时,土地利用结构会处于稳定状态。[结论]该研究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也对实施土地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7.
蒋明成  谢川  张莉  夏建国  欧定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4037-14041,14048
遵循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和指标选取一般原则,采用层次分析法拟定盆周山地土地整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lphi法筛选指标,最终建立盆周山地土地整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和ArcGIS地统计插值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土地整理前后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以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进行土地整理前后生态安全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安全等级提高,土地整理前项目区92.62%生态安全等级为Ⅱ级,7.38%为Ⅲ级,土地整理后生态安全等级全处于Ⅱ级;研究区生态安全等级提高幅度不大,土地整理前最低分值非常接近Ⅱ级与Ⅲ级的阀值,土地整理后分值靠近Ⅱ级的下限;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该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四川盆地盆周山地土地整理生态安全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8.
流域系统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梅  李发鹏  卢善龙  乔玉霜  刘焕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622-15626,15637
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域系统重金属含量的累积趋势日渐明显,对流域生态环境形成了巨大威胁。为适应国家生态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解决当前我国大江大河重金属污染问题,需要深化对重金属污染监测和治理研究现状的认识,发现并提出可操作的解决方案。文章系统总结了流域重金属污染研究领域有关土壤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生物有效性分析、生态风险评价及植物修复、植物富集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整理和概括了相应的分析和评价方法。并指出:加强流域尺度河流-土壤-植被-大气系统的重金属污染宏观研究,构建基于重金属元素循环迁移机理模型、遥感和GIS等技术的现代化立体监测系统与生态风险管理系统,将是流域系统宏观尺度重金属污染监测和治理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9.
基于SWAT模型的长江源区径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源流域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境内,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其流域径流量的变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SWAT模型是基于水文过程的,具有很强物理机制的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利用长江源区1975-2004年气象数据、水文数据以及土地覆被/土地利用图、土壤图等数据构建了适合长江源区的SWAT水文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对模拟的月流量相对误差为10.6%,相关系数R2和Nash Suttcliffe系数Ens>0.7。表明模型在长江源流域对产流模拟的适用性较好,为长江源流域建立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0.
为了解河南省沙颍河流域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状况,在流域内平顶山、漯河、许昌、郑州、周口5市所辖区域选择猪、鸡、牛的典型养殖场,分季节采集污水和粪尿,进行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 N)含量检测,计算排污系数,结合各市耕地面积,估算畜禽粪便耕地负荷,采用畜禽粪便负荷警报分级方法评价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沙颍河流域内畜禽养殖量占河南省畜禽养殖总量的25·19%,畜禽个体排污系数以牛最大,其次是猪、鸡,流域内年产生畜禽污染物总量为7529·414万 t,各市畜禽污染物产生量大小依次为:周口、平顶山、许昌、郑州、漯河;流域内单位耕地面积平均畜禽粪便负荷为33·07 t/hm2,NH3 N 耕地负荷为43·47 kg/hm2;畜禽粪便负荷警报值在0·51~1·19,警报值级别为Ⅱ~Ⅳ级,其中以平顶山最为严重。说明河南省沙颍河流域内5市的畜禽养殖污染物已经对环境构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