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9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69篇
林业   2251篇
农学   68篇
基础科学   13篇
  116篇
综合类   715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竹重组材浸渍纸饰面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树脂含量、残留挥发分、热压压力和热压时间等工艺因素对浸渍纸饰面竹重组材的表面胶合强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浸渍纸饰面生产的较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树脂含量和残留挥发分对浸渍纸饰面竹重组材的表面胶合强度和耐磨性能影响显著。在试验条件下,适宜的饰面工艺为树脂含量200%,残留挥发分7%,热压压力2.9 MPa,热压时间40 s。  相似文献   
182.
研究不同腐烂程度毛竹蔸中的微生物菌群,结果发现细菌对数值最低为5.477,最高为7.380;真菌对数值最低为5.301,最高为6.903;放线菌对数值最低为5.740,最高为7.000;纤维素降解菌对数值最低为4.301,最高为6.477;木质素降解菌最低为4.415,最高为6.799。毛竹蔸腐烂过程中,前期各菌增长较快;中期细菌、真菌、放线菌对数值不断变化;后期菌对数值都较高;各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协助和竞争。了解竹林砍伐前期的竹蔸腐烂规律,可为砍伐后的竹蔸降解提供参考,同时为竹蔸微生物在种级单位上的分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3.
采用低分子量酚醛树脂混合常规酚醛树脂,表征了胶黏剂热行为与分子量分布的情况,探讨了不同比例改性酚醛树脂胶黏剂对竹层积材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分子量酚醛树脂相比于常规酚醛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放热峰也不明显,主导分子量为810,而常规酚醛树脂主导分子量为2 036,小分子酚醛树脂分子量分布更均匀;不同比例低分子量混合酚醛树脂制备的竹层积材,剪切千强度在低分子比例10%时达到最大值,而湿强度随低分子比例增加持续降低,并且炭化竹材剪切强度普遍小于漂白竹材.  相似文献   
184.
通过对竹筒直径的测量,得到试验材料平行段并进行取样,再通过端面扫描进行验证。通过对竹黄片拉伸性能测试,得知其拉伸强度平均值为61.37 MPa,竹筒内以及竹筒间强度变异性很大;拉伸弹性模量平均值为8.26 GPa,筒内及筒间变异性很小,具有可靠性。通过对拉伸端面的分析可知,纤维被拔出的拉伸破坏试件强度较大,而且纤维拔出数量越多,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185.
竹材和新型材料氯氧镁水泥均具有资源可持续、性能优良和原材料丰富等优点。介绍了氯氧镁水泥与竹条、竹帘连接后的抗压强度、抗弯强度与胶层剪切强度的试验和检测工作,并将制得的竹/无机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抗弯强度与单板,无机复合材料进行比较,将其与膨胀珍珠岩水泥进行胶层剪切强度比较。结果表明,氯氧镁水泥与竹材结合后,其整体性能优良,尤其是竹条/无机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抗弯强度、胶层抗剪强度均超过其他材料;对于竹材不同部位的胶层抗剪强度,竹黄无节处最大、竹黄有节处次之、竹青无节处再次之、竹青有节处最小。本研究对开拓我国竹材利用的新领域和提高竹材连接强度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6.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了氮、磷和钾水平不同组合的复合肥配方系列及尿素对赤水河流域毛竹林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处理对毛竹林出笋成竹量和成竹率、新竹平均胸径和胸高断面积、以及竹秆、枝叶等地上生物量有增产效应,差异不显著。综合效应指数排序为复合肥F (271.34%)>尿素(228.33%)>复合肥G (160.46%)>对照(100.00%)。②复合肥F的出笋量、成竹量、新竹平均胸径、胸高断面积,秆材量和枝叶生物量分别为对照的110.53%、107.22%、103.61%、113.62%、114.93%和109.70%。除出笋量增幅仅中下水平外,成竹量、新竹质量和生物量增幅较大,适宜于毛竹林大径材培育。③复合肥G和尿素的出笋成竹量增幅较大,复合肥G的新竹质量和生物量增幅较小,不及尿素的中上水平,前者可作为笋用林和笋材兼用林培育肥种、肥效较低,后者肥效应较高、不利于地力维护,生产上宜慎用。  相似文献   
187.
毛竹竹片化学染色的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丰富竹片的颜色,提高竹产品的应用价值,采用染料染色的方法对竹片进行染色,探讨了前处理方式、染料种类、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染液质量分数和助剂等对竹片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漂白、酸性大红、易渗剂10 mL等均较有利于竹片上染率的提高;染色温度对竹片上染率的影响极显著,随着温度的升高,上染率增加;随着染色时间的延长,竹片上染率呈逐步上升趋势;竹片上染率随着染液质量分数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质量分数约为0.7%时有最大上染率。较为优化的染色工艺:水浴温度控制在90℃左右,将经漂白的竹片置于质量分数为0.7%的酸性大红染液中水浴加热72 h,其间加入易渗剂10 mL。  相似文献   
188.
富硒施肥对毛竹笋硒含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丰硒源"富硒肥进行富硒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时间、不同施肥次数、施用不同硒含量富硒肥的施肥效果。结果表明:施肥时间、富硒肥的硒含量对竹笋硒含量的影响显著。施肥时间不仅影响竹笋的含硒量,还对竹笋的单宁含量影响显著。施肥时间对竹笋品质影响不明显;富硒肥中硒含量可显著影响竹笋品质,表现为随富硒肥硒含量的升高,竹笋品质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9.
在湖北省崇阳县桂花林场,调查毛竹的母竹特性对新竹与地下鞭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年母竹发笋多于1年与2年母竹;胸径>4 cm及胸径2~4 cm母竹发笋均多于胸径〈2 cm母竹发笋;栽植4年的母竹发笋多于栽植3年、2年及1年的母竹;1年鞭的母竹发笋多于2年与3年生鞭的母竹。不同年龄的鞭长与鞭重所占比例依次排列为:壮龄鞭>幼龄鞭>老龄鞭;在以母竹为中心的1.5 m范围内,竹鞭上的壮芽数、弱芽数、笋芽数及休眠芽数依次为74.86,21.10,56.68个及8.68个,分别占总芽数的24.64%,13.98%,26.88%及3.19%。壮芽比例越高,说明地下鞭系统活力越旺盛。毛竹造林时要对母竹特性予以高度重视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与增加来年新竹数目。  相似文献   
190.
坡向与坡位对雷竹竹笋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法调查雷竹在不同坡向与坡位的生长情况,共调查45个雷竹标准地,统计结果为出笋数14 625~26 625个/hm2、鲜笋产量1.90~7.11 t/hm2、平均单笋重120.2~298.9 g。通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坡向和坡位对雷竹的出笋数、鲜笋产量和平均单笋重均有极显著影响,坡向与坡位处理之间交互作用引起的鲜笋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经营雷竹林宜选择东南或西南坡、下坡的组合或南坡、下坡组合为好。本文为雷竹造林时选择适生坡向和坡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