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2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林业   595篇
农学   81篇
基础科学   92篇
  435篇
综合类   883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46篇
畜牧兽医   88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9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北京湿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北京市湿地资源普查结果和湿地动态变化的分析,对水资源、湿地植物资源、湿地动物资源、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湿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2.
针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功能,结合福建省的山地森林,与流域淡水及湿地中的水源水质的密切关系,提出: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以及流域内的淡水和湿地;要从系统整体性出发,防范森林退化、破坏,以及流域内的淡水与湿地的破坏与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83.
利用多时期的遥感数据和基于地理信息信息系统的景观格局研究方法,分析了辽河三角洲近30a来的景观演变规律。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区4个时期的景观格局图(1976年、1989年、1998年、2004年),并计算主要景观类型的面积、斑块数、景观指数以及不同年代间的景观类型转移矩阵。结果表明:研究区近30a来景观类型并没有发生变化,景观格局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主要景观类型的空间转化上,而且转化的速度和程度较大,其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和干扰,尤其是农业开发、油田开发以及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84.
对中小型堰、闸、跌水等渠系建筑物消能设施的选择提出见解,推荐采用筛网式消能工,并且针对筛网式消能工的结构布置、水力计算、消能计算提出一些建议,供水利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85.
河口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概述与应用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口湿地的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计算湿地的生态环境需水量就更加重要。介绍了河口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并以双台子河口湿地为例计算了其最大、最适和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对双台子河口湿地的生态保护和水资源规划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6.
在大量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剖析了水平流-垂直流复合人工湿地的最佳工艺参数,探讨了在不同季节、不同停留时间及不同回流比条件下此复合系统对污水氮的净化效率。结果表明,进水的氨氮浓度在24~143mg·L-1之间,氨氮的去除率为24.83%~98.41%;进水的平均总氮浓度在28~187mg·L~(-1)之间变化,系统对总氮的去除率为10.63%~62.33%,氨氮的去除效果明显好于总氮的去除效果。在同一季节内,复合系统对总氮和氨氮的去除效率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及回流比的增加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7.
大兴安岭林区冻土及湿地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为研究中国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环境问题 ,作者对大兴安岭林区高纬度多年冻土区的冻土、冻土地带的湿地和森林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调研及现地考察 .结果表明 :大兴安岭的冻土退化、原始湿地萎缩和新生湿地扩张将会对大兴安岭的森林及环境造成威胁 .作者认为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是冻土退化的主要原因 ,气候变暖和森林破坏 (大面积采伐或森林火灾 )导致冻土退化 ,不但影响冻土上层的原始湿地 ,也导致新生湿地的扩张 ,林地被湿地取代 ,形成恶性循环 .建议对冻土、湿地、森林的相互制约机理进行长期定位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88.
人工湿地氧化还原特征及其与微生物活性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力负荷为800 mm/d的运行条件下,研究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试系统不同功能层面的氧化还原特征、好氧微生物数量、基质的耗氧速率及氧化还原酶类活性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各功能层面的氧化还原电位、好氧微生物数量、耗氧速率表层最高,并且随着基质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除过氧化物酶外,氧化酶活性表现为表层高于中下层;而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等活性变化趋势则相反。同时,氧化还原电位与基质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耗氧速率等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氧化还原电位与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等氧化酶活性也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下行流池的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等还原酶类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9.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建立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利用AHP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构建了该湖区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资金短缺、洪涝灾害、污染扩散和开发不尽合理对生态系统影响较大;加强湿地协调管理、贯彻"32字"方针、发挥水资源优势、加强科学研究和法制建设是保持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0.
陡坡弯道体型水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卡群一级电站泄水陡坡于1995年底建成运行后,由于弯道体型设计不合理,当泄水流量为28m3s-1(设计流量为60m3s-1,加大流量为70m3s-1)时,弯道水流已甩出凹岸边墙,而弯道凸岸基本上处于无水状态。对此,我们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经多种修改方案试验比较,其中在陡坡段设置消能栅、弯道段设置导流消能板(简称综合式)的方案,既能较好地控制急流弯道水流流态,消除下级陡坡中水流折冲现象,又不改变原来弯道体型,节省了工程量。本文除对不同方案的体型布置及流态作简述外,着重对综合方案的水力特性及效果作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